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8-07-29 13:56金卫芬
教师·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摘 要:随着21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95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他们对网络的熟悉和依赖程度已超过以往的大学生,网络已成为他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深受网络影响。年轻一代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现在他们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逐渐成熟的时期,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强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网络正能量宣传、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2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校思政工作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金卫芬(1978—),女,浙江台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除电视、报纸之外获取信息的大媒体。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已达7.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互联网不仅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与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信息网络化不仅冲击着学生的思想,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行为。网络将整个大千世界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他们的面前,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但网络中也渗透了某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造成那些缺乏抵制力和价值观不稳定、不成熟的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腐化和蜕变。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我们无法事先过滤网上的精神或物质垃圾,这些物质、精神垃圾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较大的毒害作用。此外,网络交往很大程度上是匿名性的,故这种交往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掌握大学生网民的真实思想动态,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为了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远离网络精神或物质上的垃圾毒害的自觉性,高校应从根源上着手,加强学生思想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这把“双刃剑”,加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教育方针和政策,始终把“以德树人”“以生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4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学考察时出席了师生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指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努力方向,是指引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的科学行动指南,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构成、性质、标准及评价等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和主体的本身需要出发,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自身、他人及社会的意义。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强调以人为本,凝聚人心,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其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要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寄托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民族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近几年来,国家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工程和基础工程,要求青年们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努力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如何教育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如何深刻理解和践行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一、高校辅导员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十九大报告指出:“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要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正能量更加强劲,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2]

在高校,辅导员是除班主任外与学生直接接触最亲密的人,可谓是连接学生和学校的桥梁,不管是日常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都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时代辅导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必然要求,也是辅导员完善自身能力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新要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辅导员是大学生人生的导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利用好网络教育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切实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僧多粥少”的现象,辅导员不能面面俱到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部分学生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找辅导员交流和沟通,而通过“立体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为大家提供一个便利的溝通交流平台,可以解决沟通不便的问题,以达到全面落实覆盖和影响的目的。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就自己的问题或感兴趣的人和事展开讨论,其中微信、QQ、博客等深受学生欢迎,班主任或辅导员可通过这些平台及时地与学生保持交流沟通,学生可以在这种和谐的、轻松的氛围下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见解,而且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观的教育和引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网络时代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汲取了世界文明精华部分,继承了中华文化优秀成果。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构建网络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的长效机制,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提升其科学化、道德化水平,充分利用好校园各种网络渠道,抓住时机,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进而使其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习惯,开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天地。

1.创新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借助网络这个媒体工具进行信息的选择和传播,即用生动、形象、丰富的充满正能量的信息或事件熏陶影响学生思想精神的过程,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邓小平同志曾说:“时间不同了,对象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同了。”[3]传统的“单向式”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已难以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在网络时代,我们应针对社会生活及学生思想实际情况,利用网络这一平等性、丰富性、共享性等特点,在团学干部培训中可开设网络讲座、红色网站、博客等平台,发挥网络教育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我们可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加强引导,积极结合实际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如针对核心价值观中“诚信”这一方面展开讨论,适当组织一些活动并加强网络宣传,如举行关于“诚信”的演讲比赛,有的放矢地进行价值观教育,这样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的学习思考,避免教育从单一的“注入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育,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2.创建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网站

人的认识规律往往是从形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在认知活动中,情感起着认知导向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我们应积极创建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辟网络事件评论专栏,便于学生发表一些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事件,在此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无形中传递到大学生思想中,无形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在网站、网页制作上,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可以通过开展各类非课程式的活动,如各类培训或讲座,内容上体现鲜明的真实性和思想性,通过网页宣传和活动,让他们以一种积极主动自愿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得益,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去浏览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追求,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外化为他们的行动。

3.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网络化的今天,要实现社会的文明、和谐,首先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校园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及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人文关怀。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平台之一。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和宣传,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积极举办一些对社会、对学生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如在每年的3月5日“学雷锋日”进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道德模范宣传片,书写观后感并进行网络签名寄语活动;还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举行“向国旗敬礼”网络签名活动;每年清明节前后积极开展“网上祭英烈之网络签名寄语”活动;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到来时举行诗词朗诵比赛等,使其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可在公民道德宣传日进行相关志愿者活动,进一步体会和加强文明、友善等道德传统,活动前后积极在校园网中进行宣传和总结,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引导力、感染力和价值导向作用,這样学生就在无形中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网络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入脑入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使之成为祖国和民族道德高尚、奋发有为的新一代接班人和建设者。我们应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网络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网络的显性及隐性教育作用,在润物细无声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素质,并养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和习惯。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教育部.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13):4-5.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VR阅读探析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