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实证研究

2018-07-24 11:55范亚丽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毕业生院校指标

范亚丽

(阜阳师范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高校持续扩招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了极为严峻的局面和趋势,为此着力强化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不仅能够有效应对这一困境,同时更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1]。尤其是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中本身就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为此,强化创业教育是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发展的创新举措。然而,毕业生创业能力到底如何培养?效果如何评价?这需要对与之对应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估,进而得出实证参考和借鉴,使之为地方高师院校创业指导和教育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助力。为此本文结合了专家访谈法,对创业能力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了深入的总结,进而利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所建指标模型体系进行了实证的检验和评价,旨在为应用型地方高师院校培养创新型产业人才提供保障和支撑[2]。

1 对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创业背景的分析

地方高师院校一般为省属地市级师范类,在入学起点方面门槛较低,为此生源质量相对不高。该类院校在学校规模、学术研究、师资和办学条件上与综合类师范大学相比处于劣势,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受到限制。受学校所在地域城市经济、就业需求及文化信息的影响,学生在就业渠道上有一定的局限性[3]。基于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趋势比较严峻这一特征,加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一直以来,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领域,在综合师范院校的冲击下,各类师范院校都在向综合性培养方向发展。通过创业教育提升师范类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有助于毕业生向双重方向发展。由于地方高师院校知名度较小,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多为中小城市或乡镇,就业渠道单一,使得高师类毕业生就业渠道十分狭窄[4]。虽然国内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创业成功的概率并不高,典型案例更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在于该类别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创业思维、理念、技巧和资源十分缺乏,并未对创业产生认知、热情和准备,导致创业空间和高度十分有限,难有作为。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在就业整体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心理素质变得异常脆弱,创业品质和意志力不强,且视野短浅,缺乏开拓新职业的激情与勇气。

2 开展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评价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基本接近大众教育水平,各级各类院校不断为社会输出大量人才。然而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有限,部分毕业生存在眼高手低的状况。通过创业教育为毕业生未来发展提供保障,不仅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且关系到广大莘莘学子的自身利益。研究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推动政府统筹社会资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自然状况,尽可能多地提供创业实践岗位;学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统筹、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达到双赢的目标。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驱动下,地方高师院校也要与时俱进,根据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只有加强对创新教育的认知和投入,才会培养出与社会适应的高素质人才,最终达到与时代接轨的目标。通过研究毕业生创业能力评价,能够让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认清形势,提升紧迫感,有效利用短暂的在校求学时机,认真研究和探索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及创业环境,做好科学合理的准备,不断充实自我,踏踏实实为毕业后创业埋下坚实伏笔,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5]。

3 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过去关于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设计的研究不多,为了确保指标体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有系统性,即整个评价体系不仅要层次分明,而且能够有效涵盖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方方面面,并力争各指标清晰、逻辑严谨。其次,创业能力评价指标设计还必须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合理统筹指标数据的获取和采集,要避免主观臆测,规避复杂或庞大指标体系的产生。最后,创业能力评价指标设计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有效融合地方高师院校的特征,为提升创业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 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流程分析

根据已有的文献、地方高师院校的特征以及毕业生创业能力的界定,经反复理论考证和逻辑论证,确定指标,排查相关及重复的概念,确保各个层面都有所涵盖,且具备独立性、完备性和系统性,重点保留独具内涵的特征要素。科学合理地考虑要素的可行性、可比性和相关性。通过访谈,对之前已经形成的要素群落进行细化、筛选,将与本研究不符或影响相对较弱的指标剔除,形成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评价备选要素库。经过以上过程确定的指标具有代表性、高效性。结合讨论法、文献法、访谈法和复审法,对全部要素内容进行凝练提取,形成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在此基础上,研究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对不同区域的5所地方高师院校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根据数据收集结果,构建评价体系框架。利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法对有效度进行实际验证,得出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评价的有效因子变量。

表1 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评价要素

5 创业能力实证评价指标的结构框架

经进一步的梳理和筛选,结合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创业的特点,从备选要素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四项一级评价指标,分别为创新能力、机会能力、领导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见表2。为了检验以上指标的有效性,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对5所地方高师院校进行了有效样本的检验,见表3。为了继续验证与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相关的四项能力,采取和运用了模糊综合法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得出创业能力与以上四项指标的相关性变量,具有极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表2 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3 有效样本分析情况调查表

6 研究结论

在挑选创业能力组成要素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炼了四项指标内容,并构建了三层指标体系。在实证过程中,除了运用专家法和分析法之外,还结合问卷调查法进行打分,对表现水平进行四个等级的划分,认为地方高师院校的整体创业能力属于中等水平。在机会把握能力方面显得薄弱,在风险承受能力方面也不占优势,在创新意识和领导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在将专业类别、生源地、创业类辅导、性别以及家庭背景作为变量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性别在创业能力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女生比较保守,而男生则具备较高的创业素质,体育专业的男生表现出了更加强大的创业欲望,具有大量的实践经验。生源地变量,对于创业能力影响并无显著差异。在有从商经历的家庭背景中,学生在创业思维、抵御风险能力以及家庭资助方面则体现了较大的优势。过去参与和接受过创业类辅导的学生,毕业后创业的热情更高。由此可以看出,性别、创业实践与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变量。

猜你喜欢
毕业生院校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