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江夏黄氏家族的文德教育与文学成就

2018-07-28 11:18连靓晓
神州·中旬刊 2018年7期

摘要:东汉江夏黄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为黄香、香子黄琼、琼孙黄琬三人,他们三人都为东汉中后期的重臣甚至位列三公,他们的政治文化活动也都是重要的活动,在当时有很大影响。黄氏家族重学殖、能文章,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与文学都有很大成就,他们的特点是德行、文学与文化特点都与政治相关,为政治家之文学。

关键词:黄氏家族;文德教育;文学活动;文学成就

汉代家族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者颇多,黄香家族的成员较少,在政治与文学方面皆有成就而略不如其他豪族,因而研究者较少。在《后汉书》中,黄香列于《文苑传》,黄琼、黄琬也各有传记,作为东汉中后期非常重要的人物与家族,很有考察的必要。

一、黄氏家族核心成员

《后汉书》李贤注引《谢承书》曰:“香代为冠族,叶令况之子也。”江西金溪《双井黄氏族谱》称黄况为黄霸第7代孙。黄霸子仲达,官御史大夫。仲达子黄仍,汉成初期官任京兆君。仍子黄嘉,汉成帝时居大司空,二子:元相、元善。元相,东汉初官任谏议大夫,子:伯良、伯直。伯良仕汉明帝,官至司徒,子是叶县令黄况。因此,江夏黄氏确实代为冠族,但《后汉书》称黄香家境“贫无奴仆”大概是因其父亲黄况为官清廉且官职不高。黄况以孝廉入仕,初为郡五官掾,后官至叶县县令。因此,黄香代表的黄氏家族也多能代表东汉中后期起于寒门的家庭阶层。对于黄况及之前的家族成员史书记载較少,况且自黄香起黄氏家族才有“江夏黄氏,天下无双”的称号,因此学界认同黄香为江夏黄氏政治文化家族的领袖与开创者。

黄氏家族三人,黄香知名度最高,为“二十四孝”人物之一,黄琼、黄琬也都延续至孝家风,黄氏家族的孝文化已有多人分析研究。在政治与文化方面,黄香,黄琼官至三公,甚至封侯,从官期间实施多种政策,许多文人志士都以其作为忠臣名士的典范。黄琬以幼年聪慧过人而名动京师,是后世神童现象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经常评论朝政,在党锢之祸中被禁,长达近二十年。在东汉中后期朝政与社会都很混乱黑暗的时期,江夏黄氏为何能成为名播天下的政治与文化世家?其家族的文德教育与文学活动等都值得分析。

黄氏家族重要成员三人,在汉中后期都处于核心地位,且将三人生卒列于如下:黄香(68-122年),历经明帝至安帝五帝,子黄琼(86-164年),经章帝至桓帝八帝,琼孙黄琬(141-192年),年少失父,经冲帝至献帝六帝。可见他们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父亲或祖父教导的,而事实上,父亲与祖父对他们的教育在他们的政治与文学生涯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在三人中,黄香处于太平时期,而黄琼与黄琬情状相类,所处时期社会动荡,基于社会现实的影响,后二者与前者的文学特点略有不同。

二、黄氏家族的文德教育与文学活动

东汉的家族都非常注重家族的文化教育,但黄香作为寒门士子,其所接受的重要的文德教育与文学活动是由他人的帮助,一是“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太守为州郡最高的行政长官,黄香得其爱护,有条件可以遍览典籍,以致于他“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京师人才众多,给予此号不同寻常,可知黄香学业之有成,但他此时所见仍是流通于社会的常见之书,之后“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黄香至此已经博览群书,这两件事对黄香的文学积累与品格的养成来说都极为重要。

黄氏家族的文德教育与文学活动多体现在治政方面。《后汉书·文苑传》中所记黄香之事都为爱民忧民之政事,没有他对黄琼教育的记载,仅《黄琼传》中载黄香带黄琼在台阁学习处理政事,“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最终黄琼“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台阁是中央政府机构,所处理的政事多为国家之宏观大事,黄琼有此经历对他影响很大,到之后他超越其父,位列三公,应当都与儿时耳濡目染政务处理、奏议上疏的写作有关。另外,“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汉代任“太子舍人”之职者,皆为良家子孙,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黄香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及文德家风。

此外,《后汉书》记载公卿多推荐黄琼而琼称疾不仕,李固作《遗黄琼书》劝其入仕曰“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希望黄琼能一雪处士之声,对黄琼的评价极高,黄琼也因此入仕,从官后多次上疏陈事,推荐贤能,这与黄香的责任感一脉相承。

黄琼对黄琬的文德与政治教育与黄香相似,都为言传身教,以行动示范,提供学习的环境,“黄琬,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馀,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黄琬自幼跟随黄琼出入朝政,常在帝、后、重臣周围应对候问,黄琼疼爱,又能得其言传身教,故黄氏家族治政为文的家风在黄琬身上也能窥探一二。在黄琼升为司徒之时,黄琬也因为公侯子孙的身份被征拜童子郎,但黄琬仿其祖父早年,辞病不就,不因自己的身世地位而谋求仕途,名震京师,黄琬为政期间同样延续黄琼的入仕风格。黄琬政道坎坷,因一直跟随黄琼在朝堂见习,故而对朝政之事颇为熟悉,治理朝政上也与黄琼一致,十分勤勉,保留着其祖父黄琼敢于冲撞权势、不惧公卿权贵的性格。他二人的性格与黄香不同,与时代背景有重要关联。

三、黄氏家族的家族文化与文学成就

黄氏家族在家族文化上,有重视学殖、善写文章的传统习尚。除遍览群书外,史书同样记载黄香晓习边事,均量军政,皆得事宜,也表明他学习之广泛,政策下达之适宜。子黄琼为东汉有名的学者,在入仕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其他学者多以相识黄琼为荣。黄琼所存的奏疏,无一不是引经据典,有理有据,所阐发的思想都体现着一个儒学文臣对国家忧患的思虑及建议。

黄氏家族成员都较为重视政事,文学性较强的作品的为黄香的赋作《九宫赋》与《天子冠颂》,其他皆为奏议上疏类。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会催生出不同的家庭文化与文学作品,就黄氏家族的文学成就而言,黄香的成就应是最高,范晔列其于《文苑传》。《隋书·经籍志》有黄香作品的记录,“梁有魏郡太守《黄香集》二卷,亡。”《全后汉文》收录了黄香的《九宫赋》《让东郡太守疏》《留为尚书令上疏》《乐承王苌罪议》《天子冠颂》《屏风铭》共六篇。正如《东观汉记》所言:“黄香知古今,记群书无不涉猎,兼好图谶天官星气锺律历算,穷极道术。”在文学作品中,黄香唯一一篇赋作也是代表赋作《九宫赋》即是与神仙道术有关。九宫为历家之说,即离、艮、兑、干、坤、坎、震、巽八卦之宫,加上中央宫。“握璇玑而布政,总四七而持纲。和日月之光曜,均节度以运行。序列宿之焕烂,咸垂景以煌煌。历天阴之晦暗,阳玉石以炳明。”赋文韵律多变、节奏明快,语言磅礴,《九宫赋》充分体现了汉赋铺陈文采的特点,亦是黄香“能文”之见证。

而黄琼与黄琬的作品皆为奏疏。《后汉书·黄琼传》载了黄琼的六篇奏疏,内容为评论政治得失、招纳贤士、宽缓犯囚等,从文学风格来讲,黄琼批评施政得失较为严肃,文风较父亲更为犀利,《因灾异上疏荐黄错任棠》直言(帝应)“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疾篤上疏》“夫谗谀所举,无高而不可升;相抑,无深而不可沦。可不察欤?……敢以垂绝之日,陈不讳之言,庶有万分,无恨三泉。”其他所存奏疏也是如此言词犀利,感情充沛。黄琬的文学作品较少,严可均《全后汉文》辑录《奏论樊棱、许相》《驳迁都长安议》两篇奏疏。黄琬的文学风格比祖父黄琼更为激烈,应是东汉后期社会动荡,奸佞过多之缘故,如《奏论樊棱、许相》“太尉樊稜,司徒许相,皆窃位怀禄,苟进无耻,终无匡救之益,必有覆公折足之患,宜皆罢遣,以清治路”。

由于社会形势与个人的不同,三人的文学风格也不相同。总而言之,黄氏家族的文学与汉代多数的政治豪族相同,为政治家之文学,作品多为奏议上疏,都与政治文化相关,文学风格也较为多样,在同样拥有的经纬天下的胸怀气度之下,黄香谦逊,黄琼犀利,黄琬更为悲壮激烈。

江夏黄氏家族影响较大的成员仅此三人,由寒士发展为位列“三公”的文化世家,但虽位至三公,却也随着东汉社会的衰败而消亡。元代“二十四孝”故事的形成与传播,使黄香“扇枕温衾”的故事成为他最有影响的事件,但黄香一生成就较高的为政治与文学,黄琼与黄琬也都是动荡的东汉后期的核心人物,他们家族虽然很快消亡,但对当世的影响极大,一是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与招纳贤士,如黄琼迁尚书令后就奏请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以弥补之前专用儒学文吏之遗漏,又在端门增加覆试,认为覆试之作,可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这一政策使更多士人因此进入仕途。二是他们本身就为贤士的楷模。黄琼又被李固作为处士的代表,而黄琬与陈蕃一起同为清流中的重要人物。

参考文献:

[1](南朝宋)范晔,(唐)李贤等注.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清)严可均辑,许振生审订.全后汉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4](汉)班固.东观汉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作者简介:连靓晓(1996—)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