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审计优势 助力巡察工作

2018-07-26 07:12姜苏平刘顺保熊萍萍熊婧芸
审计与理财 2018年7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违规单位

■姜苏平 胡 明 刘顺保 熊萍萍 熊婧芸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与纪委巡察协同工作机制是新时代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是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政治站位,主动顺应新时代,适应新时代,提升内审影响力,树立新时代下内部审计新形象的有效之路。

二、内部审计与纪委巡察协同工作的基础

纪委巡察主要是纪律检查委员会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中心进行巡视监督。内部审计主要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的财务收支、财务预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建设项目等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在纪委巡察的日常工作中,内部审计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巡察工作中,审计为巡察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审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积极配合巡察组开展工作,成为巡察工作的骨干和主力军,充分体现了审计作为权利的“紧箍咒”和反腐败的“利剑”作用。

三、内部审计在纪委巡察工作中的优势

1.采取多种审计方法,查找问题线索。由于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活动一般都要通过资金往来和账目反映出来,审计人员通过审查账目,综合使用审阅、核对、复核、复算等审计方法,结合针对性的谈话、信访举报等方式,紧紧盯住党政领导班子遵守党风廉政纪律情况、重大决策执行情况、选人用人情况、以及执行政治纪律情况等方面,掌握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查出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等经济犯罪行为提供可靠的线索。

2.运用审计专业优势,深入挖掘事实证据。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线索,如何才能成为真实、可靠的事实证据,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审计人员经常开展各类财务审查工作,熟练掌握财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在巡察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从各种财务账本信息中查找问题线索,同时结合大数据审计,从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中精准定位,快速发现巡察重点、疑点,从审计的角度分析判断,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条有质量的问题线索,提高效率,为巡察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发挥协作配合精神,确保问题查深查透。巡察工作有明确分工,信访、谈话、查账、方案和报告的起草责任到人,但分工不分家。审计人员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与其他同志紧密合作,一起甄别、筛选问题,分析研究问题,提出问题的处理意见,集思广益,力求做到发现的问题真实可靠,定性的问题客观、准确,问题的处理合规、恰当,提出的建议可行、针对性强。

4.运用审计成果,借力开展巡察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审计资源,收集被审计单位近几年的各项审计报告,重点关注预算执行审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运营管理审计报告以及审计报告的整改结果报告,对照审计报告及整改报告,实地核实审计报告所列问题是否整改到位,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研判,找准主攻方向,使巡察工作有的放矢,提高巡察工作效率。

四、实践中内部审计参与纪委巡察工作的重要关注点

巡察工作主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聚焦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三大问题,巡察进驻之前,审计人员就必须根据巡察制定的工作方案,对被巡察单位做一个审前了解,包括该单位近几年的基本情况、工作总结、内部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及相应的整改报告等,从中找出涉及巡察范围的突出问题,明确思路,进行再复核再检查,能够较容易地发现问题,进驻巡察单位之后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巡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进点之后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问题,需要查找问题抓大放小,关注重点问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实践中内部审计参与巡察发现问题可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是关注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问题。通过抽查部分重大资金支付,看是否签订合同协议,且支付的时间结点是否按合同约定的付款办法进行;检查财务印鉴、U盾、密码的管理,是否存在由一人保管的现象,是否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检查是否存在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户名存入银行现象;抽查部分记账凭证,检查原始凭证是否有涂改现象,检查附件是否充分、大额付款是否有明细清单;检查往来款情况,特别是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是否及时清理,是否存在长期未归还现象、是否存在挪用公款现象。

二是关注违规设置“小金库”的问题。通过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现金收款方式的收入,检查是否全部按规定入账。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看是否存在罚没、手续费、折扣、违约金等其它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看是否正常入账;检查职工特别是临时工工资、加班工资发放记录,看是否存在虚构人员虚造工资现象;检查发票的真实性,看是否存在利用假发票或虚增发票金额套取现金的现象;检查食堂账务,看是否存在非正常的收入项目、是否存在虚构食材数量或虚报食材价格套取现金的现象;对企业财务、综合、资产、业务等管理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个别访谈,看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现象。

三是关注违规发放津补贴、奖金及钱物的问题。通过检查职工福利发放明细账,对照政策标准,看是否自行提高发放标准、是否违规新设发放项目、是否违规发放加班费、值班费以及以各种节假日名义滥发津补贴、奖金的行为。

四是关注公务接待支出不合规问题。通过检查单位接待制度,公务接待预算批复,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原始凭证等文件,看被巡察单位公务接待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存在接待无公函人员、是否超标准接待、是否有高档菜肴、是否违规用烟用酒、是否中餐饮酒、是否陪餐人员超标;看是否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是否利用虚假公函列支费用、是否违规向下属单位、企业转嫁接待费用、是否违规坐支非税收入列支接待费用等。

五是关注公务车违规使用问题。通过检查公务车采购资料、车辆行驶证,看单位车辆公车改革是否到位、单位车辆价格、排量是否超标准、单位车辆产权是否为被巡察单位、是否存在借用、换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个人的车辆;通过检查公务车运行及维修财务原始凭证,仔细比对车辆加油维修清单、高速公路缴费发票、公务车停车发票与出车日期记录,看是否存在公车私用、是否在车辆维修费用虚列名目或夹带其他费用。

六是关注差旅费及会议费违规报销问题。通过查阅出差审批单,审查出差事由的真实性,看出差报销手续是否规范;检查出差报销财务资料,核对出差人员身份、时间、路线、交通工具、住宿发票、经费支出、办公事项等,看是否存在违规列支和报差旅人员乘坐交通工具、住宿、就餐费用;是否借出差机会违规变相旅游、绕道旅游。检查召开会议方案、通知以及财务报销凭证,看是否按照规定程序报批、是否超标准开支招待费。

七是重点关注违反工会经费收入支出管理的行为。检查工会建立资料以及账户财务收入支出凭证,看是否存在将工会账户并入行政账户、是否用工会经费购买购物卡;看是否利用工会经费搞大吃大喝、娱乐健身、乱发津补贴奖金;看是否用工会经费报销与工会无关的活动;看是否超标准发放会员“节日慰问品”、蛋糕慰问品、电影劵等;看是否超标准支出各类文体旅游活动、是否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文体比赛获奖奖品。

八是重点关注违反国有资产管理与处置规定的行为。审查单位采购预算资料、固定资产账务资料、大额办公用品采购情况。重点审查是否无预算采购、是否存在属于集中采购范围内项目未实行集中采购、是否按照规定履行招投标手续、是否存在规避招投标手续采购、是否按规定公开采购信息等问题;看国有资产转让、变价处理或报废,是否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是否办理相关手续,转让、变价或报废收入是否上缴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如单位门面出租,是否按要求签订租赁合同,租金是否参照同等地段市场价格,租金是否有正常增长机制,租金收入是否缴纳各项税费等。

九是重点关注违反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行为。审查单位工程建设项目资料,查看有关建设项目班子会议记录,重点检查项目建设立项、审批、招投标、签证、竣工验收的情况。检查项目建设财务资料,弄清资金来源、拨付、使用情况。看是否存在党政领导干部违反“三重一大”规定,少数领导干部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看重大工程项目是否单独建账管理、项目审批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项目招投标手续是否合规、项目建设机构是否具有相关资质、是否办理环境影响报批手续、是否存在项目经费严重超预算、项目工程是否不按批准的标准和规模建设等问题。

十是重点关注违反合同管理的行为。检查合同管理办法的建立情况及其合理性、可操作性。抽查部分合同,看是否履行了合同会签程序,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存在显失公平和明显不合理性的现象,关键条款如结算办法、付款办法、质保期是否明确;检查合同条款履行,重点对付款时间、价格结算、质保期限、违约等关键条款的执行看是否到位;检查合同文本,查看签订时间、签名、盖章等要素是否齐全、规范,合同签订人是否为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人;检查重大合同的签订资料,确认是否同时签订廉政合同;结合招标文件等资料,查看是否及时足额收取履约保证金;检查合同档案资料管理,看是否规范、齐全,是否建立合同台账。

五、结束语

纪委巡察和内部审计对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查处违法违纪及惩治腐败等有重要意义。纪委要做好审计的坚强后盾,帮助审计排除审计阻力和干涉,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实现统一的巡察监督目标,维护党纪、政纪、财经纪律秩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康发展,确保把纪律规矩在企业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笔者在文中列举了一些详细关注点,具有实践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违规单位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信息使用者视域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优化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违规动火作业致9死18伤
违规试放存放 爆炸5死1伤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驾照
长度单位
我国拟推行新的审计报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