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MOOC建设与应用策略

2018-07-25 11:37柳德荣
科教导刊 2018年14期

摘 要 本文在研究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MOOC建设与应用的特殊环境、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其MOOC建设与应用的策略。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可将MOOC建设的主要目标定位于服务校内教育教学;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MOOC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发挥MOOC建设的价值创造作用。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应积极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类MOOC资源促进专业课教学改革;加強教师的继续教育以提升其专业教学能力。

关键词 财经类本科院校 MOOC建设 MOOC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32

Abstract Based on studying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straining factors to MOOC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strategies of China's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colleges on MOOC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are proposed. Main goals of MOOC construction can be positioned in promot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college itself, the enthusiasm of MOOC construction can be increased by establishing excitation mechanism, the value creation effects can be exerted by establishing 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 MOOC resource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an be actively applied to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strengthening teachers' further education to raise teachers' professional teaching ability.

Keywords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colleges; MOOC construction; MOOC application

在高等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不断深化的趋势下,MOOC的建设与应用必然会对高校长远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现有超过120所财经类本科院校,约占全国本院校总数的1/10,其中公办本科院校接近60所。财经类本科院校如何通过MOOC的建设与应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既是其自身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也必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MOOC建设与应用面临的特殊环境、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MOOC建设与应用的策略,促进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的MOOC建设与应用工作。

1 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MOOC建设与应用的特殊环境

1.1 MOOC建设的特殊环境

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财经类本科院校在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方面通常具有相对优势。除财经类本科院校外,我国大多数非财经类本科院校同样培养经济学、管理学类的专业人才,开设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的课程。我国高水平的财经类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一流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而非独立设置的财经类本科院校,这表明我国高校的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的优质课程资源许多集中在非财经类本科院校之中。由于本科院校普遍开设经济学、管理学类的课程, 培养经济学、管理学类的专业人才,使得经济学、管理学类的MOOC一旦建成,其影响的广度和力度远比其他学科专业MOOC更大,这无疑会激起许多一流大学及其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教师建设MOOC的积极性。目前一些一流大学携品牌优势和课程资源优势在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课程MOOC建设方面已取得领先优势,截至2018年2月底,清华大学上线的经济学、管理学类中文MOOC达34门,北京大学上线的经济学、管理学类中文MOOC达14门。总的来说,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MOOC建设面临着多重的外部竞争,特别是来自一流大学的竞争。

1.2 MOOC应用的特殊环境

近年来经济学、管理学类的中文MOOC数量呈迅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18年2月底,已上线的面向本科教育的中文MOOC达到307门(根据智慧树、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华文慕课、好大学在线5个平台数据统计,下同),除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创新创业类课程外还有很多的专业特色课程,这些课程是许多财经类本科院校自己难以开出,甚至难以想到的。我国内地已有85所本科院校上线了经济学或(和)管理学类的中文MOOC,其中多数为非财经类本科院校。在教育部确立的2017年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68门本科类教育课程中,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的课程56门、占12.0%。经济学、管理学类中文MOOC的大量涌现、特别是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代表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水平经济学、管理学类MOOC的大量推出,为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MOOC应用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2 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MOOC建设与应用的现状

2.1 MOOC建设的现状

截至2018年2月底,我国内地共有14所财经类本科院校上线了MOOC,其中公办财经类本科院校12所、约占公办财经类本科院校总数的1/5,民办财经类本科院校2所。共计上线MOOC66门,占全国本科院校上线中文MOOC总量的比重不到3%,而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数量(含公办、民办以及独立学院)约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的10%。高水平的财经类本科院校MOOC建设成效相对显著,中国校友会财经类本科院校(公办)2018年排行榜前5位的学校均有MOOC上线,共上线MOOC39门次,占财经类本科院校上线MOOC总数的59.1%。财经类本科院校建成上线的66门MOOC中经济学、管理学类的MOOC有55门、占83.3%,占目前上线的307门本科层次的经济学、管理学类中文MOOC的17.9%。在教育部2017年确立的首批56门财经类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中,财经类本科院校建成上线的共计8门、占14.3%。总体看来,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MOOC建设大大落后于全国本科院校的平均水平,多数财经类本科院校还没有建成上线MOOC,财经类本科院校上线MOOC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类课程、但总量较少。

2.2 MOOC应用的现状

我国59所公办财经类本科院校目前已全部启动了应用MOOC教学的工作,其中绝大多数学校应用了智慧树或超星尔雅平台及其课程资源,应用智慧树平台及其课程资源教学的公办财经类本科院校有53所、占89.8%,应用超星尔雅平台及其课程资源教学的公办财经类本科院校有44所、占74.6%。众所周知,智慧树和超星尔雅平台上的课程资源侧重于通识课程,表明财经类本科院校普遍利用MOOC来弥补自身通识教育课程资源的不足,这与其他类型的本科院校非常相似。相对于智慧树和超星尔雅等MOOC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平台汇集了更多的专业课程。截至2018年2月底,有21所公办财经类本科院校利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的MOOC资源教学、占总数的35.6%;有6所公办财经类本科院校利用学堂在线的MOOC教学、占10.2%;有4所公办财经类本科院校利用好大学在线的MOOC教学、占6.8%。总的来说,我国公办财经类本科院校中利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平台MOOC资源教学的约占40.7%,一部分主要是借助MOOC平台利用本校建设的MOOC教学,综合实力较强的公办财经类本科院校属于这一类型,一部分则是利用校外MOOC开展教学。除公办财经类本科院校以外,财经类独立学院和民办财经类本科院校也都普遍应用智慧树、超星尔雅等平台的MOOC进行教学以弥补自身通识教育课程资源的不足。

3 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MOOC建设与应用的制约因素

3.1 MOOC建设的制约因素

3.1.1 学校品牌竞争力不強,MOOC建设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的综合实力还普遍不强、品牌竞争力仍相对有限,学校的品牌竞争力不足又会直接制约MOOC的竞争力。学习者往往对一流大学的课程资源更加信任,特别是那些步入校园不久的低年级学生,他们还缺乏分辨资源质量和适合性的能力。对部分学习者来说,由一流大学颁发的学习合格证书对他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据刘杨等人研究,一些MOOC由于没有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作为品牌支持,学习者的关注度相对较低。[1]据Alraimi研究,高校的声誉是影响学习者持续使用MOOC意愿的重要因素。[2]财经类本科院校因品牌成色不够导致的MOOC竞争力普遍不足无疑将影响学校及其教师MOOC建设的积极性。事实上,目前财经类本科院校中MOOC建设工作开展得较好的主要是那些综合实力较强、品牌竞争力较大的学校。

3.1.2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偏低,MOOC建设面临技术障碍

MOOC的建设与应用可能与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有关。综合性大学和以自然科学类的学科专业为主体的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通常较高,在MOOC建设方面的表现往往更好。事实上,目前国内在MOOC建设方面做得最好的多是这一类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以社会科学类的学科专业为主体的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总体不如综合性大学和以自然科学类的学科专业为主体的高校,在MOOC建设方面的表现往往不太突出。我国一些以社会科学类的学科专业为主体的一流大学在MOOC建设方面表现并不突出,可能就存在这一方面的原因。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通常以社会科学类的学科专业为主体,与综合性大学和自然科学类专业为主体的高校相比,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总体偏低,MOOC建设的技术障碍更大。

3.1.3 MOOC建设成本不菲,一些大学面临资金不足的制约

绝大多数财经类本科院校属于地方高校,办学经费不足也制约着MOOC的建设。根据崔璨等人对我国内地高校的调查,平均每门MOOC课程建设经费投入为10万~20万元(含20万)的高校占35%;其次是5万~10万(含10万)的,占30%;经费投入在20万以上的占22%;经费投入在5万元以下的较少,占13%。[3]由此可见,MOOC建设成本不菲。MOOC的运行同样需要投入经费,在美国,MOOC运行1个学期需要支付工作人员大约1万美元的津贴。[4]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中只有少数几所属中央部委管辖,教育经费相对充足,目前这些大学都已有MOOC建成上线;其他公办财经类本科院校都属于地方高校,地方政府的投入相对较少,一些大学难免在MOOC建设方面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

3.2 MOOC应用的制约因素

3.2.1 本校MOOC建设成效尚不显著,引进校外MOOC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存在心理障碍

我国高校建设MOOC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校内教学改革(占74%),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占61%),改善校内人才培养质量(占48%)。[3]教师在应用自己建设的MOOC教学时充满热情和责任感,往往会严格督促学生的在线学习、精心设计实施线下教学、潜心投入工作精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应用MOOC教学及其管理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参考。因此,MOOC建设工作开展得较好的高校通常在MOOC应用方面也做得较好。我国多数财经类本科院校在MOOC建设方面还无所作为,较多地引进校外MOOC(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学时可能被认为学校自身教学资源缺乏,由于担心外界的负面评价在引进校外MOOC教学时可能患得患失,不可能大规模地引进。引进校外MOOC教学时本校教师可能感觉到沦为其他高校教师的助教、降低了自己的地位而心存抵触。[5]当一所高校在MOOC建设方面成效不明显、尤其是无所作为时,这种抵触情绪会尤为强烈,必然会影响利用MOOC教学的态度和效果。

3.2.2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有待强化

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 “满堂灌”教学模式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6]我国高校从事翻转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教师认为,多数学生能够从翻转课堂教学中获益,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7]大量经济学、管理学类中文MOOC的涌现为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应用校外MOOC开展专业课教学必然面对来自专业教师的巨大阻力。目前我国本科院校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招生就业形势普遍较好,同时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也是逐渐显现的,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的财经类本科院校面临的教学改革动力普遍不足,导致多数财经类本科院校在应用校外MOOC开展专业课教学方面无所作为。

4 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MOOC建设与应用的策略

4.1 MOOC建设的策略

(1)以服务校内教育教学为主要目标,将MOOC建设的重点放在那些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类专业课程上。对于多数财经类本科院校来说,以提高本校师生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校内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校内人才培养质量作为MOOC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恰当的。这样既避开了对于学校品牌竞争力不强的过度纠结,又有利于弥补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偏低的短板,同时确保了有限教育经费的使用成效。财经类本科院校可利用本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将MOOC建设的重点放在那些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类专业课程上,在服务于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的同时,力争形成建设特色并获得校外的广泛认可。此外,我国多数财经类本科院校属于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主要的办学目标, MOOC的教学内容可以体现地方特色和需求,MOOC的教学方法可以侧重于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MOOC建设的积极性。由于学校品牌竞争力不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偏低等方面的原因,财经类本科院校的教师普遍对MOOC建设持观望或不支持的态度,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学校要为教师MOOC建设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使教师了解MOOC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教学设计原理,学习MOOC建设的成功经验,获得MOOC建设的实战能力。其次,对MOOC建设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认定,使得教学团队成员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第三,将MOOC建设纳入教学改革项目进行立项支持,增强教师的使命感。第四,通过各种途径对高质量的MOOC进行宣传推广,扩大课程及其教学团队的影响;第五,对MOOC建设质量高和应用效果好的教学团队、特别是主讲教师给予奖励。

(3)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发挥MOOC建设的价值创造作用。MOOC质量是决定其价值创造作用大小的关键因素。如果MOOC质量不佳,不仅不能给学校和社会创造价值,还可能损害学校的声誉,这正是许多财经类本科院校建设MOOC所担心的。相对于一流大学,财经类本科院校高水平师资和优秀课程相对缺乏,对MOOC的质量更应严格把关。首先,应选择师资力量强、教学团队承诺精力投入和质量保证的优秀课程作为建设对象。其次,课程制作完成后可先在校内使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进行修改完善,选择那些校内评价高、使用效果好的优秀课程向校外推广。再次,向校外推广的课程可先选择在开放程度相对有限的中国式MOOC平台上发布,通过在线论坛和反映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大数据分析了解课程存在的不足,经过进一步完善后再在全开放的MOOC平台上线,在全开放MOOC平台上线后仍须根据使用者反馈的意见不断地去完善。

4.2 MOOC应用的策略

(1)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类MOOC资源促进专业课教学改革。我国财经类本科院校应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危机意识,树立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和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应用MOOC资源开展通识教育的同时,积极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类MOOC资源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进一步促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对MOOC的宣传,使广大师生了解MOOC发展的态势、应用MOOC教学的方式及其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为应用MOOC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和指导MOOC社团的建设,支持他们举办诸如宣讲会、交流会等线下活动,有效地促进校园MOOC推广以及MOOC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肯定现场教学人员在应用MOOC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有效调动现场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生线上学习和教师线下教学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2)发挥MOOC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类MOOC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MOOC学习为教师作为一名普通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提供了良好途径,为教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契机,为教师体验线上学习与观察数字化学习特征提供了机会,成为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提升能力、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MOOC学习突破了本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在资源方面的局限性,同时有利于学校降低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本,对于受资源、资金双重制约的多数财经类本科院校来说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财经类本科院校应充分利用经济学、管理学类MOOC大量涌现带来的契机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为了鼓励教师通过MOOC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学校可对学习合格的课程予以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同时可考虑给予适当的奖励。

参考文献

[1] 刘畅,曹峰梅.高校MOOC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6(5):131-133.

[2] Alraimi K M. Understanding the MOOCs continuance: the role of openness and reputation[J].Computers & Education, 2015,January:28-38.

[3] 崔璨,刘玉,汪琼.中国大陆地区2014年高校慕课课程建设情况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5(7):19-24.

[4] Davison C.Clearing up some myths about MOOCs.[EB/OL].http:www.hastac.org/2013-11-06.

[5] 郭英剑.慕课在全球的现状、困境与未来[J].高校教育管理,2014(7):41-48.

[6] 柳德荣.“慕课”给地方高校发展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5(5):29-37.

[7] 繆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15(5):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