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8-07-27 10:06刘冉
魅力中国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时代教学改革高校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依然秉承传统的“填鸭子”教学形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无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校;艺术类课程;新时代

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到来,无时无刻不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思维的方式,在这样信息高速发展时期,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无疑对高等教育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高等教育不管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人才培养方式都需要进行不断地革新。

邓小平同志曾经针对艺术类教学改革提出要求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以邓小平思想为理论指导,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提出的高校教育改革的原则为主要依据,以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加强素质教育为主要基础,不断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艺术设计、施工、管理为支柱、以加强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突出“面向基层、面向工程、面向生产一线”,着眼于基层。

高校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方向性的和开阔创新性的重要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艺术设计类专业又是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具有特殊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创意性的课程,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应当从艺术设计的专业特性出发,对于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优选教材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改革。从而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动手能力、符合新时期下社会需要的艺术类专业人才。

高校藝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从目前的社会需求为着眼点,有目的性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自身能力、综合素质结构进行构建;有针对性强化学生的岗位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导向性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充实和改进;有意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不断加强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课程比例;通过建立学校和相关社会企业之间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加强产学研的快速实现;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是毕业生在进入岗位后能够快速的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

艺术类的各个专业其实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为了更好地培养复合型、技术型人才,高校在开设艺术各专业时应当加强教学改革中课程内容设置的针对性、加强理论课程的社会接轨性、加强各专业的实用性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可持续性和实用性,具体方案如下:

一、理论课程结构合理性、内容综合性、形式丰富性

在艺术类的各专业课程改革中,课程的改革一直是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课程内容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日后的专业发展方向,并且关乎着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艺术类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应当遵循我国当今社会发展形势,对于课程内容不断进行更新和变化,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授课形式。在理论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原理的掌握、为学生不断深入学习设计知识打下重要基础。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大力加强综合性的基础教育,必须使学习“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场”。

当今背景下的现代设计正在不断朝着两个方面发展,既有综合也有分化。面对这样的情况,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中也出现了综合和分化的矛盾。如果课程设置中没有设置具体的分支课程,学生在面对专业知识时也无法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但是如果不把想换联系的学科进行融会贯通,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只能是片面的,缺乏系统的。

高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工作中,应当保证基本教学目的的实现,在课程体系中加强必修课的重视程度,开设学生感兴趣和专业相关的选修课。不断加强选修课的重视程度,赋予学生更多地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必修课和选修课成为相辅相成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专业课程内容实用性、可操作性

高校的理论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手段才能够体现更多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如果只是在理论基础上的纸上谈兵,无法用来指导实践,那么这种专业课程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就要求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需要经过慎重的调查研究,根据目前艺术类专业的教育特性,加强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强技术应用型设计的人才。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渐进性、可持续性

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中,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新模式。在理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和课堂教学,采用老师授课、学生操作相结合。在学生的不断动手操作中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的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促进、相互结合。

设计是创意的产物,是多种学科交叉知识的相互结合。因此如果艺术类的课程还是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形式,那势必无法跟上社会的发展形式满足实际的需求。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应当带头和相关企业做好校企合作,带领学生们走向企业、走向社会,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进行。

目前我国社会的技术岗位分工、行业和不同地域之间都存在着不均衡因素,各高校在办学条件和基础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需要多种档次、多种类型、多种创新意识的年轻人才,这就需要各高校也承担着不同的办学培养目标。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形式的多样化是目前高校艺术类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各种层次的高等院校需要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并且根据目前社会的一些实际需求和自身的办学条件,着眼实际,不断大刀阔斧的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出具备专业素养、综合素质,能够被社会欢迎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封玨.通识语境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J].江苏高教.2015年第5期。

[2]岳友煕.论中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出路.[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3]包巍峰.关于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月。

作者简介:刘冉(1988-),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工程学院教师,助教,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数字媒体。

猜你喜欢
新时代教学改革高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