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巧妙设问,优化史料教学

2018-07-28 10:42虞海燕
新课程·中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设问史料历史

虞海燕

摘 要:随着历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史料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解读,使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对历史课程的探究。教师在利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本时,不能忽视提问环节,注意设问的目标性、梯度性、诱导性等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历史;设问;史料

在推进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历史新课程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许多优秀课例,无不强烈体现着史料教学的特色,史料教学运用得好与坏直接决定着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与无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史料教学的理念,借助丰富的史料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感受历史的氛围,借助多视角的史料尽可能地去接近历史的真实,但在补充史料、利用史料的过程中,老师的精心设问也不能忽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史料的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的学习

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设问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对于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就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引领时代的思考”这一课来說,笔者获得了以下体会:

1.在借助史料创设教学情境设置问题时应该注意设问的角度、目标性和选择性,要选择在重要知识点的衔接处、重点、疑点的关键之处进行设问,问题的设置突出教学目标。就本课而言,主要讲述了启蒙运动的情况,所涉及的文化人物和文化思想错综复杂,相对枯燥乏味不易理解,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不能急切暴躁,而应循循善诱,把握教材的目标和重难点,设置最简洁精要的问题,如“(1)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2)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3)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4)启蒙运动的作用”。学生依托教材和老师所提供的史料,思考这些言简意赅的问题,有助于迅速把握本课的重要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2.设置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兼顾到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把难点分散成几个较易理解的问题依次提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一解决,最后达到攻破难点的目的。在“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这个环节,教师设置了如下问题:“启蒙运动的开拓者是谁?他的政治观点是怎样的?你怎样评价?”“此外启蒙运动代表人物还有谁?他提出什么学说?”“你能概括出这些思想的相同点吗?”这样一系列设问,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有益处。学生能迅速从课本和老师补充的史料上发现答案,提升了学生认真听课的能力和把握史料信息的能力,从这些思想家个人的思想这个“点”,再拓展到“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这条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归纳出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再由结合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使学生领悟到:启蒙运动将人类从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成为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锐利武器。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这个面上来,解决了本课的难点问题“思想解放运动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3.在帮助学生理解史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提问要使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以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比如,历史教学中常常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在比较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问。例如,在本课中,引导学生把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作比较时,我们可以先介绍比较方法的操作步骤:先确定比较点,即从基本历史要素入手进行比较,如原因、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或内容、结果及影响;然后思考两个历史事件异同。让学生围绕上述要点,再利用课本及相关史料,学生就能提出──“为什么产生了文艺复兴这一思想解放运动,还会有启蒙运动这欧洲第二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影响是什么?”“启蒙运动对中国产生了多大影响”等等有价值的问题了。教师还可以再提出解疑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和缜

密性。

4.要准确把握提问的诱导性。教师提问应准确科学,具备一定的启发性、诱导性,并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通过积极地思考、推断、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开动他们的脑筋,而不应使之被动地处于受牵制、被灌输状态。对被动学习的学生来讲,不论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如何精彩,对他们而言是个“百家讲坛”,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接收信息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巧妙提问,可使大多数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自主地吸收、消化课堂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巧妙设置问题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新颖,但其目的决不仅限于求新,而是要通过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达成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使得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当然问题设计不能停留在搞清史实、分析和认识过去,而且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着眼长远,将历史—现实—未来联系起来思考,启迪学生对历史进行反思,这才是历史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何成刚.智慧课堂:史料教学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2]何成刚,张汉林,沈为慧.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3]余柏青.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

[4]王雄.王雄的中学历史教学主张[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02.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设问史料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历史课堂的双翼:设问和史料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
“支架式”设问,点燃思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