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出土玉璧研究

2018-07-27 08:46王威方琦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璧玉器

王威 方琦

摘 要:2014—2016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半拉山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已发表的简报、论文及相关资料,半拉山墓地出土有20余件红山文化玉璧,有圆形璧、椭圆形璧、方形璧、双联璧、三联璧、异形璧等。本文试图通过对半拉山墓地出土红山文化玉璧进行初步研究,包括玉璧的出土情况、形制特点、工艺技术、功用价值等,以丰富我们对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先民生活状况、精神层面信仰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半拉山墓地;玉璧;红山文化;玉器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5-0015-04

半拉山墓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大杖子组东北约600米的半拉山顶部,著名的牛河梁遗址即坐落于半拉山墓地所在山脉西南约80公里处。2014—2016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半拉山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祭坛1座、祭祀坑29座和墓葬78座,出土遗物数量多、质量高,包括石器、玉器、陶器、石雕人像、陶塑人像等,仅玉器就有140余件,尤以M12出土的玉猪龙最为典型。

目前,关于半拉山墓地发掘情况资料仅见发表在《考古》期刊上的《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的发掘》[1]和《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2]两篇简报,相关研究文章也寥寥无几。根据已发表的简报、论文及相关资料,半拉山墓地出土有20余件红山文化玉璧,有圆形璧、椭圆形璧、方形璧、双联璧、三联璧、异形璧等。这些玉璧保存较完好,造型奇特,工艺精湛,对于研究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及探索红山文化先民的意识形态具有巨大的价值。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尔雅·释器》[3]记述:“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周礼》中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4]”。由此可知,玉璧的功用是礼器,当然,也不仅仅用作礼器。

本文试图通过对半拉山墓地出土红山文化玉璧进行初步研究,包括玉璧的出土情况、形制特点、工艺技术、功用价值等,以丰富我们对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先民社会生活状况、精神层面信仰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一、出土玉璧简介

据碳十四测年,测定该墓地早期年代为距今5465—5345年,晚期年代为距今5030—5020年,断定整个半拉山墓地延续使用了约300年。根據《半拉山墓地墓葬登记表》[5],全部(78座)墓葬中的15座共出土20件玉璧,墓内出土玉璧最少有1件,最多有3件。其中M23、M49两座属于早期墓葬,余下皆为晚期墓葬,还可将其分为石棺墓和土坑墓两种类型,具体情况见表1。

通过表1,可以明确地看出玉璧在红山文化时期还是很普遍存在的,且大量用于随葬,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红山文化“唯玉为葬”的独特墓葬习俗。

在红山文化诸多遗址中,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众多具有典型地域风格和时代特征的红山文化玉器,也使得红山文化玉器群成为中国史前玉器发展史上高峰期的一个代表[6]。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红山文化玉璧的数量较多,有单孔璧、双联璧和三联璧等。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21号墓共计出土玉器20件,是迄今所见红山文化墓葬中陪葬玉器数量最多的,其中玉璧就有10件,2件为双联璧,8件为单孔璧[7]。与此同时,半拉山墓地出土的这些玉璧,同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21号大墓出土的玉璧颇似,尤其是两遗址均出土的单孔形璧(见图一);另有辽宁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墓地出土的三联璧与半拉山墓地出土的三联璧形体类似[8](见图二)。

截至目前,半拉山墓地出土红山文化玉璧已发表线图的有10件,早期墓地2件(见图三),晚期墓地8件(见图四),分别介绍如下:

图三,1(M49:1),直径4.1,、孔径1.3、厚0.2厘米,平面呈圆形,圆形内孔,近一侧边有一对钻孔。

图三,2(M23:1),长8.2、宽3.1、厚0.26厘米,平面呈椭圆形,中部两端边缘内收,将整个璧体分成上下两部分,两个内孔对钻而成。最顶端对钻一小孔,并呈圆弧形凸出。

图四,1(M12:3),长14.5、宽13.3、孔长6、孔宽5.5、厚0.7厘米,呈方形,略残,可复原。一侧长边中部有单面钻成的两孔。出土在墓主人腹部。

图四,2(M45:2),长轴7.9、短轴7.6、孔径3.4—3.7、厚0.6厘米,平面近椭圆形,保存完好。单面钻成圆形内孔,孔径一边大,另一边小。

图四,3(M11:2),直径5.9、孔径3.3、厚0.28厘米,平面呈圆形,完整。内孔打磨不规整。

图四,4(M36:1),长5.3、宽5、孔长径2.8、孔短径2.6、厚0.4厘米,呈方形,完整。内孔近椭圆形。一侧边中部有一对钻孔。出土在墓主人头骨下方。

图四,5(M45:4),直径7.9、孔径2.5、厚0.4厘米,平面呈圆形,保存完整。磨制而成,形制均匀,中部略为偏厚,双面对钻圆形内孔。

图四,6(M39:1),直径4.3、孔径2、厚0.28厘米,异型(三耳玉璧),较为完好。平面近圆形,圆形内孔,体外缘凸出三个月牙形耳饰,大小不一。

图四,7(M35:1),长轴6.6、短轴5.9、孔径2.3、厚0.26厘米,椭圆形,较为完整。圆形内孔,在短轴一侧边中部打磨出两个小缺口,另一侧边打磨出三个小缺口。

图四,8(M39:3),长9、宽4.2、孔径1.4—1.5、厚0.34厘米,平面呈椭圆形,形制如同三个玉璧相连接。三个内孔近圆形,器物保存较为完好。

综合上述资料(图三、图四10个玉璧的线图),可粗略分出几种不同形制的玉璧类型:方形璧,图四1、4;圆形璧,图三1,图四3、5;椭圆形璧,图四2、7;异形璧,图四6;双联璧,图三2;三联璧,图四8。

总之,从基本造型、表面特征和出土情况来分析玉璧,推断其绝非一般的器物,或是一种有特殊功能的用具。

二、出土玉璧初步研究

在很大程度上,玉器制作技术可以被视为上古时代的高端科技产业,通过玉器制造工艺和技术,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窥探上古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半拉山墓地出土的这些玉璧,其制作的第一步是质料的选择问题。2016年,半拉山墓地考古发掘队联合有关部门对该墓地清理出土的140多件玉器进行全面的检测研究,弄清了半拉山墓地出土玉器材质、制作工艺及加工程序等。研究表明,该墓地区域出土的玉器一半以上都是蛇纹石和透闪石材质,蛇纹石在辽宁岫岩玉器中比较常见,而透闪石在很多产玉石的地方都有[9]。由此可知,半拉山墓地出土的玉器(包括玉璧)原料多数来自当地。

众所周知,玉不雕不成器。在距今五千多年的红山文化时期,玉器钻孔技术十分发达[10],特别是普遍采用两面对钻的方法,如图三4。钻孔的作用无非两点,一是玉器造型所需,二是便于系挂携带。与此同时,仔细观察半拉山墓地出土的这些玉璧,其璧身残存的琢磨痕迹及整体抛光,显现出高超的制玉技术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

半拉山墓地出土的玉璧多是方形或椭圆形,与中原地区史前时期众多文化的正圆形玉璧略有不同,循此原因,与辽宁东山嘴遗址的祭坛(方圆结合)遗迹和牛河梁遗址的积石冢(上面积石为圆坛,下面墓葬为方坑)遗迹都有或多或少的关联性[11],这一点在一定角度上说明了红山文化先民制玉时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融入其中。

如上所述,有关玉璧的功用价值,目前学术界存在以下几种观点:一是敛尸说。根据史料记载:琮、璧以敛尸,琮、璧作为陪葬器物同时出现在墓葬中,所以说玉璧又是葬器;二是财富说。有些专家推测玉璧是当时权贵人物独自占据的,亦属象征财富、地位的一种神圣器物;三是礼天说。该观点以史料记载为根据,结合玉璧外形是圆的,代表天空,中部圆形内孔则表示太阳,有一种贯通、沟通的寓意,所以说礼天是玉璧最为核心的功用;四是多功用说。近些年来,众多学者深入浅出的研究表明史前时期出土的玉璧不仅仅是有一种功能,而且应有多种功能用途,可谓是一物多用[12]。

总而言之,对比分析、研究红山文化玉璧的功用,上面的几种见解、观点都有或多或少的合理性。半拉山墓地出土红山文化玉璧绝大部分处于墓葬最主要的位置是头部上下、胸腹旁边等。玉璧首要的功用当是用作装饰品,墓主人生前佩戴玉璧,死后随葬玉璧。例如图三1即M12出土的这件玉璧,虽已碎裂,仍有明显的使用磨痕,并钻有两孔,判定当为生前佩戴之玉璧。

再者从玉璧的琢磨程度、使用痕迹、造型特征及出土位置情况来判断,它不但与权力、财富象征有关联,而且也属于礼天、祭祖的礼器,同时也是通神的法器等。因此,可以判定玉璧的功用价值具有多重性,功能也颇为复杂。

最后,因墓主人生前社会等级、地位、身份不同,随葬玉璧数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墓葬级差的变化。由此可见,随葬玉璧数量越多,所传递出的专属性越突出[13]。

三、结语

通过对半拉山墓地出土红山文化玉璧的初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半拉山墓地大量玉器的出土,其中以各种形制的玉璧总和数量最多,这充分体现了红山文化先民们“唯玉为葬”的独特埋葬习俗,一定意义上也说明了各种形制的玉璧在红山文化“唯玉为葬”习俗中的重要作用和关键地位[14]。

2.出土玉璧的玉质经权威部门检测,表明制作玉璧的玉料来源于当地,以辽宁岫岩县所产的蛇纹石和透闪石居多。又因玉璧形制多样,雕琢工艺精湛,抛光技术先进,直接展现了红山文化先民已经掌握丰富的制玉经验和制玉人的聪明才智、审美理念,间接反映了红山文化的社会生产生活状况。也正是由于采集渔猎和农业并行发展,为红山先民提供了较为丰富且充足殷实的食物资源,进而不断地推动手工业的分化和发展,于是红山文化玉器的精雕细琢和大量使用才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15]。

3.学界普遍认为祭祀活动在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批具有独特祭祀功能的玉器随之出现。半拉山墓地出土玉璧中的特殊形璧(如图四6、8),造型独特,寓意深刻,应是为满足祭祀礼仪活动的需求雕琢而成,当属墓主人生前使用的祭器或神器,成为沟通神灵和祖灵、敬天法祖的媒介。

参考文献:

〔1〕〔2〕〔5〕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辽宁朝阳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的发掘[J].考古,2017.2.7.

〔3〕管錫华译注.尔雅[M].北京:中华书局,2014.

〔4〕徐正英.周礼[M].北京:中华书局,2014.

〔6〕〔11〕〔12〕于建设.红山文化概论[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7〕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8〕方殿春.刘葆华.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J].文物,1984,(06).

〔9〕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研究又出新成果[J].国土资源,2017,(04).

〔10〕内蒙古红山文化学会.红山文化研究院.红山文化研究·第四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7.

〔13〕刘国祥.红山文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4〕郭大顺.红山文化的“唯玉为葬”与辽河文明起源特征再认识[J].文物,1997,(08).

〔15〕徐昭峰.刘兆霖.尤彦婷.红山文化经济结构和社会管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红山文化玉璧玉器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格物天圆
——中国历代玉璧纹饰的演变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略论战国出廓玉璧
玉璧金龙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