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侧的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研究

2018-07-25 11:37刘思远
科教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需求侧调查满意度

刘思远

摘 要 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调整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加大供给端的有效供给量,激活需求侧潜力,实现最优配置。本文是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用人单位需求侧满意度进行调查,针对调查分析数据,采取措施,提高人才的有效供给率,遏制无效和低效供给。

关键词 需求侧 满意度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85

Abstrac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upply side reform, adjust the innovative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increase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the supply side, activate the demand side potential and achie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demand side satisfaction of the employers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data,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supply rate of talents and prevent the ineffective and inefficient supply.

Keywords demand side; satisfaction; investigation

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和人民群众接受高职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急剧上升。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高职教育面临招生难、转型难、就业难等一系列窘境,在人才需求侧,企业同样面临着的“技工荒”,供给侧的输出和需求侧的有效需求存在矛盾和相互制衡,人才水平的不足是导致产业竞争力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3年的数据显示,建筑行业的人才主要集中在30-49岁之间,30-49岁之间的建筑从业人员逐年升高,已高达34.6%。20-29岁的青壮年建筑从业人员比例则为19.1%,这种以技术为主的建筑从业人员从20-29岁,30-39岁,40-49岁的人员比例呈倒三角分布,这对以体力为优势的年轻劳动力存在着很大的劣势。相关资料统计,建筑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仅占公司员工的20%左右,其余大多数是从事体力劳动建筑从业人员。从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大量的企业人员恰恰是缺乏足够的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预计到2020年,从事技术类的人才需求将达到40%以上。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建筑企业将会越来越多的引进年轻为主的技术岗位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适应企业人才发展的需要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2 建筑企业对人才需求分析

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选取了2015-2017学年,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资料,通过对用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找到人才水平提升的措施,为今后的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2.1 用人企业规模和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调研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用人单位中规模在15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占比60.71%。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占近25.00%。数据说明高职院校是广大中小企业选人的价值洼地。2015-2017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中,选择在“建筑业”就业的比例逐年降低,2016-2017年选择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有所提升。详见图1。

2.2 用人单位的单位性质分布

调研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用人单位的单位性质分布中,民营企业最多,占64.29%,说明民企是广大中高职大学生的主要去处。其次是其他,占比为10.71%,其余的单位性质占比详见图2。

2.3 用人单位的单位行业分布

参与调研的用人单位行业分布中,占比前三的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5.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7.86%)和“建筑业”(14.29%)。其余的行业占比详见图3。

2.4 用人单位招聘时看重的因素

调研数据显示(图4),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比较看重的因素为“综合素质”(30.49%)、“社会适应能力”(26.83%)和“所学专业”(20.73%)。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更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在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自身全面发展,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2.5 用人单位招聘时注重的个人品质

调研数据显示(图5),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注重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还考虑毕业生的个人品质。其中,“有责任感”、“敬业精神”和“严谨踏实”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三项个人品质。

2.6 用人单位招聘时注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调研数据显示(图6),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中的“专业应用技能”、“社会实践经历”和“专业理论基础”这三项比较看重,占比均在20.00%以上。

2.7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与素质的评价

调研数据显示(图7)用人单位对2017届毕业生的能力与素质的满意度均在85.00%以上。“创新能力”和“抗压抗挫能力”评分相对较低,其余的能力与素质满意度差异不大。

3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议

3.1科学合理规划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贯彻“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理念,按照“依托行业、对接产业、定位职业、服务社会”的专业建设思路,以行动导向实施课程教学,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始终要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核心课程建议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或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意识,实现技能与素质的同步提高。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可着重进行引导并实施监督和评价。实践课程要加强引导、示范,创设工作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2 注重开发隐形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趋势。在核心的岗位能力的培养中,要关注学生将来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合理地考虑校园的隐形培养价值,使用课堂导学,校园文化感染,第二课堂等隐性资源,并要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在这三年形成鲜明的职业特征。

3.3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考核监督

吸纳用人单位专家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建立以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的学习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对公共基础课程,建议采取理论考核的方法;对于专业学习领域,建议采取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实践学习领域,尽量采用实操考核、过程考核的方法。具体原则如下:

(1)公共基础学习领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考勤、提问、作业等)

(2)专业学习领域。采取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同时根据学生取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其中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课程作业等,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综合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实践考核等,占课程总成绩的60%。如学生取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则该门课程考核合格。

(3)实践学习领域。以工作态度、实际操作和实习报告等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其中工作态度、实际操作等占80%(在企业完成的项目由企业指导教师评定),实习报告占20%。

3.4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创业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高校开展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十二五”期间,为了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有力推动了高校综合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当前,学校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数量较少,即便选择创业,成功的概率也相对较低,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积极应对,提升创新教育水平。

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创业基础”、“创业学概论”。增加一批新型实用的前沿课程,例如BIM、VR、AR可视化等。在校内构建以课堂教学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竞赛创业教育带动的综合教育模式,并开展创业教育的专门培训。

3.5 响应用人单位需求,提高学生抗压抗挫与创新能力

抗压抗挫能力就是在外界压力下处理事务的能力,其根源是面对外界压力与挫折时的抵抗能力。有的人抗挫能力强,有的人抗压能力弱,這跟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抗压抗挫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能力越高,越容易适合社会。为提升抗压抗挫能力,建议学校增加心理教育课程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干预,尽可能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会学生调整心态。同时,大量结合实践,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的压力,给学生适当的缓冲期,在就业宣导中也需准备相关的压力缓解和压力调整类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抗压抗挫能力。

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可以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一个有创新能力的员工所能为单位创造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创新需求,为社会创造价值,学校有必要在未来加强对该能力的培养。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在校内组织创新比赛,开展创新课程,通过外来刺激和长期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跳出固有框架,成为当前市场上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4 结语

总之,要想提升建筑行业人才的水平,不仅是加大供给端的人才数量,还应该更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以发展的眼光,注重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只有这样,建筑人才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端。

参考文献

[1] 阴宏敏,郭丽芳.我国建筑业人力资本现状及提升建议[J].建筑经济,2015(9):30-32.

[2] 易君芝,姚书琴.建筑工程行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应用[J].商,2015(50):47.

[3] 任培江,周海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满意度调查[J].学园,2010(5):46-52.

[4] 车宇玲.基于用人单位角度的独立学院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研究[J].吉林农业,2013(3):319.

[5] 易凯谕,杨璐,万克文.结合中国梦探究青年文化价值观的树立[J].新闻世界,2015(8):337-338.

猜你喜欢
需求侧调查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流通发展新常态下的“需求侧”改革思考
探索提升业扩报装服务水平的管理办法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