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

2018-07-28 11:18宁爽
神州·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

摘要:高考被认为是当今社会最好的出路、最公平的选拔制度,不问出身,只看才华,只要能考上好的大学就意味着有好的前程,因此,教育工作也成了国家、社会乃至家庭的重中之重。然而,并不是所有受教育者都得到了成功的厚爱,尤其是上了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有相当一些人仍饱受着教育带来的各种困扰。如何避免高职“教育致贫”、实现高职“教育脱贫”,也成了当今品评高职教育的焦点。

关键词:教育致贫;教育脱贫;政策建议

引言:

每一年的高考都会牵动无数国人的心,它之所以被称为命运的转折点,不仅因为它关乎着广大考生的前途,它也关乎着万千家庭的喜怒哀乐,甚至是荣辱兴衰。调查显示,农村贫困家庭将摆脱贫困的希望寄托于教育,而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失业率高达30.5%,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梦想还未出发,就已在现实面前折戟。尤其很多学生、家长不重视高职教育,认为上专科“没出息”,“出门都没面子”,对高职学生的成长带来困惑。

一、高职教育致贫与脱贫的现状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曾想教育如今真的可以导致贫穷。贫者从目前贫困到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是由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和个人努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农村贫困家庭本来就与富裕家庭有差距,家长还锲而不舍地供孩子读书,无疑是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好的大学,这样会有好的前程,好的未来,可接受十多年教育的大学生失业让家长们的长期投资搁浅,是农村家庭预料之外的。

“教育致贫”还有许多的具体特征。比如,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严重差异致使农村学生大量流失而出现的“空心学校”,甚至让“就近上学”出现了地域歧视,从而扩大了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比如,一些靠近学校的小区,房价和租金明显的高速增长,超出了贫困家庭的承受范围而富裕家庭却有承担能力,而贫困家庭为了让孩子得到平等的教育,势必是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再比如,农村家庭父母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受教育环境,大量的年轻父母选择在城里租房子、买房子,拼命赚钱……有的人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有的人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受到同等的教育,贫困家庭可能付出的更多,可毕竟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带来财富,那些为培养子女读书而“砸锅卖铁”的贫困家庭境遇更加困窘。

二、高职教育致贫与脱贫存在的问题

“教育扶贫”是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我国“教育扶贫”主要任务是帮助受助者寻找贫困的根源,引导他们走出贫困,提供科学技术支持,提高他们文化修养,鼓励他们主动致富,在这过程中更加重视教育对扶贫工作辅助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教育扶贫”的理解也有偏颇,“教育扶贫”存在面子工程,很多政策的实施为了追求短期效绩和节省耗资,使“教育脱贫”只是“面子工程”。如:在农村建设远程教育设备和乡村图书馆,调查显示,这些投入的高科技教育资源和资助图书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甚至有些地区只是为了迎合考核和检查,并没有让村民通過这些远程设备、捐赠图书切实受益,对教育脱贫也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再如:一些中职学校,实行了国家的学费减免政策,帮助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然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这些学校重视了扶贫工作,却忽视了引导。还有很高高职学校开的课程千篇一律,学生毕业后还得另谋出路,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孩子不能上大专”。事实说明,高职教育脱贫攻坚确实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所以我们应以更大的决心、更坚定的态度、更强劲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教育脱贫目标。

三、高职“教育致贫”与“教育脱贫”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实现教育脱贫也到了关键期。为实现教育脱贫,我国对各个教育阶段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资助体系,实现教育全方位、全领域的精准脱贫。避免教育致贫,推行教育脱贫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学前教育阶段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建立贫困资助政策,保证学前儿童的入学率,促进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其次,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为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并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增长义务教育年限。再次,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对贫困学生补助助学金,同时注重对学生技能学习的引导,提高学生思想文化水平。第四,高等职业教育应提高受资助贫困学生的比例,加强政府统筹教育职能,团结社会资源力量,加大助学金发放,实施学费减免政策。第五,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教育支持力度,制订教育资源分配政策,贯彻教育平等理念。第六,加大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专升本及网络学历教育,充分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最后,大力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健全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证特殊学生入学率,建立健全特殊教育体系。

贫困家庭投资教育尤其艰辛,结果也不都所愿,但轻视或放弃教育注定脱贫无望。教育可以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与富裕家庭子女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但如果贫困家庭放弃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其子女或许会成为“贫二代”,亦或是成为无法触摸现代科技的“愚二代”,从而进一步拉大与富裕阶层的距离。相对于富裕家庭,教育也许使贫困家庭付出更多,但从长远来看,接受良好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文化水平知识视野……而这一切都是垫脚石,总有一天会显示它们的意义所在,这样人生也会走得更远,获得更有意义的财富,最大化地实现人生价值。要想真正打破阶层流通、实现阶层流动,我们不仅要坚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运,更要呼吁政府、社会、家庭齐心协力共建教育未来,方可实现教育脱贫。

结语:

培养一个人,致富一家人,影响几代人。当贫困伴随着一个人的出生、成长时,脱贫的希望、幸福的寄托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教育。有的人注重接受教育,创造了财富,成了伟人;有些人不重视教育,获得了财富,但那未必会走得长久,因此,避免高职"教育致贫",致力"教育脱贫"我们更应众志成城。

参考文献:

[1]左停.精准扶贫战略的多层面解读[J].国家治理,2015(36):16-21

[2]司树杰,王文静.《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6)》,2016年12月

[3]周永坤.《教育平等权利问题及解决之道》,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宁爽(1980-)女,现就职于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干事,职称: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
为金融消费者铸就维权的“盾牌”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