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乳液改性机制砂干混砂浆性能及机理研究

2018-07-25 10:00王志儒尹云厅
四川水泥 2018年7期
关键词:水泥砂浆抗折丁苯

王志儒 尹云厅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81)

0 引言

目前,水泥基类建筑材料在道路工程使用中仍占据较大比例,但在其使用中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干缩、水泥水化热、地基沉降、外界气温变化等。作为混凝土中经常添加的比较普通的细集料——天然砂,由于大量开采及其不可再生性,在这种前提下进行现代化建设,天然砂就显得尤为欠缺。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采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而多数研究表明[1-2],在水泥砂浆中加入聚合物乳液,能有效改善其内部结构,提高其粘结性能、抗渗、抗侵蚀、力学性能等,而这些性能的改善程度多数取决于聚合物乳液的掺量。据此,就丁苯乳液掺量对水泥砂浆工作性能、抗折压强度、粘结性能、抗渗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也对丁苯乳液对水泥砂浆的改性机理进行了探究,以便为深入研究及实际修补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和施工依据。

1 试验

1.1 原材料

本研究所采用机制砂母岩为石炭系灰岩,来源于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端桥铺镇端桥铺村。根据GB/T14684—2011《建筑用砂》国家标准对机制砂相关指标进行测定。

本研究所用水泥为重庆某公司出厂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丁苯乳液由深圳吉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成膜能力。本试验所采用的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加入量为水泥用量的0.2%。本试验采用自来水作为试验用水。

1.2 配比

表2 砂浆配合比

1.3 方法

成型及养护按《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 984-2005)方法进行搅拌、成型砂浆试块,并在标准养护箱内养护1d后脱模,然后水中养护7d后再自然养护至28d;密度按JGJ/T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试;力学强度强度按《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DL/T 5126-2001)进行测试;砂浆试件收缩按JGJ/T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丁苯乳液对砂浆密度的影响

通过试验丁苯乳液掺量对砂浆密度的影响,丁苯乳液对砂浆密度的影响规律,随着丁苯乳液聚灰比的增大砂浆的密度呈单调递减的变化趋势。从数值上看,在聚灰比为 3%时低,达到最小值 1990kg/m3,聚灰比为 1%时,改性砂浆密度为2020kg/m3,其密度降低幅度达1.5%。

聚合物不同掺量的改性砂浆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如图所示,可以看出,改性砂浆的抗折强度、折压比都要比基准砂浆的大、抗压强度都比基准砂浆要低。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基本上都随龄期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其中A-3组降低幅度最大,降低幅度达21%,相反A-3组改性砂浆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升幅达12.5%。

2.2 力学强度

图2 抗压强度与聚会比的关系

图3 抗折强度与聚会比的关系

3 丁苯乳液改性砂浆机理分析

3.1 SEM分析

传统水化理论将水泥初期水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诱导前期、诱导期、加速期、减速期、稳定期。保护层理论认为C3S一致溶早期水化产物而形成保护层,然后进入诱导期,待到保护层破裂也就意味着诱导期结束[3]。

(1)机制砂作为骨料掺入水泥后形成刚性骨架,聚合物在浆体中形成一层膜结构包裹在水化产物表面,从而聚合物形成的膜结构在浆体内部相当于有一定自由度的铰,可以使得骨料刚性骨架具备一定的韧性和弹性,因此聚合物的加入可有效提高砂浆的抗折性能。

(2)由于机械快速搅拌作用,水泥砂浆中往往存在有大量气泡,这是其固有的缺点,而聚合物本身所具有的表面活性,反而使得气泡量有增无减,所以消泡剂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水泥的水化产物Ca(OH)2和聚合物也会发生相关反应,并且对Ca(OH)2的形成和晶体形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就随之影响砂浆的性能[9]。

4 结论

(1)随着丁苯乳液聚灰比的增大,改性砂浆的密度呈单调递减的变化趋势。

(2)改性砂浆的抗折强度、折压比都要与基准砂浆相比有所提高,而抗压强度则呈降低趋势。

(3)聚会比为2%时式样的28d抗折强度、折压比、收缩性能分别提高了9%、25%,抗压强度降低了13%,式样90d的收缩率降低了12.5%,各项性能较好。

猜你喜欢
水泥砂浆抗折丁苯
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修补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不同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研究
苛性碱对碱矿渣水泥砂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
高钛型高炉渣砂代砂水泥砂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熟料中矿物含量与抗折强度相关性分析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