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对比探究

2018-07-26 06:31彭浩
医药前沿 2018年23期
关键词:疝气疝囊腹股沟

彭浩

(邳州市人民医院儿外科 江苏 邳州 221300)

临床上将小儿疝气也称为小儿腹股沟疝气,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这种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高,而导致这种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腹壁薄弱发生了缺损的症状,使得腹腔内组织自腹壁薄弱缺损的地方突出,形成了腹股沟疝,影响了小儿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3]。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传统的疝修补术其切口比较大,降低了手术的安全性,从而对其治疗效果也产生了影响[4-5]。因此本次将选取2016年8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0小儿疝气患者进行研究,主要分析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80例小儿疝气患者全部来自于2016年8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中,将其根据随机原则实施分组后,其中包括对照组(40例,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和实验组(40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有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2岁~9岁之间,平均年龄(5.1±1.3)岁;实验组患者有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3岁~8岁之间,平均年龄(5.2±1.4)岁。所有患者都符合小儿疝气的相关诊断标准,并且都自愿或者是经过家属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存在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等疾病的患者排除,同时将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排除。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例如性别、年龄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首先对患儿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选在腹股沟处,切开患者的腹外斜肌,将腹股沟管打开,对提睾肌进行分离,在精索前内侧对疝囊进行探查,然后游离疝囊,并且实施高位结扎,然后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复位精索和睾丸,最后对切口进行缝合。

实验组患者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后,指导其行仰卧位,同时常规消毒手术范围,切口在腹股沟韧带处实施,其长度大约为0.8cm~1cm,切开腹股沟皮下组织,同时进行剥离将精索提出,对提睾肌进行钝性分离,并且将疝囊游离实施高位结扎,然后游离精索,如果患者的疝囊比较小,应该采用斜行横断的办法进行处理。最后采用手术钳将切口处的皮肤夹住,采用无菌敷贴在腹横纹切口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其中包括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的长度、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频率、住院时间等,同时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实施检验,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经过相关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切口长度比对照组短,术后之痛药物的使用频率也比对照组低,患者的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如表1所示。

2.2 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组间比较,实验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

3.讨论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以及疝外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先天因素[6]。小儿疝气临床主要将其分为腹股沟疝和脐疝,其中由于鞘状突未未关闭导致的属于腹股沟疝,脐疝则是由于脐环缩小和闭合不及时、早产儿、低体重儿由于出生时生长发育不全导致的[7-8]。脐环一般会在胚胎期形成,随着胎儿的成长而持续的收缩,正常的新生儿脐环直径大约为1cm,出生后脐环继续缩小直到完全闭合。婴儿的脐带脱落脐部会出现瘢痕,这是婴儿天生的比较薄弱的位置,婴儿时期,由于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没有合拢,存在一定的缺损,因此使得脐疝的发生率大大的增加[9]。一般情况下,大于一岁的患儿如果患有腹股沟疝,这种情况不会自行痊愈,需要借助手术对其进行治疗,将疝囊进行高位结扎,脐疝的患者则应该将疝囊切除后在其基础上实施缝合修补手术治疗[10]。小儿疝气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在腹股沟区或者是脐孔出现时有时无、大小不同的包块,患者一旦发生哭闹、站立等腹部压力就会增高,这时包块就会随之增大,早期患者的情绪一旦平复症状会自行消失[11-12]。小儿疝气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疝囊也会出现增长的现象,因此应该在患儿身体还未发育成熟前,其机能比较低下,这时疝气的病情发展会出现绞窄或者是嵌顿现象,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睾丸或者卵巢梗塞、萎缩的现象,这种情况的患者应该对其尽早实施手术治疗,以免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患儿由于自身的生理结构比较弱,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时耐受度比较差,手术的创伤会增加手术的风险,使得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大大的提高[13-14]。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的诊断主要是对其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并且对其体格进行检查,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还需要对其采用B超进行辅助检查,这种办法也帮助了鞘膜积液、隐睾等小儿常见疾病鉴别。因此对患儿实施手术治疗时应该尽可能的将创伤减少,这样才助于提高治疗效果[15]。

传统的疝修补手术治疗其手术的切口比较大,医生会在可直视的情况下实施手术操作,这种开阔的视野对手术进行产生了有利的作用,但是传统的疝修补手术会增加患儿的身体创伤,使得出血量以及感染的风险增加,由于患儿的耐受力有限,需要承受极大的痛苦[16-17]。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小儿疝气患者进行治疗,这种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手术切口比较小,切开的层次也比较少,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正常组织的剥离,而且不需要对腹股沟管切开,使得患者身体受到的创伤降到最低,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比较有利,同时腹横纹小切口手术的治疗会采用无菌敷贴对伤口进行保护,术后不需要拆线,使得伤口的愈合效果更好,从而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大大的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操作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18-19]。由于小儿的腹股沟比较短,稍作分开就能将患儿的精索和提睾肌清晰的显露,对高位结扎更加的方便。而且使得瘢痕范围也大大的缩小,有利于广大患者对美观的要求[20]。而且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35±2.21)min,明显的比对照组的(23.26±2.35)min短,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5.13±2.02)ml显著的少于对照组的(13.63±3.23)ml,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1.35±0.45)cm也显著的短于对照组的(3.58±1.08)cm,实验组患者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频率为(1.37±0.76)次,对照组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频率为(2.56±1.12)次,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而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14±1.2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59±1.53)d,组间比较,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而且两组患者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实验组5%,对照组20%,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疝气的治疗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这种技术的安全性比较高,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也比较小,缩短了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也比较少,同时使其住院时间也大大的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比较快,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疝气疝囊腹股沟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