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竹类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2018-07-31 15:49甘伟唐世建陈真国王保新许秀兰
农家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山竹竹笋成虫

甘伟 唐世建 陈真国 王保新 许秀兰

摘 要:为了掌握邻水县竹类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邻水县竹林进行详查,发现山竹缘蝽、竹笋禾夜蛾、竹笋泉蝇和竹丛枝病危害相对较严重,其他病虫害零星发生,危害较轻。针对主要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竹;病虫害;防治

随着林业产业的发展,竹资源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植物,造林面积逐年增加,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反观其经营管理现状,大部分停留在原始阶段,忽视了竹类病虫害的发生;而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直接影响竹类的正常生长、繁殖,降低其观赏价值和产业利用价值。为了掌握邻水县竹类病虫害情况,2015年至2017年间,作者对邻水县林地内各类竹资源的病虫害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全面了解和重点调查、踏查和标准地详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前,充分了解邻水县竹资源分布情况及病虫害历年发生情况,确定重点调查林分,对重点调查林地首先进行线路踏查,初步调查竹类病虫害种类、危害部位、危害程度等。在踏查的基础上,按竹林条件和病虫害种类选设标准地(标准地面积20m×30m),按病虫害分级标准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拍摄相关照片。调查后,采集典型标本带回室内进一步检查、鉴定。

二、调查结果

1.基本情况

经过调查,共发现邻水县竹类主要病虫害26种(详见表1),其中病害6种,虫害20种;其中危害竹笋的病虫害7种,危害竹秆的病虫害6种,危害竹叶的病虫害14种,危害枝梢的病虫害3种。

2.主要虫害

(1)山竹缘蝽。山竹缘蝽Notobitus montanus属半翅目缘蝽科。在中国分布于浙江、四川、云南等地,主要为害刚竹、白夹竹、寿竹、水竹等竹类。若虫和成虫吸取竹类幼嫩部分的汁液,常使竹笋、嫩竹生长衰弱,严重危害时,竹笋死亡,嫩竹立枯。

形态特征:山竹缘蝽成虫体长20-22 mm,宽5.5-6 mm,黑褐色,被黄褐色细毛。触角第1节短于或短于头宽,第4节基半部红褐色或黄褐色,端部色稍深。前胸背板中后部色稍淡。卵浅褐色,具黄铜光泽,椭圆形,长1.8 mm,宽1.2 mm。初孵若虫触角与足细长,胸部小,腹部大。

防治方法:(1)保护天敌。捕食性天敌有鸟类、蜘蛛、螳螂、猎蝽、步甲、虎甲、弓背蚁,寄生菌有白僵菌等。(2)成虫、若虫危害时,人工震落捕杀。(3)成虫大发生时,可在成虫产卵期、若虫孵化期(最好若虫3龄前)喷洒1.1%烟百素乳油1000-1500倍液、27%皂素烟碱溶剂400倍液、0.26%苦参碱水剂500-1000倍液、0.88%双素碱400倍液、3%除虫菊素乳油900-1500倍液、2%烟碱乳剂900-15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1000-2000倍液等,也可食用烟雾剂灭杀。

(2)竹笋禾夜蛾。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属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于我国竹产区,危害刚竹属各竹种的笋,竹笋出土后,幼虫转移到竹笋上危害。北海竹笋多死亡,成竹者,多为虫孔累累,烂头断梢,积水心腐,材质硬脆。

识别特征:雌成虫体长17-25 mm,雄成虫体长15-22 mm。体呈灰褐色,雌虫体色较浅。复眼呈黑褐色。触角丝状,呈灰黄色。翅呈褐色,缘毛锯齿状;端线呈黑色,内有1列约7-8个小黑点;肾状纹呈淡黄色,其外缘有1条白纹,与前缘、亚端线在翅顶角处组成1个倒三角形深褐色斑,顶角呈黄白色;翅基呈深褐色,环线明显,后翅色浅。雄虫翅呈灰白色,端线由7-8个黑点组成,顶角处倒三角形斑浅褐色,后翅呈灰褐色,翅基色浅。足呈深灰色,跗节各节末端有1个淡黄色斑。

防治方法:(1)加强竹林管理,促进竹笋生长健壮。(2)挖除被害竹笋。(3)灯光诱杀成虫。(4)化学防治。严重危害的竹林,初出笋时,可喷用80%得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者2.5%的溴氰菊酯3000倍液,均有良好的效果。

(3)竹笋泉蝇。竹笋泉蝇Pegomya phyllostachys属双翅目花蝇科。分布于我国南方竹产区。危害刚竹属中各竹种生长较衰弱的竹笋。初孵幼虫沿笋箨内壁下行取食,食迹两侧水渍状,行至笋箨着生节处蛀入笋中危害,使竹笋很快腐烂,被害竹笋大多死亡,失去食用价值。

识别特征:成虫体长7-8mm,呈灰色。额很狭,额间褐色至深褐色,额鬃列7-8枚。触角呈黑色。复眼呈暗红色,雌虫离眼式;雄虫复眼大,接眼式。单眼呈棕黄色。胸部背面呈浅灰色,被粉,有暗色正中条,中鬃2行,仅沟前第2对和小盾片前1-2对较长大,余为毛状。翅透明,翅基微黄,平衡棒呈黄色。足呈黄色,足各跗节呈黑色。腹背呈灰色,被粉,有轮廓清晰得暗色正中条。

防治方法:(1)加强竹林管理,促进竹笋生长健壮。(2)挖除被害竹笋。(3)诱杀成虫。成虫产卵前需补充营养,对腥臭物品、鲜笋汁液、新鲜土壤有较强的趋性,可以用这些物品加适量得敌百虫诱杀,效果明显。

3.主要病害

(1)竹丛枝病。病原为球壳菌目、麦角菌科、疣座菌属的丛枝疣座菌。危害刚竹属得主要竹种。感病竹生长衰弱,出笋减少。病重竹林,常常整片枯死,竹林产量明显下降,竹林生长逐渐衰败。

识别特征:初发病症状出现在个别枝条,病枝细长衰弱,叶形变小,节数增多,节间缩短,小枝顶端长出几片新叶,后在小枝上长出无数侧枝,粘附一年侧枝增多,形似扫帚状。严重时,小枝丛集呈球形,如雀巢。冬天病丛枝端枯死较多,促使第2年产生更多的丛生小枝,并进一步发展成悬挂着的或不完全悬挂着的雀巢状或球状的丛生小枝群。历史性重病株可导致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1)加强竹林抚育管理,促进竹林生长旺盛,减少病害发生。(2)严格检查,避免选取有病母竹造林。(3)在子实体没有释放前发现丛枝病株,要及时剪除病枝,重病株连根挖除,并集中烧毁。同时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0%的三唑酮乳油500倍液喷施,每周1次,连续防治3周,效果明显。

三、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邻水县内竹林资源生长良好,没有大面积的病虫害成灾,本次调查共发现病虫害26种,其中危害较严重的有4种,分别为山竹缘蝽、竹笋禾夜蛾、竹笋泉蝇和竹丛枝病,均为竹林常见病虫害种类,但应引起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加强监测与预测预报[4,5]。

调查结果表明,管理较好的竹林,病虫害发生较少。因此,加强对竹林的栽培管理。科学的采伐与抚育,有利于提高竹产品产量,改善竹林卫生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当种植面积较大、林中单一时,病虫害发生较普遍,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控。因此,加强竹林标准化栽培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尚慧艳. 川东北四区(县)主要竹资源及其病虫害的调查研究[D]. 南充:四川师范大学, 2017. 1-2.

[2] 周纪刚, 舒夏竺, 徐平, 等. 广东粉单竹病虫害及防治[J]. 森林保护, 2014, (7), 47-48.

[3] 邓艳, 吴耀军, 黄乃秀, 等. 杂交竹3号主要病虫害及防治[J]. 广西林业科学, 2007, 36(1), 44-46.

[4] 易筑刚, 沈晓君, 李银会, 等. 贵州省楠竹病虫害调查初报[J]. 貴州林业科技, 2013, 41(7), 38-41.

[5] 谢谷艾, 傅雪罡, 金明霞, 等. 雷竹主要病虫害研究进展与展望[J]. 生物灾害科学, 2017, 40(4), 219-222.

猜你喜欢
山竹竹笋成虫
美味山竹
世界关注中国迎战“山竹”
竹笋
中国山竹价格增长30%
竹笋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竹笋见到阳光啦
过元宵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