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奈到苏拉热

2018-07-24 02:16马文婷
长江文艺 2018年7期
关键词:苏拉睡莲美术馆

马文婷

由武汉美术馆、圣埃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主办的“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法国圣埃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作品展,于2017年12月29日开展,展出了欧洲绘画领域代表人物库贝尔、莫奈、马蒂斯、毕加索、苏拉热、哈同、杜布菲等艺术家的50幅作品。继北京、成都的展出后,该展在武汉亦收获了大批观众。据了解,4个月的展期内,考虑到作品安全和观展体验,武汉美术馆罕见地实行了高峰限流领票制度,仍以168426人次的观展数,创下开馆十年来的最高纪录;而成都博物馆的巡展更是以48万的参观人数,打破了法国展览参观人数的所有项目纪录。

展览受到如此热烈追捧,宣传上有以下看点:一是莫奈等的名人效应,能在家门口欣赏到国外艺术大师的原作,对于拥有艺术专业背景和一般艺术爱好者而言,是寻找原作与印刷品之间的差别、修正经验的好机会;对于追求潮流生活方式的人来说,不去看展就像一不小心“错过几个亿”。二是作品“首次在中国展出”,更加吊起了观众想一睹真容的好奇心。三是梳理了法国艺术历史具代表性的脉络,为观众提供了一条了解西方“现代绘画”之路。在整个新古典主义时期及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巴黎都是欧洲视觉艺术的中心,19世纪的法国更是现代艺术的先锋地,引领着西方现代艺术的走向。

高质量、梳理美术史的展览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这和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日趋完善与提升的行业标准,以及美术馆的研究、策展人员的知识结构的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观众不断提高的对美术史的理解和对展览水平的要求有联系。

本次展览分为“风景和人物的新感知”、“似与不似”、“回归纯粹”三个部分,作品时间跨度从1805年至1979年。这一百多年,西方艺术经历了艺术风格的激变,如本次展览所涉及的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抽象主义等等,这一系列风格流派的交替和发展,展现了这一时段西方现代艺术充满矛盾和创新的崎岖之路,及其社会文化精神和艺术风格、观念的裂变。但正如导言中写到的“展览无意从时间线索进行呈现,更注重在相似命题下不同作品的对比来彰显艺术的演进”,以题材、画派为明线,以现代艺术的萌芽、发展与激变路径为暗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展览像一种“可视的艺术史”,呈现出19世纪初至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现代之路”。

作为展览所强调的重点,莫奈于1907年创作的这幅《睡莲》,是其“睡莲”主题画作中仅有的4幅圆形《睡莲》其中的一幅。虽然没有巴黎橘园美术馆弧形展厅巨幅睡莲图的视觉震撼,但环形画面里从下到上由近及远的睡莲,和水面倒映出的云朵、垂柳,在光影流转间的颜色变幻让空间的观感无限打开,从中也可感受到莫奈通过“睡莲”表现的转瞬即逝的色彩具有的夢幻般的微妙和一种极为沉静的气氛。配合作品,美术馆还专门在展厅打造了一座“莫奈花园”,力求还原艺术家当时的作画语境。在展览内容和展陈设计上努力增加与公众的互动性体验,最大限度发挥美术馆的教育职能。

从米歇尔的《巴黎周边地区风景》,库尔贝的《古典田园曲或古典风景》,哈维尔的《勒瓦兹池塘:月光下的池塘、日落的池塘、日出的池塘、黎明的池塘》,马蒂斯的《美丽岛城堡》,塞翁的《布雷阿岛上粉红石头的海景》,再到莫奈的《睡莲》,“风景”主题的16件展品以图像的方式概括性向观众呈现了现实主义风景画派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发展变化。

展览的最后以苏拉热《1979年6月19日画作》来“回归纯粹”,其画面处理为光线的接收器和发射器,彻底采用黑色来表现,运用刮刀等工具塑造的质感及留白来控制画面的节奏与效果。从“莫奈到苏拉热”,由“五光十色”到“一抹漆黑”,描绘着现代艺术纷繁多变的传奇之路。诚然,艺术的进步,并不是科学技术意义上的那种进步,而艺术的确在发展,在变化,记录着人类文明,也构建着自身的历史。

配合“视觉线索”的“文字”也构成了此次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前言外,三个部分的导言和展品说明文字,为观众了解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提供了直接教材。导言部分,从题材和画派为切入点,以代表性人物、作品为例,概括性揭示出当时激烈的社会、政治和技术巨变下,产生的“现代主义”社会思潮对视觉艺术的影响,进而从纷繁多样的表现中梳理出一条现代艺术之路:“从再现自然(模仿自然)到表现自然”“从表现主义走向抽象”,最后艺术回归纯粹,“重回平面、线条、形状、颜色和材质之间的关系”。展品的“文字”部分,除了标识基本的材质、尺寸、创作时间信息,还增加了展品解说、作者简介,及对各种“主义”的介绍。将艺术作品置放到美术馆的公共空间,接受观众对作品本身细节的放大“检阅”,又继续使用和发展过去积累起来的对美术和视觉文化的解释性理论,将作品退回美术史发展长河来观看。

近年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中国每年引进的国际交流展也变得越来越多,每有举世闻名的外国艺术家和作品进来,都势必会掀起一股观展热潮。国内各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机构也各显所能,积极发展自己的国际交流展项目,但高额的国际运输、保险等费用,引进和输出的展览在展出场地、展览规模上的不对等交流,也成为大家共同的痛点。诸多不易与艰难,还有待各方继续努力完善。就此次展览而言,合作的虽不是法国特别著名的大型博物馆,好在其拥有成系统的收藏,对于没有多少机会走出国门的大多数观众而言,近距离面对这些大师原作,也是非常珍贵的机会。

一个展览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态度。西方现代绘画之路的迷人细节经过“法国圣埃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作品展”武汉巡展,以新的视觉方式呈现之后,通过观众的参与变成了新的公共知识。这种展览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也变成了一种不断提升美术馆乃至区域形象的文化现象。

如何在一个新的国际环境下发展和健全社会美育,举办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展览,进而打破中国艺术机构在国际交流展上的弱势局面,中国的美术馆和美术史界应该在教育、研究和公共展示等各个方面加强互动与合作,设立更高、更符合社会和学术双重发展标准的准则。

责任编辑 吴佳燕

猜你喜欢
苏拉睡莲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2012年“苏拉”和“达维”双台风影响的近海风暴潮过程
睡莲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
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走进清华艺博
绝对侵占
是你们撑起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