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例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2018-07-24 09:50陈永义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

陈永义

【摘 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63例(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后采取等量随机的原则来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单纯鼓膜穿刺组(31例)与联合鼓室注药组(32例)。其中单纯鼓膜穿刺组患者采取单纯的鼓膜穿刺治疗,而联合鼓室注药组患者则采取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联合鼓室注药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鼓膜穿刺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鼓膜穿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鼓膜穿刺;鼓室注药;分泌性中耳炎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6-03--01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的多发人群为儿童,该疾病的常见病因为机械性阻塞以及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听力下降、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等。根据大量数据显示,该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1]。本院自2016年2月起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采取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63例(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后采取等量随机的原则来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单纯鼓膜穿刺组(31例)与联合鼓室注药组(32例)。在单纯鼓膜穿刺组患者中,有男18例,有女13例,年龄最高为64岁,年龄最低为12岁,平均年龄为(37.51±7.61)岁;在联合鼓室注药组患者中,有男17例,有女15例,年龄最高为65岁,年龄最低为12岁,平均年龄为(37.69±7.64)岁;患者的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单纯鼓膜穿刺组患者采取单纯的鼓膜穿刺治疗,而联合鼓室注药组患者则采取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具体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单纯鼓膜穿刺组:单纯鼓膜穿刺组患者采取单纯的鼓膜穿刺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同时还需要采取手术处理来清除患者的耳内分泌物,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防止出现意外的情况,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纯音测试[2]。

联合鼓膜穿刺组患者:联合鼓室注药组患者则采取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首先要将患者的耳部朝向医师,随后医师要对患者的患耳的内外以及患者的耳道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随后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处理,采取的麻醉药物为2%的利多卡因,随后要采取内镜下,需要从患者的鼓膜前刺到鼓室,需要将患者的鼓室内的分泌物清理出来,随后向患者的鼓室之中注入地塞米松(5mg)以及糜蛋白酶(4000U)混合液,随后医师要引导患者进行吞咽,在治疗之后,需要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需要连续治疗1周。

1.3 评判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等级,即优、良、可以及差。具体的分级情况如下:

优:患者的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患者的听力水平完全改善[3];

良:患者的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患者的听力水平基本改善;

可:患者的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等临床症状有所消失,且患者的听力水平有所改善;

差:患者的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等临床症状未消失,且患者的听力水平未改善;

1.4 統计学科学处理 本次实验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患者的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用t进行检验,如果科学处理后的结果显示p<0.05,即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联合鼓室注药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鼓膜穿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单纯鼓膜穿刺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6%,而在联合鼓室注药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3%,故联合鼓室注药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鼓膜穿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需要采取一定的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常见的检查包括鼓气耳镜检查、声导抗测试、鼓膜穿刺、鼻咽部检查以及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等[4],对于患者采取鼓膜穿刺治疗,可以将患者的鼓室内的积液进行清除,同时该手术的切口较小[5],且经过反复穿刺不会使得患者留下瘢痕,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就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鼓室注药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鼓室注药组,联合鼓室注药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鼓膜穿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亚生江·托乎提,铁玲,阿娜尔.分析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1).

马艳巍.探讨地塞米松鼓室注射联合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4).

段小红,邵亚兴,董炜,等.鼻咽癌放疗早期经鼓室注入曲安奈德及氨溴索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6):8-9.

刘丹,吴曙辉,万浪,等.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1-63.

李智,刘邦权,田晓斌,等.鼻罩雾化不含卤素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7,15(5):539-541.

猜你喜欢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西医临床护理体会
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骨导听力下降的近期观察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及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探究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评价
婴幼儿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初探
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