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2018-07-30 08:01胡朝辉彭永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肝门气腹栓塞

陈 熙 胡朝辉 彭永海 罗 华 杨 培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绵阳 621000)

肝切除是肝细胞肝癌(hepatectomy carcinoma,HCC)首选的治疗方式[1]。肝切除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有关[2,3]。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技术作为减少术中失血的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肝切除手术中[4,5]。腹腔肝切除具有创伤小、全身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近几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以及突破。腹腔镜肝切除中由于受气腹压力的影响,术中失血量往往低于传统开放手术[6~8]。CLCVP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未得到证实。我们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讨CLCVP技术对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术后失血量及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其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S2016098)。

纳入标准:HCC临床诊断标准符合2011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9];CT或MRI判断能够完整切除肿瘤,切缘无残留;吲哚菁绿15 min潴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20%;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B级。

排除标准:患者拒绝行腹腔镜肝切除;心肺功能无法耐受手术;肺、骨等远处转移。

2017年1~7月,我科因HCC行肝切除60例。由SPSS24.0软件包生成随机序列,将随机序列依次放入编号且密闭封口的不透光信封保存。研究者依编号打开信封,将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顺序进行分组,低中心静脉压组30例(低压组)和正常中心静脉压组30例(对照组)。低压组3例,对照组5例拒绝行腹腔镜手术,故最终52例纳入本研究,年龄33~78岁,平均56.5岁。2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肝切除范围、肝癌分期、Child分级、总胆红素升高(>20.5 μmol/L)、ICG-R15、肝硬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其中ICG-R15及肝硬度值测定均在术前1~3天完成。ICG-R15测定使用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DDG-3300K分析仪,测定方法同参考文献[10]。肝硬度值测定使用法国爱科森公司Fibroscan502,测定方法同参考文献[11],为避免人为误差,由超声科医师专人负责。肝癌分期按照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9]。

表1 2组术前资料比较

TBIL:总胆红素,正常值0~20.5 μmol/L;ICG-R15:吲哚菁绿15 min潴留率,正常值≤10%;肝硬度值正常值<17.5 kPa

1.2 术中中心静脉压控制

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左侧桡动脉穿刺测量动脉血压,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测量CVP,置尿管监测术中尿量。低压组:麻醉诱导前至肝实质离断前输液速度控制在<75 ml/h;肝实质离断过程中,中心静脉压控制在2~4 cm H2O(1 cm H2O=0.098 kPa),必要时缓慢静脉推注硝酸甘油(0.5~2.0 mg/次),维持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90 mm Hg,若低于该标准,则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加快补液速度,同时应用多巴胺扩张肾血管,维持尿量25 ml/h以上;离断肝实质后,通过快速补液将CVP提高至5 cm H2O以上。对照组:按晶胶2∶1进行补液,晶体主要为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胶体为羟乙基淀粉,术中通过控制麻醉药物用量以及补液速度将CVP维持在5~10 cm H2O,SBP>90 mm Hg,尿量≥1 ml/(kg·h)。2组若失血量超过全身容量25%或血气分析提示血红蛋白低于80 g/L时输入浓缩红细胞。

1.3 手术方法

术前行增强CT或MRI明确肿物部位、大小及与周围血管关系。全麻,平卧位,下肢分开60°,头高脚低位,根据术中需要调整手术台角度。采用四孔或五孔法,肝脏边缘较小病灶采取三孔法。气腹压力14~15 mm Hg(1 mm Hg=0.133 kPa)。主操作孔尽可能接近病变部位,且不与断面平行。离断肝圆韧带及镰状韧带。左半肝切除时位置比较表浅,先游离左三角韧带及左冠状韧带;右半肝切除时由于游离操作不便,大部分情况下不先游离右肝周围韧带,待肝实质离断后再做游离。肝切除范围取决于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探查及术中超声定位,了解肿瘤范围及其与血管关系。肝门预置阻断带,不做常规性阻断,当出血量较多影响手术视野时采用间断Pringle法阻断肝血流,每次阻断15 min,开放5 min。使用超声刀、LigaSure、腔镜下CUSA联合钛夹、Hem-o-lok、切割闭合器离断肝实质。肝断面使用百克钳止血,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确认无出血和胆汁漏,常规覆盖止血纱布。肝断面常规放置1~2根引流管。

1.4 术后管理

术后治疗包括抗感染、保肝、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等。术后第2天拔出胃管开始饮水,有肠鸣音后可进流质食物。术后2、5、7 d常规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拔腹腔引流管前常规复查腹部超声。肝功能基本恢复,无残留感染,可顺利进食、排便、适当活动,即可出院。

1.5 观察指标

肝切除范围≤2个肝段定义为小范围肝切除,>2个肝段定义为大范围肝切除[12],分别统计以下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肝门阻断时间由麻醉医师负责统计,术中失血量为吸引瓶中液体总量减去冲洗用水。

术后肝功能不全采用Balzan等[13]提出的术后第5天血清总胆红素仍然高于50 μmol/L和(或)凝血酶原活度低于50%,且排除胆道损伤。术后胆漏诊断标准按照国际肝脏外科学组的诊断标准[14]:术后第3天腹腔引流管中总胆红素水平大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倍。断面积液定义为术后需要超声穿刺处理的肝断面积液。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手术及术后情况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肝门阻断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肝功能不全均通过保肝、纠正凝血、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治愈。胆漏及断面积液均经保守治疗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无死亡。

表2 2组观察指标比较

*Fisher确切概率法

2.2 小范围及大范围肝切除时2组观察指标比较

小范围肝切除时,低压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组均无术中输血。但在大范围肝切除时,低压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肝门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见表4。

表3 小范围肝切除时2组观察指标比较

*Fisher确切概率法

表4 大范围肝切除时2组观察指标比较

*Fisher确切概率法

3 讨论

Pringle阻断技术应用后,肝静脉出血成为肝切除过程中出血的主要来源。由于肝静脉无静脉瓣膜,其压力与中心静脉压力相关,降低中心静脉压即可降低肝静脉压,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多项研究证实,CLCVP可显著减少开腹肝切除术中出血,缩短肝门阻断时间,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15~18]。然而CLCVP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未得到证实。

3.1 CLCVP与术中出血

Takagi等[19]报道当气腹压力>10 mm Hg时,门静脉血流开始减少,当压力达到16 mm Hg时,门静脉血流量可降低至基线的1/10。McLaughlin等[20]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显示,当气腹压力达到15 mm Hg时,心输出量(CO)以及每搏输出量(SV)降低30%。Trendelenburg体位也会导致平均动脉压以及心指数明显降低[21]。上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加上腹腔镜下良好的手术操作视野,使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往往较开腹肝切除明显减少。这一推论在多个临床研究中得到印证[6,22]。那么腹腔镜肝切除过程中,是否仍有必要使用CLCVP减少中出血?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范围肝切除时,CLCVP并未减少术中出血,其原因可能与术中出血量本身不多有关。当大范围肝切除时,低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出血量明显减少,表明腹腔镜肝切除过程中CLCVP仍然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CLCVP导致肝血窦压力降低后,断面显露更加清晰,超声刀、LigaSure等能量设备止血效果更好,肝门阻断时间随之下降,减少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风险。同时,由于断面处理更加确切,避免术中对断面反复烧灼、缝扎止血所耗费的时间,缩短了整个手术进程,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打击,缩短住院日。

3.2 CLCVP与空气栓塞

Bryant等[23]报道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空气栓塞发生率为1.72%,Dagher等[24]报道210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发生空气栓塞3例(1.43%)。Jayaraman等[25]动物实验表明,空气栓塞发生率与气腹压及中心静脉压的比值有关,当比值升高时,空气栓塞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在腹腔镜肝切除时,使用CLCVP的确可能增加CO2栓塞风险。但由于CO2在血浆中溶解率高,腹腔镜下绝大部分CO2栓塞均不会对身体机体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未观察到有临床意义的空气栓塞发生。但Jayaraman等[25]的研究指出,当涉及较大肝静脉周围操作时,应当适当降低气腹压力,升高中心静脉压,缩小气腹压力与中心静脉压比值,避免严重的CO2栓塞。

3.3 CLCVP与急性肾损伤

CLCVP时常会使用小剂量硝酸甘油同时限制液体输入,上述操作在降低中心静脉压的同时,常会带来动脉压力降低,为了维持足够的动脉压,目前的方案是使用小剂量多巴胺,维持SBP>90 mm Hg或MAP>60 mm Hg,从而保证肾及其他重要脏器灌注。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肝切除中CLCVP的应用并不会增加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风险[6,20,22]。Correa-Gallego等[26]总结2116例CLCVP辅助下肝切除资料,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1%。张日新等[27]对51例腹腔镜肝切除的研究同样未能观察到明显肾功能损害。本研究低压组术后亦未发生显著的肾功能损害,验证了腹腔镜肝切除时使用CLCVP技术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CLCVP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小范围肝切除时是否采用CLCVP对手术及术后指标影响不大;当大范围肝切除时,使用CLCVP技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肝门阻断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肝门气腹栓塞
免气腹牵开器使腹腔镜手术不再“气鼓鼓”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
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PIWIL4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