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民诗意地栖息

2018-07-31 09:23薛习李永红
党史文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明绿色

薛习 李永红

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新的目标、任务、举措,充分显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美丽中国建设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第一,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生态文明理念已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最大共识。

第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针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党中央专门制定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作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制定了改革路线图,各项改革扎实推进,不少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展开,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不断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力度明显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加快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建立。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公园等改革试点进展顺利。新修订一批法律法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硬拳出击,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环保难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大大增强。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中央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態文明建设的意见》,为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提供了行动纲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节约资源、生态环境指标超额完成,“十三五”前两年又取得新的成就。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取得明显进展。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2016年单位GDP能耗、水耗分别比2012年降低17.9%和25.4%。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年均新增造林9000万亩,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增加到31.2亿亩和151亿立方米,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率先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认真落实减排承诺,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美丽中国建设面临什么困难和挑战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城乡区域统筹不够,新老环境问题交织,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凸显,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生态破坏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成为重要的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

进入新时代,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许多新要求。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紧攻坚,打好标志性的重大战役,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系统完整,集中体现在“八个坚持”:

一是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三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是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五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六是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七是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八是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必须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这八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邃历史观、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民行动观、全球共赢观,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建设美丽中国要从哪些重要方面着手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保证。必须切实落实党政主体责任。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

大力健全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完善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体系,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强化考核问责力度,制定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办法,严格进行考核。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对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执行不到位、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完成严重滞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严格追究其责任。对在生态环境方面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违法违规审批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对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生态严重破坏的,对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高发、应对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没有落实、推诿扯皮、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依纪依法严格问责、终身追责。

二是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必须大力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绿色经济。发展绿色金融,推进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形成更多市场主体和新的增长点。

推进能源资源全面节约。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节约一切自然资源。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打通生产与消费环节,更好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大力引导公众绿色生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推行绿色消费,提倡绿色居住,鼓励绿色出行。

三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这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这是防治污染、治理环境的基本方针。必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编制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明显增强人民的藍天幸福感。要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国土绿化和扬尘管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和不达标水体。要坚决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坚决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坚决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坚决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坚决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要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加大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加快改革并健全污染防治基础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明确环境治理中各主体的责任义务,政府履行主导职责,企业承担主体责任,社会组织和公众发挥参与和监督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贡献。

四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长远大计。为此,必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应保尽保、应划尽划的原则,将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保护修复方案,建设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与评估考核。坚决查处生态破坏行为,限期进行整治修复。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尽快完成全国自然保护区范围界限核准和勘界立标,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基本建立自然保护地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对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行封禁管理,稳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牧还草,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全面推行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依法依规解决自然保护地内的矿业权合理退出问题。全面保护天然林,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休渔禁渔管理,推进长江、渤海等重点水域禁捕限捕,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推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海洋休养生息。

五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体制保障。改革目前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九龙治水”的管理体制,推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着力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整合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统一监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和管理体制、激励约束并举的制度体系、政府企业公众共治体系。严格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加快推行排污许可制度,全面落实企业治污责任,强化证后监管和处罚。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监督上市公司、发债企业等市场主体全面、及时、准确地披露环境信息。建立跨部门联合奖惩机制。完善国家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对核安全工作的统筹。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资金投入向污染防治攻坚战倾斜,坚持投入同攻坚任务相匹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同时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依靠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法治意识。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保障体系。增强科技支撑,开展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开展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建立风险监测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加强国际交流和履约能力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际技术交流和务实合作,支撑核安全和核电共同走出去,积极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推进国家及各地生态环境教育设施和场所建设,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党政机关带头推行绿色办公,创建节约型机关。健全生态环境新闻发布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监督作用。建立政府、企业环境社会风险预防与化解机制。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规范健康发展,引导环保社会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等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表彰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完善公众监督、举报反馈机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鼓励设立有奖举报基金。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形成不敢且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高压态势和社会氛围。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打造美丽中国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 / 张荣辉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文明绿色
环境保护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