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分析的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微探

2018-07-24 10:27陈晓柱邹丽珊李泽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5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现代学徒制

陈晓柱 邹丽珊 李泽文

摘要:本文依照“双平台三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岗位任务和能力要求,探讨了现代学徒制IT运维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构建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双导师教学,完善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建设模式。

关键词:岗位分析;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248-02

一、引言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项目组不断探索校企社合作办学长效机制,通过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校企社合作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从而创新“双平台三途径”(即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校社合作平台,通过学校、企业、社区三种途径培养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技术能力课程和服务素质课程,构建“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课程体系。

二、课程建设总体设计思路

课程体系开发的主要原则: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使学生专业素养及技能的培养能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进行,将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能力,努力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零对接。针对现代学徒制班的学情特点,在专业课程中强化了IT运维服务技能,以此为主线,系统地学习桌面运维服务、网络运维服务、机房运维服务、服务器运维服务、视频运维服务以及数据庫运维服务等模块。以业内各种实战项目为实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训练,以适应各种IT运维服务公司的桌面运维服务工程师、网络运维服务工程师、机房运维服务工程师、服务器运维服务工程师、视频运维服务工程师以及数据库运维服务工程师等岗位需求。

三、课程建设的具体过程

1.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自2014年以来,本项目组与合作公司开展合作,通过走访公司以及邀请公司员工来学校参观等多种方式开展交流和沟通,深入了解公司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在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推进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能力高度吻合,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构建了以信息服务过程为导向、符合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需求、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实习实践过程为主线、以职业项目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能体现最新信息服务技术和流程,使学生技能符合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通过三年来的运行,经与企业协商,在修订2017级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在设置岗位平台模块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需求岗位,设置不同的岗位技能模块课程,岗位技能模块课程按照学生培养技能阶段不同,设置为初、中、高三级课程。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岗位扩展模块课程,在项目管理及高级职业技能认证方面,培养学生职业发展能力。

2.校企双元育人课程制定与实施。本项目组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对金禧公司及同行业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人力资源负责人及相关技术岗位的从业人员的调研,在双方多次开展协调会、讨论会,以及进行分析调查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岗位驱动、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具体分以下三个方面:(1)专业基础课程以及部分专业技能课程:由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负责。学校组织授课教师在开课之前与公司进行沟通,对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进行讨论并确定,结合公司实际,采用校内授课、公司授课等多种方式完成教学。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在职业素养、沟通技巧、接人待物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2)大部分的专业技能课程:采用在公司学习加实习的形式完成。学校在公司聘请能胜任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实习指导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或者具备一定技能特长的技师,作为学生的企业师傅,带领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提升专业实操能力。(3)实训环节的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在企业的资深师傅指导下开展,让学生全面认识岗位情况。学生需要取得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既可采用独立设置成选修课的方式,也可采用直接将内容渗透在相关专业课程内容里面的方式,修改和完善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方便学生在学得必要理论知识的同时考取资格证书,为就业增加砝码。

3.基于岗位的课程模块设置。具体课程模块的设置方式如下:(1)综合技能:把ITSS工程师认证作为必修科目,让学生具有工作上岗资质及能力。(2)专业能力拓展:结合多类型岗位要求,包括服务器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视频工程师、数据中心工程师等,提供多门对应的选修课程,并可在企业中适度调岗以便工作与课程更好地结合。(3)职场能力拓展:与企业内训课程结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及职场综合能力,包括基本素质类(互联网思维、核心价值观、五项管理、拆书帮学习、思维导图、PPT、excel)、职场能力类(职场礼义、职业生涯规划)、项目管理类(服务项目管理、网络服务项目、服务器及存储管理、虚拟化项目)、新技术提升类(云计算学习、大数据学习)、企业专型类(金禧管家学习课程)。

四、基于岗位分析的课程体系建设的作用与成效

1.促进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基于岗位分析的课程体系灵活开展课程,使学生能掌握目前信息服务行业主流的技术,具备较强的信息服务能力。2015级13名学生在金禧公司,通过实习方式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的工作技能、职业素养均有较大的提升,企业师傅及学生所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公司都对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2.解决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脱节问题。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IT运维岗位人才的要求设计,课程内容“量身定做”,适合企业用需求,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有效解决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脱节问题。

3.促进双导师团队的建设。通过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本专业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教师的技术实操能力,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教学支持服务。学校针对企业师傅教学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欠缺,提供教学培训、专业讨论、听课学习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其教学水平,使其不但能胜任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和实习指导工作,同时将企业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等引入学校,提升计算机专业与社会、技术同时进步的能力。

五、结语

随着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学徒制的教学效果尤为受人重视。课程体系建设是核心,在课程建设中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不断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加强校企融合,充分利用好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式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玲.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双证课程开发技术规程[J].职教论坛,2014,(21).

[2]刘德林.高校课堂标准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

[3]陈智强.基于“定岗双元”的高职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