从设计本质和设计过程探讨设计哲学

2018-07-23 09:05段毅汶
艺术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设计

段毅汶

摘 要:本文先从哲学角度定义设计,讨论设计的作用与特点。设计是现实世界中主体意识的体现,是将主体意识转化为媒介替代技术事物的过程。设计的本质是技术原理现实化的展现和技术的“人化”。设计需要与现实兼容,由于实际条件和人类需求的限制,技术需要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属性联系,这就是所谓的“人化”,也因此,技术才能为人所用。

关键词:设计;设计哲学;设计过程;哲学问题

从设计的作用和特点来看,设计的出现使技术的知识形态有了自己独立的形式,即媒体替代。它包含技术原理,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结构,但功能尚未完全实现。

本文以设计哲学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了设计的本质属性、设计思想史、设计方法论、设计伦理学等相关问题。

1 设计的概念

设计与人本身就是直接相关的,是人类生活的关键要素。设计创造人工物来开发自我、改善生活,不断探索生命的价值。那么现代设计的主旨、意义又是什么?

1.1 设计的本质

设计是技术原理现实性的展现,是主体意识的外化。如同德国哲学家德韶尔所讲,设计是“来自思想的实在物”,但是这些思想并不是虚无的,是有成为现实物体的倾向的。

设计是技术的人化过程。人类利用知识改造自然,以便人类使用自然界中的其他东西。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和知识体系。例如,设计师想将木材转变为木制家具,切割和耦合技术是基础,即技术化实现。同时,设计师必须计划和安排家具的硬度、尺寸等,以及是否有扶手、靠背等。木材成为财产和自然属性之间的联系,两者融合,才能实现“人化”的实现,才能为人所用。

1.2 设计的过程

如上所述,设计是将主体意识转化为媒体替代真实技术事物的过程。设计过程包括思想、选择表达的想法,它是技术主体意识逐渐外化的过程。立意,即一个目的,可理解为设计者在现实生活中意图解决的问题;构思,即把这个意图具体化,即如何解决、如何完成,再加以细节设计;表达,即使用媒体替代方案来显示技术主体的思考结果,最初的媒体选择可能是凌乱的线条、流程图、微积分公式,到最终可能是一个完整的程序、漂亮的图形。

1.3 设计的特征

(1)设计是一种智能活动,可以定位问题并解决问题。设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情况。设计要解决的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是在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下,在各种人的要求之下,在自身的束缚之下,得出解的过程。科学追求唯一正确的答案,而设计更加开放,其解决方案可以是多样化的。因而,设计过程中定位问题非常重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痛点,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解决主要问题。

(2)设计是一种预见。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实用功能,便于产品的批量生产。与造型艺术家不一样,设计师多数不能亲手完成自己的作品,一旦设计完成,在制造的过程中是不能随意进行变更的尝试或修改的,而对于未来之物的把握和交流,外在依靠媒介信息,内在依靠人的预见能力,而想象正是人所具有的预见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这种智力活动与数学研究大相径庭,前者是对未来的预见判断,后者的意义则在于当时的数据分析和解答。

(3)设计是为他人、他物服务的。设计是一种有要求和限制的艺术过程,有别于单纯追求个人情感和价值追求的纯艺术活动。设计往往是根据现实要求,客观地分析理解事物,进而结合现实条件和限制来对产品进行设计,要求透过现象看实物的本质,这也是哲学思想对于设计活动的指导作用之一。

2 设计哲学的研究内容

2.1 与设计相关的哲学问题

设计理念不仅要关注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设计的特点,还要了解设计理念的基本范畴。还要注意设计与发明、规划、制造、生产等其他技术活动之间的关系。此外,讨论设计哲学需要与设计相关的哲学问题,它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设计,什么是科学设计思维,如何与设计方法相关,如何评价设计中的美感,如何判断产品的设计等。

(1)设计美学。设计美学着重从设计者的美感、设计产品的审美等方面去研究技术美,探讨产品的外观如何与产品的功能相匹配,达到最优化、最合适的美。研究技术美、工程美与自然美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创造过程中审美动机的作用。从一定角度上来看,这是一场美的博弈,设计哲学在当中起到指导的作用。

(2)现代设计的现实意义。第一,现代设计是艺术和生产的再结合。设计是一种技术原理的人化,毋庸置疑,现代设计是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它衍生于艺术,同时,要达到技术美和艺术美,需符合生产的要求。生产活动中需要设计,是因为设计可以展现出更有利于批量生产的产品模型,可以预知在现实生产活动的限制下,什么样的产品更符合生产技术的要求。那么从现代设计的这些特质出发,可以看到现代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活动,它更是一个促进生产、改善生活、以最好的方式表达艺术的活动。生活中我们需要产品,以不断地满足各种生活需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更多地考虑技术的现实要求与客观条件的束缚,更加有利于实现技术原理的产品,才更有利于人们使用,才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这就是设计与纯艺术的区别。现代设计不是纯艺术,但是更贴近生活,也更具有技术要求,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因而,现代设计不是单纯的艺术追求,也不是单纯的艺术表达,现代设计为人类技术进步而服务,也为生活改善服务。第二,设计伦理。设计出来的产品需要符合一定的原则、标准与价值,为人们所接受。设计伦理的特殊性在于运用价值理性来探索设计的评价标准,要求必须综合考虑人、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关注长远利益,发扬人性、善良和真实,运用道德,在人员、环境和资源之间取得平衡。

设计还需要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这些都是设计标准的基础,也属于是设计理念的范畴。设计伦理的重点与社会伦理、环境伦理和技术伦理有关,这是三者交叉所形成的交叉领域。

2.2 具体领域的设计哲学问题

(1)时装设计的哲学问题。时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重点,涉及美学、文化、理学、材料科学、工程、营销、色彩等要素。时装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计划和创造性行为,可以解决人们穿着方面的各种问题。时装设计在内容、形式以及表达方式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也具有实用艺术设计的特点。时装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价值。由于设计的衣服要在生活中穿,所以它必须设计精美,又要低调优雅,既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讲究服装与时代的搭配。

(2)公共艺术设计的哲学问题。公共艺术是一种当代的文化形式,公共艺术是城市發展成熟的象征,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财富,并在积极意义上表达了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它无疑反映了公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成为城市文化艺术的体现。但是公共艺术设计也常常要进行多种材料的艺术品制作,运用多种装饰技法进行艺术创作,在不同层次上展现艺术美,同时也要对经典美和现代美进行选择或融合。总而言之,公共艺术设计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考虑和对待公共环境,在人类生存空间里考虑如何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人类优化生存状态、优化自身境况的一个重要方面。[1]

2.3 设计哲学要解决的问题

在设计哲学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设计哲学的基本范畴是功能、结构、形式,还是目的、理念、约束、条件、优选?与技术一样吗?还是追求完美、适当、简洁?设计与实验、制造是什么关系?实验主要是验证设计预见的功能,还是对技术原理的现实性探讨?设计是技术原理的现实表现,那么制造技术原理的实际实现是什么?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是人更技术化,还是技术更人性化?设计工具的进步能否使现代设计和批量生产的标准化发生变化?设计能否重新获得工匠设计的随意性和个性化?我们在真实世界中存在的设计是要支持还是反对?人会否在设计中迷失自己?

参考文献:

[1] 陈凡.创造与评价[M].福州:福州人民出版社,2002:8.

[2] 陈其楠.设计哲学浅析[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0.

[3] 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89-175.

[4] 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0-125.

猜你喜欢
设计
二十四节气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基于PWM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89C52的32只三色LED摇摇棒设计
基于ICL8038的波形发生器仿真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iOS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