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守塔人

2018-07-31 06:13□田
中外文摘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叶家曾祖父灯塔

□田 娜

12座灯塔矗立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它们见证了叶家五代人现实版的“百年孤独”——叶静虎的曾祖父叶来荣、爷爷叶阿岳、父亲叶中央、儿子叶超群,一家五代人相继登上一座座孤岛,夜枕波涛,风雨无阻,守望百年,只为给大海点灯,为生命引航。

一个决定,成就了几代人的终身事业

关于祖上守灯塔的故事,叶静虎从小听到大,“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听着童话故事长大的,而我却是听着灯塔的故事长大的。”

1863年,叶静虎的曾祖父叶来荣出生在浙江舟山一个名为嵊泗的小岛上,祖上世代都是渔民。那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到了1883年清朝光绪年间,英国人在舟山附近建了4座灯塔。

看到灯塔工人的招聘启事,叶来荣便去了。那时,20岁的他已有妻儿,上有老下有小,他只是想找份工作养家糊口。可当他带着家人离开渔船,登上白节山去守护灯塔时,他没想到,灯塔工竟成了他及后辈几代人的终身事业。

白节山小岛位于嵊泗县马迹山南5.5公里处,远离大陆,周边暗礁丛生。当时的岛上,除了刚建成的灯塔和宿舍,没有淡水,没有生活工具,一切物资包括粮食蔬菜,都得靠1周1次的补给船送来。

叶来荣在岛上的工作,是保证夜幕降临时,灯塔的灯能准时亮起,为来往的船只在黑夜里指引方向,避开险滩。“曾祖父对这份工作十分上心和负责。”叶静虎说。

有一次,叶来荣正准备出门去点灯时,却遭遇了台风天气,一出门便被强风给推了回来。看他出门困难,其他几个灯塔工都劝他:“别去了,灯一晚不亮也没什么。”但渔民出身的叶来荣却说:“必须去,这可是关系到渔民性命的事!”

后来,叶来荣找来绳子,一端系在宿舍的柱子上,一端系在自己身上,然后在其他几个灯塔工的帮助下,冒着狂风与暴雨,硬是在灯塔和宿舍之间拉了一根绳索,最终将灯塔成功点亮。

叶静虎说,从那时起,他的曾祖父便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守护他人性命的职责。而这份职责,叶来荣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继承。

从左往右分别是叶超群、叶静、叶中央、叶静虎、金凤蓉

人没了,但灯不能熄

“我爷爷叶阿岳从一出生便被曾祖父教导,以后要从事灯塔工的工作。后来长大后,顺其自然地,爷爷就当了灯塔工。可谁能想到,这个工作竟要了他的命。”叶静虎感叹。

关于叶阿岳出生在哪年,生平除了守灯塔还有哪些经历,叶静虎和他的父亲叶中央都说:“不知道。”但关于叶阿岳遇难的事儿,叶家人通过一代代的传述,却都记忆犹新。

那是1945年的一个早晨,天刚朦胧,前来续补生活物资的补给船刚到达岸边,台风却骤然而至。大风卷起海浪,飞溅到半山腰,拍打出嘶吼般的声音,补给船在摇摇晃晃中,几次险些被拍翻在大海里。

情急之下,船老大让跟船的小孙子上岛向灯塔工求援。叶阿岳闻声冲出灯塔,一头扎进狂风暴雨中。他想把小船转到背风处,但船还没来得及调头,突然,一个海浪扑来,船被打翻,叶阿岳也被卷入了大海。

当时,叶静虎的奶奶,即叶阿岳的妻子沈月凤,因为担心丈夫,便带着只有5岁的儿子叶中央到半山腰远远观看。只见,船老大被浪打到岛边抱住了礁石,随后一个浪把叶阿岳翻到水面上,他挣扎着去抱礁石却抱不住。又一个浪,叶阿岳被打到了水里,然后再也没有浮上水面。

叶阿岳去世后,已经82岁的叶来荣虽然悲痛不已,却并没因此放弃守灯塔的工作,他又从儿子手里接回了职责,继续守护起白节山的灯塔。“曾祖父老了,但他觉得为了那些来往渔民的生命还得继续守。”叶静虎说。

守护灯塔,是叶家人的使命

1960年,当叶静虎的父亲叶中央长到20岁时,旁边的唐脑山招不到灯塔工,叶来荣便又叫叶中央担负起了守塔的使命。

“一开始我父亲肯定不想去,我奶奶沈月凤尤其不同意。”叶静虎说。

那时,97岁的叶来荣语重心长地跟沈月凤说:“现在很多人都嫌守灯塔的工作辛苦、危险,中央从小跟着我在岛上一起长大,熟悉守塔的生活,他要是不去的话,说不过去,我们不能只考虑我们自己。”

最终,叶中央和沈月凤妥协了。担心叶中央去守塔后找不到老婆,叶来荣还事先托人给叶中央做媒成了亲。女方戴腰琴是渔民出身,她很支持叶中央去守灯塔。

唐脑山灯塔位于唐脑岛,当时还是一座荒岛,岛上没树没草,补给船很难到达,所以没人愿意去。而且,那时灯塔已改由中国海军管理,家属已不能随同上岛生活,而灯塔工每年只能在过年时回家。

1960年,20岁的叶中央便在这里开始了他长期与世隔绝的“鲁滨逊式”海岛生活。

每天早上醒来,迎着晨曦,叶中央会像打扫自家庭院一样,先把小岛上的路清扫一遍,然后每隔1小时为旋转的灯器上发条。此外,还有发电机的维修保养、电池电压测量、灯具保养、为塔身打漆等工作。

一天忙碌下来,夜幕升起,海风萧萧,茕茕孑立的叶中央与灯塔形影相吊,心头空得能装下整个海岛。

不让海浪中的悲剧重演

后来,叶静虎和妹妹叶静、叶红相继出生。在孩子们的心里,父亲就像一个模糊的影子。叶静虎犹记得小时候,父亲有一次2年多没回家。有一天回来时,头发又长又乱,皮肤黝黑,身着破烂,跟野人没啥区别。第一眼,他都没能认出那是父亲。

叶静虎说:“直到母亲和妹妹叶红遇难,父亲的形象在我心中才开始清晰起来。”

1971年春节前夕,已经2年没回过家的叶中央本打算回家,但岛上另一个灯塔工家里出了点事,他便又把机会让了出去。得知丈夫又将独自驻守孤岛,妻子戴腰琴捎信过去说,她准备带着两个女儿上岛去看他,儿子因为要上学就不带过去了。

叶静虎在修理发电机

叶中央在给发电机做维修保养

收到信后,叶中央高兴坏了。他把被单拿出来洗了晒干,又对着镜子给自己剪了头发。每天,他无数次爬上高高的灯塔向来船的方向眺望。终于,12月17日,他看到一条小船靠了岸。他兴奋地跑向海边,却只看到大女儿叶静站在岸边,并且浑身湿漉漉的,“腰琴呢?叶红呢?”

船长老吴过了很久才沉闷地开口:“在来岛的途中,母女3人遭遇了风浪,乘坐的船翻了,5人遇难。打捞上来时,腰琴怀里还死死抱着你的小女儿。”一股撕心裂肺的疼痛感瞬间穿过叶中央的心脏,他捂着胸口半天才哭出声来。

在那一刻,叶中央对丧失亲人的痛有了更为刻骨铭心的体会,他终于懂得了守护灯塔的那份责任和意义:不要让海浪中的悲剧在其他人身上重演。

“从那以后,父亲开始更加勤快地守护灯塔,更加卖力地救助周边遇险的船只。”后来,叶静虎长大,也被父亲要求去守灯塔。

守塔不是为钱,是为了生命的安全

1984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很多年轻人开始下海经商,灯塔招工更加艰难。部分年轻人即使上了岛,也因忍受不了岛上的孤独和艰苦的条件,陆续离开了。

叶中央便是在那时决定把22岁的叶静虎叫去和他一起守塔的。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想弥补从小没有陪伴儿子的遗憾,二是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去守灯塔,会更负责。

“我当时完全想不通父亲为何要我去和他守灯塔。我们叶家为了守护灯塔,失去了3位亲人。”叶静虎说,“而且这工作又苦又累。”更重要的是,叶静虎当时在开拖拉机,月入上百元,而灯塔工的月薪只有24元。另外,上了岛,找老婆都将成为难事。

“灯塔总得有人守,我们熟悉灯塔工作的人不去,说不过去。”叶中央劝叶静虎,但他说不出更动情的话,只会重复当年叶来荣劝他的那一句。叶静虎怕伤了父亲的心,最终决定先答应父亲,和他一起先去白节岛,以后再想办法离开。

后来,去守塔的叶静虎,经人介绍结了婚。妻子金凤蓉来自一个大户人家,她充分理解这个家族所遭受过的苦难,也理解叶中央这份工作的不易。

“岛上的艰苦和寂寞是最令人难熬的。”叶静虎说,在岛上住得差,吃不饱,每隔1个小时还得去给灯塔上一次发条,每天晚上要值班,工人们的时间常常是错开的,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和他一批去守灯塔的年轻人,很多人1个星期都没坚持住便走了。

岛上始终只有他和父亲在。叶静虎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离开,“每次来一个新的灯塔工,我们好不容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方就离开了,心里非常失落。”守了2年,叶静虎终于跟父亲叶中央摊牌:“我会开拖拉机,出去能挣不少钱,这灯塔我实在不想守了!”

结果,一向沉闷的叶中央,第一次非常严厉地批评了叶静虎:“你要是走了,别人就更留不住了!你要清楚,你守灯塔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船员的生命安全!”

灯亮着,船上的人才有希望

最终让叶静虎安下心守护灯塔的原因,是发生在1987年的一件事。

当时,有一条渔船在白节岛上触了礁,码头上爬上来3个湿嗒嗒的渔民。船上的货物没了,其中一个渔民几度怄得晕厥过去,那是他一家老小1年的生活开支。

父亲叶中央一边给他们烧热水、找来保暖的衣物,一边给他们讲他遇到过的很多类似的情况,这才稍微宽慰了几个渔民的心。然后,父亲转过身对叶静虎说:“看到了吧,灯塔亮着还会触礁,灯塔要是不亮,你能想象吗?”

那一刻,叶静虎才真正体会了这份事业的意义,“守护灯塔就是要减少触礁事故,给船舶指引方向,给每一个在船上的人一丝希望。”从那以后,叶静虎再也没想过要离开灯塔,而是和父亲一样,更加尽职尽责地守护灯塔。

在那年的8月,叶静虎甚至劝父亲退休回了家:“您放心吧,以后这守灯塔的工作,我肯定会勤勤恳恳地做。”叶中央听儿子这样说,内心感到莫大的安慰,便放心地退休了。

可谁曾想到,叶中央一走,叶静虎和其他4个工人就陷入了断粮的困境。当时补给船在前来补给物资的时候,在中途遭遇了台风天气,导致迟迟不能抵达。岛上只有一个冬瓜和半瓶酱油,叶静虎便把冬瓜切成片,一人一天一片,一个冬瓜吃了一个星期。可冬瓜吃完后,补给船还是没来,接着他们又喝了7天的酱油汤。

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叶静虎依旧冒着暴风雨按时去点灯。有工人不明白冒着生命危险做这件事的意义,叶静虎说:“生活再苦,但灯绝对是不能灭的。越是台风天气,灯光越要亮,因为这时候海上是最危险的。”

那一份责任,就这样悄然根植在了叶静虎的内心深处。

只要叶家人在,灯塔就会一直亮着

如今,叶静虎的儿子叶超群,也在叶中央和叶静虎的要求下,于2013年开始了守灯塔工作。到2018年,已是叶家人守护灯塔的第135年。

不过,如今岛上的生活条件好了许多,有冰箱,也有空调,还有网络、太阳能和进口的发电机。只是,孤独和寂寞仍然在。好在,叶超群是一个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他现在已习惯了岛上的生活,也时刻记着父亲和爷爷一直强调的:要守护好灯塔,保证来往船只的安全。

叶家的家风,没有固定的家规家训,但每一代人都在用责任和行动告诉下一代,灯塔要守,灯不能灭,这关乎生命的安全。就像叶静虎在采访结束时说:“只要叶家人还在,只要灯塔还需要人守,那么叶家人就会一直守下去,灯塔就会一直亮着。”

猜你喜欢
叶家曾祖父灯塔
Substitutions of vertex configuration of Ammann–Beenker tiling in framework of Ammann lines
引航的灯塔,始终在线
我的曾祖父
叶家山西周编钟的年代及所反映的若干问题
装傻的曾祖父
仰止高山“叶家样”——赞叶毓中“俊逸豪丽”新画格
黑暗之光
黑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