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下英文小说《追风筝的人》1—4章的汉译过程分析

2018-07-30 11:11黄琪悦
魅力中国 2018年5期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

黄琪悦

摘要:笔者在阅读畅销小说《追风筝的人》英汉对照本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翻译之处都有与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相关的地方。因此,本文将选取李继宏老师翻译的《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前四章为文本,利用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对李继宏老师在翻译《追风筝的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翻译现象加以探讨。本文将主要运用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中的间接翻译策略分析译文,间接翻译分为四个“程式”——词性转换、调节、等值、改编。笔者希望借助这种分析模式对《追风筝的人》的汉译过程进行考察,以便更好的理解原文作者的感情,同时对李继宏老师的汉译本进行质量评估。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间接翻译

一、引言

《追风筝的人》是美国畅销书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畅销书。小说清新自然、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关于人性和人性拯救的故事,在国内外都非常畅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为了探究译者李继宏老师是如何将小说中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出的,本文将通过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的间接翻译策略对李继宏老师的译本进行分析。

二、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

维奈和达贝尔内(Vinay&Darbelnet;, 2000, 83-94)将该模式分为两种普遍的翻译策略,即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和间接翻译(oblique translation)。间接翻译策略包含四种翻译方法,即词性转换、调节、等值以及改编。本文将对《追风筝的人》前四章译文中采用的间接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和考察。

三、间接翻译策略

间接翻译策略是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在结构或语言层面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改变目的语的句法顺序或词汇才能到达译者所期待的翻译效果(李德超 2005)。间接翻译包括词性转换、调节、等值和改编四个“程式”。

(一)词性转换

词性转换就是指一种词性转译成另一种词性而意思不发生改变。词性转换是译者在改变结构时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名词转动词、副词转动词、动词转名词、形同词转动词等。

例1:名词转动词

原文:No one gave you a public lashing for it, but those Afghans who did drink did so in private, out of respect.

译文:没有人会公然加以谴责。不过那些爱小酌几杯的阿富汗人也只敢阳奉阴违,从不在公开场合喝酒。

分析:源语中的“lashing”是名词,在译文中将其译为“谴责”,这里是名词转为动词,在不影响句子本意的情况下使句子变得更加通顺易懂。

例2:形同词转动词

原文:But polio had left Ali with a twisted, atrophied right leg that was sallow skin over bone with little in between except a paper-thin layer of muscle.

译文:但阿里得过小儿麻痹症,右腿萎缩,菜色的皮肤包着骨头,夹着一层薄如纸的肌肉。

分析:源语中的“atrophied”是形容词,意为“萎缩的,枯萎的”,译文中译为“萎缩”,将源语中的形容词转译成了动词,更加符合漢语的行文习惯。

例3:形容词转名词

原文:Ali had a congenital paralysis of his lower facial muscles, a condition that rendered him unable to smile and left him perpetually grim faced。

译文:阿里的半边脸罹患先天麻痹,因此他无法微笑,总是一副阴骘的脸色

分析:源语中“faced”是形容词,译文中译为“脸色”,将形容词转译成名词,源语意思是先天麻痹使阿里面色阴骘,译文将句子结构进行了调整,将“faced”一词转译成名词,使译文更贴近汉语读者。

(二)调节

调节是指改变源语的语义或视角(刘青清 2015;46)。虽然大部分时候译者可以采用直译或者词性转换的方法进行翻译,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直译和词性转换并不能完全地展现目的语的含义,因此需要采用调节的方法达到所期待的翻译效果。调节又可以分为正说反译、反说正译、主动译为被动、被动译为主动。

例1:正说反译

原文:But mostly because Ali was immune to the insults of his assailants; he had found his joy, his antidote, the moment Sanaubar had given birth to Hassan.

译文:但更主要的是,这些欺辱对他来说毫不见效,在莎娜芭生下哈桑那一刻,他已经找到他的快乐、他的灵丹妙药。

分析:“be immune to”是“对...免疫”的意思,而此处译为“毫不见效”,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阿里对这些欺辱已经免疫了”读起来会显得很奇怪,因此此处采用了正说反译的方法,将“be immune to ”译成“毫不见效”,既顺从了源语的含义,又使句子读起来通顺流畅。

例2:反说正译

原文:You cant love a person who lives that way without fearing him too. Maybe even hating him a little.

译文: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你若爱他,也必定会怕他,甚或对他有些恨意。

分析:这句话如果直译,就是“你不会爱这种人,也就不会怕他,甚至会有些恨他。”这样的表达不仅让人觉得很难理解意思,而且也没有表现出原文中的作者的态度。所以这个句子采用反说正译后,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为明晰,而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

例3:被动译为主动

原文:Im told no one was really surprised when Sanaubar eloped.

译文:据说莎娜芭抛家弃子的时候,没有人感到奇怪。

分析:英文中常用被动语态,汉语中常用主动语态,这也就决定了很多时候译者需要将英文中的被动转译为主动,这样才符合汉语的习惯。“sb is told that”译成“据说”是一种固定的方法,这里就采用了这种将英语中的被动译成汉语中的无主句,转译成主动语态,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视角。

(三)等值

等值是指不同语言之间通过不同文体或结构来表达相同的情景(唐赛璐 2001)。等值通常是在翻译习语和谚语时所采用的方法。英语中的俚语在翻译时不一定非要对应其俚语的形式译成汉语的谚语的形式,只要把意思清晰地表达出来即可。因此,等值更注重的是意义而不是形式。

例1:

原文:They do nothing but thumb their prayer beads and recite a book written in a tongue they dont even understand.?He took a sip. “God help us all if Afghanistan ever falls into their hands.

译文:“除了用拇指数念珠,背诵那本根本就看不懂的经书,他们什么也不会。”他喝了一口,“要是阿富汗落在他们手里,所有人都得求真主保佑了。”

分析:原文中“fall into their hands”字面意思是 “掉到他们的手里”,英语中经常用这个短语表示某件东西或权利落入某人手中,被某人掌控。所以这里也是采用了这种意思。

(四)改编

改编是指当源语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不存在时,可以采用其他的文化内容来代替源语文化,维奈和达贝尔内认为采用改编的方法会使译文更加正确,否则有时候译文会让目的语读者感觉奇怪,甚至会脱离目的语文化。

例1:

原文:At parties, when all six-foot-five of him thundered into the room, attention shifted to him like sunflowers turning to the sun.

译文:爸爸身高近2米,每当他出席宴会,总是像太阳吸引向日葵那样,把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

分析:“six-foot-five”是6.5英尺的意思,但是这是在英语国家使用的长度单位,如果直译,目的语读者可能对6.5英尺感到陌生,不明白到底6.5英尺有多长,因此,译文将其译作“近2米”,将英语国家采用的长度单位换算成了国际通过的长度单位,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习惯,方便目的语读者理解。

四、结语

笔者运用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对《追风筝的人》前四章的汉译过程进行了分析与考察,发现译者李继宏老师也通过采取间接翻译的策略,在保留了原文特色和本意的基础上,融合了汉语的表达技巧,使译文脱去了翻译腔,更符合中文读者的习惯,让《追风筝的人》受到了广大中国读者群的喜爱。在分析前四章的过程中,笔者也感受到这一模式对译者有很大的帮助,虽然也存在一些利用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要运用好这一模式的前提是要对原文有准确的把握,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合理地采用间接翻译的策略。笔者在运用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对《追风筝的人》的考察过程中受益匪浅,也希望自己能够在今后将翻译理论和技巧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李德凤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刘青清,《隅田川》汉译过程的考察—基于维奈和达贝尔内模式,吉林大学,2013

[3]李德超,從维奈、达贝尔内到图里:翻译转移研究综述,《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第2期,2005:94-99

[4]唐赛璐,浅谈翻译等值论,《科技文汇》,2001:135-136

猜你喜欢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追风筝的人》汉译本中的应用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追风筝的人》主人公阿米尔情感救赎的意义分析
从巴赫金“对话理论”初探《追风筝的人》
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悲剧人生
《追风筝的人》主人公阿米尔情感救赎的意义分析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友情与救赎
《追风筝的人》中体现出的双重背叛与救赎
命运轮回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