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发展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2018-07-23 09:05陆雯菁
艺术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

摘 要:本文通过对视觉行为的认识,浅谈视觉行为和视觉心理的关系,探究人类看到的视像、物象与内在心理发展的关系。以儿童视觉普遍发展规律为探究案例,尝试探究儿童视觉能力发展与儿童艺术创作的关系。可见,视觉发展和艺术创作发展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关键词:视觉行为;视觉心理;视觉发展;艺术创作;儿童美术

1 人类的视觉行为

1.1 眼睛与视觉

眼睛是一个可以感知光线的器官。最简单的眼睛结构可以探测周围环境的明暗,更复杂的眼睛结构可以提供视觉。而人类的眼睛也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能够帮助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眼睛提供使身体保持平衡的参照物信息,以帮助我们身体获得平衡感。单腿站立时如果睁眼就能保持平衡站较长时间,如果闭眼,因失去参照物,站的时间就大大缩短。在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瞳孔后到达视网膜,视网膜将图像分解到1.23亿个光感受器细胞上,再变换成电压,代表图像的电压矩阵被送到大脑进行加工处理,然后便是我们熟悉的——视觉。

1.2 动物的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指的是群体中不同的成员彼此分工合作,进行交流,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例如,许多的弱小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黑猩猩、蚂蚁、大象、羚羊等。多个个体的协同作战、共同捕猎或抵御敌人,有利于个体生存,也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群体依靠通信使各成员沟通,行动一致。视觉是群体通信的其中一种方式。例如,雄性萤火虫利用光信号与雌性萤火虫传递信息。而人类视觉不仅仅作为一种通信方式的社会行为,并且是有着复杂内容的社会行为。

2 视觉发展和艺术创作相互作用

人类是发展的,由在母体内的生命到婴儿至成人并且老去,是一个发展的,不断变化的生命体。我们的视觉行为、视觉心理的发展也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发展的视觉能力推动着艺术创作的不断发展。不断发展的艺术创作,反作用于推动视觉能力发展。

探究视觉发展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以2~9岁中国儿童为例。

2.1 2~3岁阶段一

2~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处于绘画能力的涂鸦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呈现出自我行为的觉醒,也是视觉行为发展的过程。他们能够发现因为自己的动作而能够在物体上留下痕迹。视觉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观察、认识世界。由分辨亲密关系的人物及物体,开始拓展至初步认识到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物体的不同形状以及感受到不同的色彩带来的刺激。这个阶段,家长常常能够发现儿童对造型、色彩非常敏感。儿童会呈现出想要绘画、涂画的行为,但基本是基于本能发展为主,色彩很多,造型自由却与对象无关。视觉行为和视觉心理都在渐渐发展,但视觉能力在艺术创作上的影响不明显。

2.2 3~5岁阶段二

3~5岁儿童的身心发展处于绘画能力的象征期。这个阶段的儿童视觉能力发展受到社会环境影响作用渐渐明显。在儿童用“符号”以联系身边世界时,通常是联系儿童接触较多,身边所接触之物为主。视觉能力的发展能影响到这个阶段儿童的绘画创作。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用非常简单的图形和线条象征表现身边事物。虽然这个阶段的儿童绘画的图形和线条与真实的客观事物有一定距离,但是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符号”语言来表现事物,给“符号”命名,以“符号”联系身边世界。此阶段的儿童能够创作这些尚未成型的艺术作品,并乐于向他人分享。

2.3 5~7岁阶段三

5~7岁儿童的身心发展处于绘画能力的前图式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以主观的视觉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他们喜欢模仿、观察和发现,呈现出对世界的浓厚兴趣。视觉能力的发展能推动、影响他们在艺术上的表达。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用简单的封闭图形以及圆形、方形等的图形象征表达身边事物。在绘画的过程中大部分依靠的是视觉心理发展的记忆印象,而不是靠直接观察。他们开始会在绘画中加入情感语言、故事情节,开始想要画出他们所思所想的内容。

2.4 7~9歲阶段四

7~9岁儿童的身心发展处于绘画能力的图式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对绘画内容受到个人经验、个人兴趣影响。艺术发展,缤纷精彩的美术作品反作用于视觉能力发展。常浏览、欣赏各国丰富多彩的优秀艺术作品,能提高儿童的美术鉴赏能力,促进儿童的视觉能力发展。而经常浏览暴力画面或者有暴力行为影片的儿童在绘画创作表达上会显示出一些暴力的故事情节与对象。在乡村的儿童,网络较为落后的地区,所接触的美术作品机会较少的情况下,儿童的美术鉴赏能力相对较弱,视觉能力发展也相对较缓慢。

3 利用视觉行为因素作用于儿童美术教育

正是因为人们的视线是有选择性的视觉行为,视觉心理受到具有个体差异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影响。了解该年龄段儿童的普遍发展特质、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儿童的绘画作品,利用视觉发展普遍共性,作用于影响儿童的美术发展。

3.1 专注力(基于视觉因素而提升专注力)

认识和了解儿童该年龄段的发展,能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兴趣点。运用儿童普遍的兴趣点为主题,以兴趣点为课前导入手段以激发儿童的美术创作兴趣,以视觉因素为激发点,创造情景让儿童融入,有助于提升儿童的专注度。

3.2 颜色和造型视觉发展

根据儿童发展阶段的特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保护并激发儿童的色彩感受能力。通过对图形的“看”和感受,促进造型视觉发展,提高造型能力。

3.3 有选择性的视线,提升艺术感受能力

在0~9岁儿童发展阶段,视觉发展对儿童艺术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利用正面的、良好的、有选择性的视线影响儿童,不仅能促进儿童视觉能力的发展,提高儿童的美术鉴赏能力,更能推进儿童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 眼睛[D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C%BC%E7%9D%9B/362?fr=aladdin.

作者简介:陆雯菁(1991—),女,广东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
九九消寒图:艺术创作与文化流变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试论青瓷艺术创作
2020年山西省艺术创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太原召开
艺术创作是幸福而艰难的——现代装饰专访雕塑家郅敏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阿多诺对前卫艺术创作技法的批判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