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

2018-07-24 10:51石磊
魅力中国 2018年3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摘要: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历来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表现,对其进行归因,提出了一系列推进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诚信教育的措施与途径,以期更好的提高航海类学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航海类专业;就业诚信;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航海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数量剧增,航海类专业学生也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就业压力逐渐凸显,在这一压力面前,部分学生经受不住考验,在寻求工作的过程中,弄虚作假,无中生有,言过其实,夸大其词,不守信用,不重承诺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就业中的不诚信行为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降低了大学生的信誉度,损害了学校的形象,给高校進一步拓宽就业市场带来很大困难,也给用人单位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提高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诚信度,对提高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一、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弄虚作假,编造材料。

随着航海类专业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航海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逐步凸显,为了尽可能的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毕业生简历中纷纷注水。大学期间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头衔甚多,获奖证书、职业技能证书造假现象屡见不鲜。还有的在简历中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胡编乱造,对自己的评价夸大其词。在这样一种华丽的简历包装之下,使得用人单位在短暂的前期考查阶段无法真正弄清事实,而造成了错误的结论和选择,对于诚信的和真正优秀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

(二)面试中夸夸其谈,华而不实。

随着航海类专业实行就业双向选择模式的开展,成功的面试是顺利就业的关键。 但一些学生为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并获录用,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夸夸其谈,编制丰富的个人经历,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成绩。本来没什么特长的却说自己爱好广泛、有多样特长等等。 为了不失去理想的就业机会,对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往往不能如实回答,或者胡编乱造瞒天过海,或者闪烁其词。 具有丰富经验的单位招聘人员,因此对高校毕业生的诚信印象大打折扣,其结果可想而知。

(三)不重承诺,随意毁约。

航海类专业每年的双选会集中在十一月左右,在此之前很多用人单位会提前进校招聘,通过一系列的招聘环节,用人单位会跟学生达成口头协议,并为学生预留招聘名额,但在签订正式就业协议时,部分学生不守信用,不重承诺,随意背弃承诺,造成了招聘单位招聘名额的浪费,也给学校的就业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就业协议后,由于正当理由(升学、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等)而取消协议,这是正当的解除协议。 然而,面对就业压力,部分毕业生抱着一种“骑驴找马”的思想,签约后还不停地寻找其他单位,一旦有更好的单位就会向原单位提出毁约要求,这就是常说的“恶意毁约”。 还有部分毕业生,不去签约单位报到,甚至根本不告知签约单位,使得用人单位一时难以应对。

二、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同时出现了很多不和谐因素,一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个方面,在社会众多领域又存在着诚信的危机。不法商贩制假售假,犯罪分子诈骗手段多样等等,这些都给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对社会整体的诚信状况不乐观的趋势越加明显。这些社会消极影响造成大学生对“诚信”认识模糊,对“诚信”产生怀疑,对是否坚守诚信也产生了动摇。

(二)用人单位招聘程序不完善。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只是片面看重学历、证书,对毕业生的了解仅仅凭借简历和几分钟简单的自我介绍,缺乏深入的认识,这就给了大学生在简历、面试中造假的机会。同时,一些用人单位缺乏对于应聘材料缺乏认真的考证和甄别环节,这些都助长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弄虚作假风气。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开出高薪、解决住房等虚高的聘用条件来吸引毕业生,使得毕业生不守诚信,随意毁约。

(三)家庭和高校的诚信教育不到位。

家庭是学生成长最重要场所,其教育方法将决定着学生的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别家庭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导致个别学生在以个人为中心的环境中成长,忽略了诚信等道德教育。同时,大多数高校对于诚信教育只停留在“考试诚信”教育的层面,没有内化为学生思想上的原则,缺乏对高校学生的全面系统的诚信教育。以上都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意识的淡薄和缺失。

(四)社会和高校的诚信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是从宏观的角度规范大学生行为,很难在微观层面上抑止大学生的就业不诚信行为。现行的就业制度并不能使守信者得到利益,使失信者付出代价。相反在现实中,往往是失信者获得利益,而诚信者则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社会诚信法律体系缺失,使得学校的诚信制度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制度和法律上的漏洞,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诚信制度的建设。

三、加强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净化社会大环境,着力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诚信教育也逐渐成为个人层面的行为准则。社会主流媒体和校园媒体应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批判和谴责各种失信行为,把诚信作为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让失信行为受到社会公众的谴责,从而使高校诚信教育有一个很好的氛围和导向。

(二)加强对学生诚信就业的教育。

高校应该足够重视就业诚信教育,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应始终把就业诚信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应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校园模拟招聘会、社会实习实践等教育机会,结合真实案例,强化学生的就业诚信观念,让生充分认识到诚信光荣,失信可耻,从而端正学生在诚信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在遇到各种困难和困境的时候做出诚信的选择。

(三)完善用人单位招聘流程。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应加大对应聘材料真实性的审查力度,尤其是简历等自荐材料。对于即将录用的毕业生可将其材料发送给专业负责人或辅导员进行真实性确认,避免其中的弄虚作假行为。此外,适当的开展就业推荐尝试,将招聘的权限适当下移,给各院系充分的就业推荐权限,各院系各专业严格按照用人单位标准结合学生学习成绩和日常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确保了应聘学生相关材料的真实性。

(四)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

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应对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将学生平时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如是否恶意欠费、是否考试作弊)记录,供用人单位等机构查询,以便从侧面了解该学生的诚信度。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正常流程查询到其所要聘用学生的在校期间的诚信记录。通过设置诚信档案,还可以在大学四年中,对学生的各方面行为表现有一个制约作用,有利于诚信行为的逐步养成。此外,对于学生的自荐材料、双向选择表、毕业生登记表学校就业部门应认真审查,确保材料真实可靠,把好“出门”关,不给虚假信息留空子。

(五)学校要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作用,率先垂范,做好监督。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毕业班党员和学生干部等学生组织,在率先垂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广大学生中做好诚信教育和失信监督工作,以点带面,全面落实学校有关就业政策(例如:四级联动机制),做好学生中间诚信就业的宣傳工作,并及时发现就业不诚信行为并坚决制止,从而在广大毕业生从营造一种诚信就业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诚信是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有力保障,解决好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靠大学生自律,靠学校的有效教育,也要靠全社会形成诚信合力,共同努力营造诚信、健康、和谐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和氛围,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刘幼昕.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缺失及对策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05。

[2]黄锦鹏. 航海专业学生诚信度的调查与分析.航海教育研究,2009.03。

[3]陈爱娟. 浅谈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9, 23(4): 63~66。

[4]耿俊茂. 试析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及对策.教师,2010.09。

[5]孙国强,李婧. 浅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教育论丛。

[6]张高科,闫胜元.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就业。

[7]路 遥,仲伟伟. 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浅析.现代教育。

[8]王洪生. 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诚信制度的反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02。

作者简介:石磊(1990年5月——)男,本科,助理政工师、助教,工作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职务: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