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资料引入《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改革刍议

2018-07-24 10:29李文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李文涛

摘要:《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不易理解。通过引入小说中的相关资料,能让学生比较快地理解相关内容,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关键词:中国政治制度史;小说资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122-02

《中国政治制度史》是政治学与历史学的交叉课程,学生在接受历史学内容的同时,也接受政治学的相关内容。《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特征决定了其概念性、理论性比较强;史料比较多,比较枯燥,学生接受理性知识,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同时,对政治制度在实际政治过程中的运用,缺乏一手材料。

为了避免《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枯燥、难懂,笔者尝试将小说资料引入课程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来讲授其背后的历史知识。小说在中国历史悠久,隋唐时期就有传奇,明清时期小说发达。小说中有大量政治制度史资料,特别是基层政治制度史资料,是我们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乃至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大学本科生在中学阶段就接触了不少古代小说,如果将学生比较熟悉的资料引用在课程教学中,以政治制度史的视角分析这些资料,学生一方面有了感性认识,另一方面能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通过分析熟悉的资料,能认识其背后复杂的历史。

以讲授胥吏制度为例,为了让学生明白胥吏对地方事务的熟悉,选取了《红楼梦》中一段熟悉的材料:

贾雨村授了应天府,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却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只见案旁站着一个门子,使眼色不令他发签……雨村道:“方才何故不令发签?”门子道:“老爷荣任到此,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

作为新来的主官贾雨村,不熟悉地方事务,想凭着书生意气办事,却破坏了封建社会地方官场的规矩。幸好门子是一个熟人,给他讲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贾雨村一时无法处理此事,最后还是门子给想了一个办法过关。门子就是胥吏的一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主官由于任期以及知识因素,对地方事务不熟悉,只有依赖胥吏才能维护统治。胥吏在官僚体系中地位低下,但由于精通吏事,熟悉朝廷各种规章制度和地方政务;见识广,拥有处理复杂政务以及见机行事的能力;加上熟知地方各种关系,只要稍微在政事和纠纷中做手脚,就能瞒上欺下,获得各种好处。

胥吏瞒上欺下,社会危害极大。胥吏在哪些关键地方做手脚呢?我们可以从《儒林外史》中的一段材料说明:

蘧公子道:“将来老先生一番振作,只怕要换三样声息!”王太守道:“是那三样?”蘧公子道:“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王太守送到城外回来,果然听了蘧公子的话,钉了一把头号的库戥,把六房书办都传进来,问明了各项内的余利,不许欺隐,都派入官,三日五日一比……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都道是江西第一个能员。

六房指的是州縣衙门中负责承办、征发等任务的胥吏。这部分人没有国家经费来给其发薪水和其他支出,只能瞒上欺下,多收少交来维系各种开支。各种胥吏在办事时,往往一事多办,增加收入,比如土地买卖需要缴纳过户税和印花税,本来是可以一起办理的,胥吏让在不同部门缴纳,无形中可以多收。渔业税登记是一个机构,收税又是一个机构。这种办事,不仅让老百姓多跑腿;而且支出增加,胥吏从中渔利。所以,《儒林外史》中的王太守在治理胥吏时要首先抓账簿,防止胥吏瞒上欺下。

幕府制度是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明清小说中,有许多反映幕府制度的内容。明清官员科举出身,学习与考试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具体政务不熟,为了处理政务,大多是私人聘请幕僚处理政务。小说《歧路灯》中有很多记载幕府的相关情况。做官的聘请高水平的幕僚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高水平幕僚需要精通《四书五经》,要熟读史书,又要精通各种法律条文和判例,为人要端正,最重要的是,“文移自会清顺、畅晓”,但这种人难找,“然着实是百不获一的。”这说明幕僚除了精通四书五经之外,还要精通律令,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书写公文。

《歧路灯》之中有一段记载:

次日早,拜两位幕友。一位年尊的是浙江山阴人,约有六旬以外,姓荀,表字药阶,长髯弯腰,与娄潜斋宾主已久;一位年纪二十五岁,姓莫字慎若,就是荀药阶表侄……娄朴道:“此是幕友中最难得的人。第一件品行端方,第二件学问广博;那案卷谙练,算法精通,特是末技。所以家父做官这几年,宾主再离不开的。”

这段资料表明幕僚具有职业性的特点,由于幕僚要精通律令,需要比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所以出现父子或者叔侄相承的职业性特点。业务精通的幕僚与幕主之间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幕主在业务上比较依赖幕僚。

幕主在处理政事方面,经验不足,主要依靠幕僚,所以幕僚实际权力很大,《歧路灯》中也记载:

大凡世上莫不言官为主、幕为客。其实可套用李谪仙两句云:“夫幕友者,官长之逆旅;官长者,幕友之过客。”本是以利为朋,也难强人从一而终。所以做官人有主意的,诸事各要自持主张,不过律例算盘在他们身上取齐。

主官没有什么才能,大多只会吟诗作赋,忙于应酬;对具体事务知甚少。大多政务委托幕僚处理,幕僚成为实权人物,代理官员处理政事。

至于幕主与幕僚关系,可以引用西魏时期宇文泰说过的一句话,“且近代以来,又有一弊,暂经隶属,便即礼若君臣。此乃乱代之权宜,非经国之治术。”也即是说这些人只有上级,不知有国家,构成所谓的二重君主关系。但学生对二重君主关系不理解,我们可以引用《三国演义》中曹操与陈宫之间的事来说明:

徐晃解陈宫至。操曰:“公台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操曰:“今日之事当如何?”宫大声曰:“今日有死而已!”操曰:“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操谓从者曰:“即送公台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怠慢者斩。”宫闻言,亦不开口,伸颈就刑。

陈宫与曹操有旧交,陈宫投靠了吕布,成为吕布的重要幕僚。吕布失败后,陈宫宁可被杀,也不愿意投降曹操。主要是传统中国,幕主与幕僚之间,除了是宾主关系外,还有知遇之恩;幕主对幕僚以礼相待;幕僚对幕主有忠心。如果背叛幕主,此人基本上没有信誉,以后没有人辟署。所以曹操征求刘备对吕布的处理态度,刘备只说了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吕布多次背叛,没有信誉,即使勇猛,对曹操也没有利用价值。

再如我们讲授中国科举制度乃至官吏俸禄制度时,我们可以举《儒林外史》中范进的故事:

(范进中举后)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

范进中举后有了免役等特权,投奔他的人多希望借助他的特权免除徭役和兵役。这也是传统士人乃至家族科举重要的动力;也是官员俸禄之外的特权,故而,官员除了俸禄之外,还有许多隐性收入,这也是要讲授官员俸禄制度时要特别注意到的。

小说材料引入《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能加快学生对政治制度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避免教学过程中枯燥现象,也能帮助学生在论文写作时扩大史料视野。但小说材料也有不足,首先是小说材料多反映地方社会特征,对中央官僚制度很少涉及,这是小说材料的天然不足。其次,政治制度史的最大特征是制度是变动的,有一个长期间的变动过程,小说材料只能反映一个时间段的事件。此外,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个地方化的过程,即不同的地区在实施某一项政治制度时,会采取与本地经济文化相符合的变通措施,小说材料则不能完全体现。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