髁突一翼外肌解剖复位术与游离复位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疗效对比

2018-07-28 10:03陈云东彭云烽朱先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9期
关键词:下颌骨

陈云东 彭云烽 朱先伟

摘要 目的:探讨髁突一翼外肌解剖复位术与游离复位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髁突一翼外肌解剖复位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游离复位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髁状突吸收、张口受限、开口偏斜、咬合关系紊乱、关节弹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张口受限、关节弹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髁突一翼外肌解剖复位;髁状突游离复位;髁突形态;下颌骨

髁状突骨折为常见的下颌骨骨折类型之一,在下颌骨折中占较高的比例u-。髁状突骨折多由高能暴力所致,通常伴有较大创伤,手术治疗难度较大,若手术修复不良,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和咀嚼功能,甚至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髁突一翼外肌解剖复位术和游离复位术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重要方法[2,3]。本研究将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我院收治的部分髁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1~70岁,平均(32.8±3.2)岁;骨折线位置为低位3例,中位10例,高位12例。对照组男22例,女3例;年龄22~70岁,平均(33.6±2.9)岁;骨折线位置为低位2例,中位10例,高位13例。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髁状突骨折的诊断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均为新鲜骨折,骨折至治疗时间<1周;均为单侧骨折;均同意配合资料收集。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肿瘤等重大疾病者;粉碎性骨折及陈旧性骨折患者;不能配合资料收集者。

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鼻腔插管静脉麻醉,均行常规术前检查。观察组根据患者的骨折线位置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方式,其中低位骨折选择颌后人路,高位骨折选择耳屏前人路。全部患者均切开皮肤,充分暴露手术区,将后翻瓣切开,充分暴露下颌支断端,向下牵拉下颌支,寻找骨折断端,并对骨折断端复位和固定,术中保留翼外肌附着,且应严格避免对颌关节软组织、血管及神经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术后用微型钛板及皮质骨螺钉等进行固定,严密缝合创口,给予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对照组患者同样给予鼻腔插管静脉麻醉,术前行常规检查,患者的手术人路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切开皮肤进入颞下区后找到骨折的髁状突,随后将游离的碎骨块取出,修复碎骨块后将其再次植入患者体内,并用微型钛板及皮质骨螺钉等进行固定,术后严密缝合创口,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4]。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持续6个月的随访,术后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评价患者的下颌骨运动功能。

疗效评价标准:①治愈: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面部对称性良好,颞下颌关节稳定,颌下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开口度>40mm,恢复至骨折前的咬合状态;②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好转,面部对称性良好,咬合关系基本正常,无明显畸形,开口度35~40 mm。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压t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84.O%(21/25),对照组治愈率68.O% (1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下颌骨运动功能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髁状突吸收、张口受限、开口偏斜、咬合关系紊乱、关节弹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髁状突吸收、开口偏斜、咬合关系紊乱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张口受限、关节弹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0% (3/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2.0% (8/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髁状突骨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咬合功能,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面部外观,一旦手术处理不当,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自卑情绪。髁状突骨折治疗以骨折复位手术为主,临床上根据患者骨折程度的不同及位置的差别,主要可分为髁状突游离复位及髁状突一翼外肌解剖复位手术两种方法[5]。其中髁状突一翼外肌解剖复位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原因是髁状突一翼外肌解剖复位手术中保留翼外肌,并能帮助患者的翼外肌和关节盘复位,促进局部肌肉和关节的解剖结构重建,最大限度降低患者髁状突中心的损伤程度,更有助于促进患者面部神经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6]。

髁状突游离复位是颈部及关节囊内高位髁状突骨折复位的首选方法,但游离复位过程中需要取出和置入骨块,上述操作可能会损害髁状突及周围的软硬组织,甚至可能损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一旦损伤髁状突周围软组织则会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延长愈合时间。除此之外,有临床研究证实,游离复位术治疗髁状突骨折,对髁状突生长中心吸收的影响较大,会使髁状突术后吸收率明显升高,使得部分患者的预后不佳[7,8]。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愈率和髁状突吸收、张口受限、开口偏斜、咬合关系紊乱、关节弹响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经翼外肌解剖复位术治疗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治愈率更高,能显著改善患者下颌骨运动功能,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适于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医生选择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治疗方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于无不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给予经翼外肌解剖复位术。

参考文献

[l]焦慧峰,韩新光.113例髁状突骨折不同复位方式疗效对比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3):57-59.

[2]于华龙,陈志宇,韩艳红,等.经翼外肌解剖复位与翼外肌游离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成功率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66-67.

[3]李伟.比较髁状突骨折开放手术翼外肌解剖复位与游离复位的手术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67-68.

[4]周昌龙,王永盛.张建伟.绕耳轮脚切口行翼外肌一髁突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颈骨折[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3):168-171.

[5]王玉龙,张媛媛,冯娜娜.等.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對髁状突骨折术后下颌功能恢复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6,38(6):902-905.

[6]江欣.胡开进,邓天阁,等.翼外肌对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后骨折区新骨形成影响的显微CT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2):176-180.

[7]周昌龙,王永盛,张建伟.翼外肌一髁突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颈骨折60例的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2010,30(8):491-494.

[8]刘杨,王毅,胡磊,等.髁突一翼外肌解剖复位与游离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2):2317-2320.

猜你喜欢
下颌骨
下颌骨发育性缺损7 例影像学分析
下颌骨发育性缺损1例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3D打印下颌骨定位及连接导板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应用CBCT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下颌骨骨密度的测量评价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下颌角及升支区颌骨囊肿口内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舌癌根治术中下颌骨处理方式的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