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专业技能训练在高职理论课堂的引入

2018-07-24 10:27李丽吕宏灵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5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职业素养专业技能

李丽 吕宏灵

摘要:随着新时期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更多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施,给我们解决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在这一前提下,提出专业课程教学中也要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专业技能;职业素养;高职教育;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252-02

一、新时期高职教育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对于“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方向、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呈现历史性交汇,产业升级和生产要素转移步伐加快,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影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还是发达国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都迫切需要发展更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提升全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现代职业教育已经在整个教育产业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现在到将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也会同其他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一样,为国家建设提供大量的人才。职业教育本身就要求人才的实用性,与普通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相比,职业教育更应该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从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看,河南省的职业教育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是一种较落后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不能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被扼杀。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懒惰的习惯,认为上课可以糊弄,学分也唾手可得,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这也使得学生走出校门以后,没有就业方向、择业难成为普遍现象。其实,这也与内地经济的发达程度、教育工作者思想开放不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高职教师们已深感旧时代的结束,再也不能重弹老调,如何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成了他们共同的主题。他们纷纷开始寻找办法,进行教学改革。加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大力提倡,也为课堂教学改革开辟了新思路。

二、职业素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教学中的慕课、翻转课堂等都是一种教学手段,手段如何翻新,但我们的教学目的没有改变。我们认为,信息化教学可以让老师从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放在如何补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短板上。但教师最终还是要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同时,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强化职业知识技能中的专业能力训练。理解专业能力是什么,首先要看什么是职业素养。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由此看来,职业素养是一个多层次主体、内容更丰富、标准更全面的概念。职业素养常常被看成“职商”。吴甘霖在一本自己的自传中认为,众多职场人士的成败,都有一个规律:职场中比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人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有三大核心内容: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职业信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它主要包含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职业行为习惯是在职场上通过长时间地学习—改变—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综合素质。职业知识技能则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诚然,从目前的大量研究可以看出,职业素养的优势似乎集中体现在它的精神层面,但我们认为更不能忽视的是职业技能的重要作用。因为信念的提升和习惯的形成都需要以技能为基础。尤其是职业技能中的专业能力,是职业信念的初级形态,打好这一基础,必将有利于职业信念的形成。

三、专业能力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

职业知识技能分为两部分,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容易理解,不再赘述。专业能力是指有效地、合理地运用本专业知识的各种能力。一般可以将专业能力划分为技术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践的角度看,技术技能主要是指从事某类工作的人的技术技能。既包括最基本的技能——阅读、写作和数学计算能力,也包括与特定职务相关的能力。人际关系技能包括如何做一个好的听众,如何同他人沟通自己的思想,如何避免冲突等。解决问题的技能是指适应富于变化的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把这三项内容细化为更容易操作的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能力、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独立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的能力。对高职学生来说,这个能力是基础能力,它决定着能否进行其他专业技能的学习。

语言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语言能力,有的岗位还需要外语运用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操作相关软件的能力,包括对新软件的短时间掌握的能力。

信息能力:收集、整理、辨别、使用、传递各类信息的能力。

交际能力:与人沟通,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并且熟悉各类交际礼仪。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应变能力、观察能力、有效利用客观条件的能力。

团队能力:与不同的人进行合作的能力。

创新能力:使用多种思维方式和方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专业技能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培训强化,我们可以在专业教学中加以引入。引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我们现在一些流行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任务法等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我们认为这样的方法有一些缺陷,比如缺乏训练的针对性,还是过于关注专业知识。我们认为,还可以把专项能力训练引入课堂内容。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等形式让学生自学,课下消化一部分,课上老师一方面为学生查缺补漏,另一方面更可以为学生设计出结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专项训练任务,比如专门的思维训练,既能加强学生的自学效果,也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某种专业技能。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谈到的专业能力,不包含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的内容。因为道德和心理的形成是一个漫長、潜移默化的过程,更需要专业的知识,这是我们普通专业课老师无法胜任的。根据“素质冰山”理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是知识、技能;水下部分是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等。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我们所说的专业能力就是那些外在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专业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的。当然客观地说,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该由三方共同协作。另外这样的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和更高的素质,或者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这样才能驾驭课堂,把控教学效果。

五、结论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课堂的培养目标和内容设计,应该是“培养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与“培养学生未来工作能力”并举。有别于以往的专业技能教育,我们不限于在实训课程中实现这一目的,在专业理论课程中加入专项能力训练,也是实现这样目的的有效方法。在了解未来职业内容的前提下,学习专业知识,强化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李文文.高职学生学习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职教通讯,2016,(5):

[2]刘亚玲,何沿.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高职学生素质需求的比较研究——以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3]杨玉芹.从职业能力到职业素养: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超越[D].渤海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职业素养专业技能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