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设施大棚春化蚕豆早熟栽培技术

2018-07-24 10:30杨云娣陈红燕顾丽姜星
科技创新导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

杨云娣 陈红燕 顾丽 姜星

摘 要:太仓市蚕豆种植有着悠久历史,地方品种毛板青蚕豆已注册了太仓市地理标志,但传统的露地种植方式,鲜荚适宜上市时间短,已不再适应消费者长期需求的愿望。通过多次反复试验田间实践,采取蚕豆春化利用大棚设施栽培,可提早蚕豆2个多月上市,达到增产增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的。本文主要从基地、品种、设施选用,春化育苗,合理密植、整株方式,温湿度调控,病虫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春化蚕豆大棚栽培技术。

关键词:春化蚕豆 早熟栽培技术 苏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1(c)-0124-02

大棚春化蚕豆栽培方式在苏南地区刚起步,一是为了提前蚕豆采收时间,延长采收期,满足消费者需求。二是解决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设施大棚接茬问题,提高大棚利用效率。三是改良設施蔬菜大棚长期避雨栽培所造成的土壤板结、盐化等理化性状,防止常年设施蔬菜地连作障碍现象的发生。近年来,在江苏省太仓市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上,对设施大棚春化蚕豆的多年研究与探索,实现了早结荚、早上市、产量高、品种优的目标,不愧为鲜食蔬菜生产上一项创新的做法,值得推广应用。

1 生产基地选择

选择产地周围3km以内没有污染企业,远离交通主干道100m以上,地势高爽,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太仓市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经环境检测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

2 生产设施应用

苏南地区秋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并非太低的情况下,一般选用的生产设施为6m宽或8m宽的标准钢架大棚或育秧连栋大棚。在秋季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去除裙膜,卷起大棚膜,或在换膜的档口可以暂时不覆盖大棚膜,有利于土壤经雨淋盐份下渗,消除盐化现象,蚕豆属冬季寒冷作物苗期在自然条件影响下不但不会受到伤害反而发棵强健有力,到11月份气温下降再覆盖大棚膜安装裙膜,进行保护越冬。冬季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采用三膜覆盖,即地膜+小拱棚膜+大棚膜,确保蚕豆植株不被冻伤,植株顶部不会下湾,花芽不会掉落。

3 优良品种选择

因早春蚕豆栽培大部分时间在设施条件下进行的,小气候条件高温高湿,病虫害易发走,所以在选择品种时要求选择抗病性好,品质优的品种。当地通常选用结荚率高、青皮黑脐、种皮较薄的抗病优质品种南通产的通鲜2号、太仓地方品种毛板青蚕豆等。

4 春化蚕豆栽培技术

(1)培育壮苗。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配好的防病药液里在低温条件下浸种24h,捞出后淋去水分后待播。

播种期:播期以8月中下旬为宜,播种量每亩2kg左右。

播种方法:选用50孔穴盘,蔬菜专用基质育苗,每孔播1粒,覆盖0.5cm厚盖籽基质。

催芽出苗:播完后浇足水将穴盘平放在育苗层架上,置于常温条件下催芽,基质干时及时补水,一周左右可出苗,等出苗率达到85%以上时及时进行春化处理。

春化处理:将已出苗的穴盘连带育苗层架推进低温库,在低温5℃左右条件下进行催芽春化处理,白天补光,水份视基质发白较干时补水,一般持续20d左右拿出。

缓苗处理:低温春化处理结束后,置于大棚设施遮阴下或放在将要移栽的大棚内炼苗7d再移栽。

(2)移栽期。9月20日左右,过早移栽由于气温较高蚕豆栽后成活率低,过迟移栽蚕豆发棵、开花、结荚推迟,影响上市时间、产量与效益。

(3)移栽方法。栽前半个月将前茬作物秸秆清理,先施肥、整地、作畦、加装滴管、铺膜后人工穴栽。

(4)移栽密度。每亩移栽密度800~1000株,8m宽的大棚种5行,行距1.6m,株距40cm;6m宽的大棚种4行,行距1.5m,株距45cm。

(5)肥料运筹。在蚕豆移栽前10d,每亩施有机肥1000kg左右,栽前均匀条施过磷酸钙25~30kg;初花时,行间条施45%复合肥15~20kg,同时喷水溶化于土壤,让作物根系及时吸收,促进植株正常生长。

(6)温度管理。移栽后至11月底,将大棚围膜拆除,摇膜杆摇到最高处,通风降温。11月底装上围膜,夜间盖膜保温。冬季气温低于5℃时,搭好小拱棚加盖二膜,气温达到0℃时夜间在小拱棚膜上加盖无纺布、遮阳网等覆盖物保暖,白天去除覆盖物及小拱棚膜,晴好天气上午9点30分至下午15点30分时摇起摇膜杆、打开大棚两头通道门,便于通风降温,防止蚕豆植株在高温棚内窜张,节间拔长、茎秆发嫩,造成折断损伤。到3月中下旬,气温稳定在10℃以上,全天开启通道门及摇起摇膜杆加大通风量。苗期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2℃~15℃,营养生长期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6℃~18℃,开花结荚期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0℃~25℃.

(7)湿度管理。密切注意大棚蚕豆湿度调控工作,蚕豆过干时用滴管补水,过湿时及时通风降湿。

(8)植株调整。定植活棵10d后,用烯唑醇20ɡ兑水20kg进行喷雾,10d喷一次,连续喷3~4次,有效地控制植株高度。当开花8~10苔,初见植株结荚时,摘去豆枝顶部的一叶一心,去除多余分支数,控制在8~10株。

(9)防治病害。由于大棚内温、湿度偏高,造成叠加连作障碍,增加了土传病害的发生机率。一般有丝核菌危害幼茎和镰刀菌危害幼根,病菌侵入期为蚕豆种子入土萌发、出苗和分枝期,常在10月下旬开始陆续出现病株和死苗。12月下旬以后随着蚕豆根系、分枝增多,蚕豆植株抗病力增强,病株率降低。对于大棚内的蚕豆病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综合预防:一是进行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换茬、高畦深沟、严防积水、控制湿度,清除病株、清洁田园、降低病虫基数,减少或避免侵染性病害发生。二是进行物理防治,运用黄板杀蚜虫,每亩放30~40块。三是化学防治,在病虫发生初期,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

(10)采收。3月中下旬开始,用手捏青荚感觉籽粒硬不移动可采摘,直至5月份露地蚕豆上市时结束。

早春栽培蚕豆是近年来农业生产上示范推广的新的栽培技术,彻底改变了原有传统的栽培模式,促进了鲜食蚕豆在蔬菜市场中的占有率,它既可改善大棚设施土壤理化性能,优化土壤结构,又可以减少氮化肥的使用量,实现减少投入增产增收作用,不失为大面积生产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春芳,夏礼如,尹淑瑜.设施大棚蚕豆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1(6):82-83.

[2] 刘水东,夏礼如,卞晓春,等.南通地区大棚蚕豆-厚皮甜瓜一年两熟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1):6974-6975.

[3] 石超己,项觉生.大棚青蚕豆早熟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5(5):185-186.

[4] 卞佩佩.青蚕豆春化处理及大棚早熟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7(4):34-35.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苏南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
地方社区、学校成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研究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苏南地区机条播小麦施肥技术研究
苏南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
基于二次现代化理论的苏南地区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