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牛结核病检疫方法在结核污染牛群中的应用研究的认识

2018-07-31 15:49吴肃
农家科技 2018年6期

吴肃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几种牛结核病检疫方法在结核污染牛群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当下牛结核病检疫方法发展现状,从实验材料与方法、研究结果、研究分析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更好的推动牛结核病检疫方法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牛结核病;检疫方法;结核污染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牛结核病情在我国的蔓延程度也逐渐加快,使得人们对于其检疫方法逐渐重视,并通过科学方法实现对牛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但当前我国经常使用的方法为皮内变态反应,而对其的运用也缺少相应的成熟性。一些发达国家则长使用皮内变态反应与γ-干扰素等试验方法,进而在其良好的检测效果影响下,使得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同。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1.研究材料。首先,准备较为完善的单纯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与像一个的试剂盒。其中变态反应试剂主要分为进口牛型提纯的PPD与禽型提纯的PPD,同时还配备良好的牛结核分枝杆菌,即γ-干扰素检测试剂盒。其次,研究使用的牛群主要为我国某地区2880头活牛。

2.研究方法。其一,牛结核皮内变态反应实验。其主要结合我国有关部门制定的《动物结核并诊断技术》标准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处理。其二,欧美对比变态反应。其与牛结核变态反应实验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也就是在对PPD注射的基础上,在牛境位置的其他位置(最好为另一侧)一同注射注射进口牛型与禽型PPD,而两者之间的间隔应为12厘米至15厘米之间,注射计量为每头牛3000IU与2500IU。其中注射前后的实验结果检测应有同一人完成。其三,γ-干扰素检测。这种实验可分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抗原刺激。对每头牛都采集5mL肝素抗凝血液,并在室温环境下30小时内运输到实验位置。接着将各抗凝血提取1.5mL防止在3个孔洞中,在使用100μL牛型PPD、禽型PPD、阴性对照;磷盐酸缓冲液等添加至抗凝全血中,在均匀搅拌后放置时在二氧化碳含量为5%的培养箱中培养16小时,其中培养箱温度为37℃。同时在使用移液器对培养的上清液进行吸取,并将其防止在0.5mL离心管中,这就是刺激形成的γ-干扰素上清。对其可第一时间使用相应的设备进行检测或进行冷冻存储,在条件与时间等允许时在进行检测。另一方面为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即在单抗包被板上的各个孔洞中添加50μL样品稀释液,接着在加入50μL待检测样品,在混合后放置在室温环境中一小时左右,这时在各孔洞中加入100μL酶标抗体。并在背光的室温环境下放置30min后添加终止液,步步高对其OD值进行检测。若牛型PPD刺激上清OD值大于0.1,则明证其为阳性,若小于则为阴性。其四,颈部变态反应实验。对该实验附近各散户牛群共13587头活畜进行国内的单纯颈部变态反应检疫处理。其五,欧盟比较变态反应。对在进行颈部变态反应实验后检测为阳性的牛进行比较变态反应研究、γ-干扰素检测以及病理解刨检测等实验,并通过实验数发展,这几种牛结核病检疫方法的阳性符合率。

二、研究结果

对该研究地区附近共13587头活畜进行颈部变态反应实验后,检测为阳性的数量为45头。以此为基础进行比较试验可以发现,通过比较变态反应研究的牛型与禽型PPD分为20头与6头、γ-干扰素检测发现牛型与禽型PPD分为28头与3头,而通过病理解剖发现具有病变数量为24头。

三、研究分析

1.牛结核活禽检疫方法的选择。当前对于牛结核病的诊断措施通常为病原学诊断与免疫学诊断,其中病原学诊断可分为细菌学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检测两种技术。而在发达国家中经常使用细菌学诊断方法,但因其分枝杆菌的生长较为缓慢,使得这种方法在使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挥,一些研究人员创建了PCR对牛结核病进行诊断,各种试验结果标准其敏感性相对较弱,其原因可能与体内分支杆菌的繁殖特性具有一定的关联。同时这些方法需要对死亡家禽病料进行收集,所以病原学检测不太符合活禽检疫需求。另外免疫学检测方法可分为抗体检测与细胞免疫检测两种方法,而其牛结核的免疫主要以免疫细胞为基础,这也使得抗体检测敏感度相对较小,所以当前在牛结核临床诊断期间,细胞免疫学诊断方法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

2.干扰素实验分析。当前牛γ-干扰素实验检测有着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与宽阔的发展空间,并逐渐成为发达国家主要的牛结核并检疫方法。其中γ-干扰素试验与进口比较变态反应试验都有着较强的符合率,同时还可在实验中对直接进行这一试验,使其判断结果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与皮试试验相比較,试验所需要使用的时间也相对较短。若在特殊条件下以γ-干扰素试验为基础与标准对检疫结果为阳性的牛进行扑杀时,会有效的降低牛不杀数量,避免养殖人员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与布病检疫进行有机结合,即在进行一次抽血后可对两种病疫进行科学的检测。所以这也使得γ-干扰素试验在牛结核病检疫中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样这一方法也存在着相应的不足与缺陷,其中检测成本较高以及需要在具有较强水平实验室中进行检测是其主要的问题之一。

3.比较变态反应分析。现阶段,各发达国家主要以比较变态反应为基础对结核检测为阳性牛群进行捕杀。我国相关研究实验也证明了,比较变态反应可较好对一些禽类PPD阳性牛进行清除,但却认为禽型PPD阳性主要是由禽分支杆菌引发的非特异反应。在该次实验中,这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约为47.8%,与γ-干扰素试验的阳性符合率66.7%相比较小。而其禽型检出率却远远高于γ-干扰素试验,其主主要原可能为人们操作以及主观分析判断期间相关因素所导致。

4.病理解剖检测。对病牛尸体进行解剖,进而较为直观的分析与观测结核病位置,这也是得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在该次研究期间,病理解刨与常规的PPD变态反应试验的符合率都相对较小,而比较变态试验与γ-干扰素试验的符合率则相对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存在禽类结核的干扰,并充分的证明了γ-干扰素试验与比较变态反应试验具有较强的精准性。与此同时,在病理解刨期间若没有发现结核病灶时,也不可证明其没有感染结核病症,其中病理解剖还有着相应的危险性,因此在临床普查中的推广受到阻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实际分析与研究后可以发现,国产PPD检测仍属于我国当前进行牛结核病检疫期间,需要不断进行推广与优化的主要技术与方法。该方法可较为良好的检测出结核刚性牛,同时在辅助其他方法可更好的实现其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巴提马·赛甫拉.牛结核病检疫方法研究进展研究[J].北京农业,2014(27).

[2]徐敏,许礼义,王六合,王文秀,马卫平,呼西旦,徐志光,孙国林.几种牛结核病检疫方法在结核污染牛群中的应用研究[J].草食家畜,2011(02).

[3]刘金晔,郝永清.牛结核病检疫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