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校长行政化,是教育回归的必然

2018-07-29 11:25刘晓乾
江西教育A 2018年6期
关键词:行政化县委书记校长

刘晓乾

曾听朋友讲了一位新任县委书记与教育局长的一段对话,颇耐人寻味。

县委书记问教育局长,老师们削尖脑袋要当个校长或副校长,是为什么?局长告诉县委书记,主要是为了不上课,成为教育“官员”。县委书记有点不解,问道,一个校长不上课,怎么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好一所学校呢?

这个对话折射出目前教育的一种怪象,从高校到普通中小学的行政化,已形成了强大的气候。校长向外人介绍教师时很少说“陈老师”或“王老师”,而是“陈主任”“王副校长”等,这无疑会产生误导,你如果没有“官帽”,没有“头衔”,叫人家怎么介绍你?

校长是教育教学的领路人。可是,很多校长心中只有“官”和“管”二字,缺少专业的育人素养。试想,如果校长自己都长期脫离教学一线,他怎能亲身体会到教师教学的压力,又如何对教师的课堂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呢?他还能摸准学校教学的命脉,引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掌握好学校改革和发展方向吗?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校长代课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解决教育改革困境的一个有效方法。

很多中小学校长对课程和教学领导力不足,对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不够,对课程和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不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时显得捉襟见肘、寸步难行。“内行校长抓课堂,外行校长抓门房。”一个校长的教育理念和做法很重要,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甚至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不是行政官僚。2013年出台的《义务教育校长专业标准》指出,校长是专业人员,并提出“六项”专业要求。选拔校长,不能用官场的“潜规则”来,需要一定的综合素养,一定得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这样教育才不至于偏离轨道,教育才像教育,才会回归原点。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行政化县委书记校长
县委书记的榜样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委书记要敢于担当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