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悲鸿精神 传承书画艺术
——徐悲鸿文化艺术网上线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

2018-07-24 03:15小小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7期
关键词:徐悲鸿弘扬艺术

文/小小

2018年6月13日“徐悲鸿文化艺术网”上线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说,2000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先后传入中国,中国音乐、绘画、文学等也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中国传统画法同西方油画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写意油画,徐悲鸿等大师的作品受到广泛赞赏。

是的,谈到中国的美术教育,我们会首先想到徐悲鸿——一位中西合璧式的大师。他继承古代画论中“外师造化”的传统,引进了西方古典写实主义,融合中西绘画,关注现实生活,堪称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先驱。

2018年6月13日下午,在纪念徐悲鸿任教北京大学100周年之际,由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发起,苏州华兴尚品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徐悲鸿文化艺术网”上线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

徐悲鸿文化艺术网(www.chinaxubeihong.com)以“弘扬悲鸿精神,传承书画艺术”为宗旨,围绕徐悲鸿的生平事迹、书画作品、艺术理念,通过文化资讯、悲鸿足迹、悲鸿视野、悲鸿画库、悲鸿学堂、书画长廊等栏目,将书画艺术与教育、慈善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新思路、新媒体、新方法”重释悲鸿精神,徐悲鸿文化艺术网将打造成一个信息量大、拓展面广、快捷便利的文化宣传与艺术交流平台:倡导全民参与,让更多艺术家的作品得到展示和评注,让文化艺术走进大众生活;通过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教育、比赛、游学、文创等活动,以期促进全社会对文化艺术的参与和推广。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在致辞中说,今年似乎是“徐悲鸿年”,1月25日至3月4日“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了徐悲鸿具有时代标志性和历史价值性的系列作品100余件,历经多年修复的三幅主题性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愚公移山》首次完好亮相,同时还展出了围绕主题创作的大量画稿、速写,其中很多是首次展出。4月1日,悲鸿生命画展在中央美术学院庆祝建校100周年之际举办,全面、综合、深度呈现了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的徐悲鸿的作品及艺术成就,以及他个人的精彩艺术收藏,包括徐悲鸿最重要的收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和《朱云折槛图》。徐悲鸿文化艺术网上线同样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通过网络可以让更多人线上线下触摸徐悲鸿的艺术本身。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先生致辞

徐庆平说,一般古代的艺术作品只有500年的寿命,很多艺术珍品很难留下来是非常可惜的。而今天艺术作品可以借助科学技术的手段穿越百年、千年时空带给世人长久的艺术享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构思了20年,因为每幅都饱蘸着他的爱和倾诉,比如徐悲鸿的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

十几年前我采访徐庆平先生的时候,他曾说:“父亲也是我的老师,他用最有气魄的、最美的东西——艺术教育了我。父亲对我的影响还包括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1919年,父亲赴法留学,在巴黎、柏林研习素描和油画。他说,学习西方是为了东方,他在《画苑序》中总结了‘新七法’,即一位置得宜;二比例准确;三黑白分明;四动作和姿势天然;五轻重和谐;六性格毕现;七传神阿堵。他建立了正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合璧的美术教育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艾克拜尔·米吉提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而文化艺术的相通是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因此,宣传和弘扬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化艺术作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使命。

联合国国际交流合作与协调委员会高级项目官员、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肖武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徐悲鸿弟子杨先让,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主席娄德平等来自社会各界的100余名文化、艺术、教育、慈善、媒体等领域的代表参加了仪式。

活动现场为“重走悲鸿之路·艺术之旅”活动发起联合倡议,同时展出了徐悲鸿、徐庆平、武华兴等20余位艺术家的40余幅书画作品。其中难得一见的徐悲鸿真迹令现场嘉宾十分震撼。

据悉,“重走悲鸿之路”下一站将于下半年在苏州举行。由徐庆平弟子武华兴担任馆长的位于苏州黎里古镇的苏州徐悲鸿艺术馆正在筹建中,预计今年10月对外开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今天,我们弘扬悲鸿精神,不仅是弘扬他的艺术成就,更是弘扬他的民族精神。正像徐悲鸿先生说过的:“艺术可以立至德,造大奇,为人类申诉。”

猜你喜欢
徐悲鸿弘扬艺术
“大奇至美
——徐悲鸿经典作品展”
弘扬爱国精神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纸的艺术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徐悲鸿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