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尾留疑环节的操作方法

2018-07-31 09:18卜晓利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手法设置环节

卜晓利

课堂结尾部分这一节完整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结尾环节更加注重的是将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可以掌握清晰的思路,从而系统全面以及深层次的巩固理解所学知识。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会忽视结尾部分的教学设计,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要切实提高对课堂结尾环节的重视,注重优化课尾留疑环节的操作和实践,为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尾留疑环节的设计原则

第一,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具备探究和思考的兴趣,才会主动积极的投入到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顺利完成阅读任务,从而达到理想的问题设置效果。而要确保问题设计具备趣味性,教师必须要对教材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把握教材的特征,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的研究,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提问。第二,设置学生存在疑惑的问题。学贵有疑,疑问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更加高深的学习境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好奇和期待投入阅读活动。在学习和阅读过程中,学生也会主动积极的调动自身经验与知识,活跃自身的思維,为疑问的解答作出积极努力。第三,合理选择留疑的时机。很多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在课堂结尾部分往往会在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时戛然而止,为学生留存探索思考的未知空间,从而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期待,让学生能够在课下时间当中持续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关注,搜集多样化的资料用于解决疑问。所以说,教师恰当的选择留疑时机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尾留疑环节的操作方法

1.利用文本写作手法设置疑问

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很多的文本应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比方说象征、欲扬先抑等,这些写作手法的应用为文章增添了新奇的元素,也引起了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为了提高学生对文本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文本主题,教师可以在课尾留疑环节将写作手法作为设置疑问的重要依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如《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当中应用的主要手法就是欲扬先抑的方法,教师可以将其作为突破口在课堂结尾为学生设置这样的疑问: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描述阿长保姆运用了啰嗦、迷信、切切察察等字眼,这些都是含有贬义的词语,但是鲁迅先生为什么会专门写文章怀念阿长?

2.利用教材课后问题设计疑问

教材的课后部分都有一定数量的课后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教材编者通过反复推敲以及深思熟虑确定下来的,而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巩固基础知识、强化情感体会、拓展教材内容等。因此,教材课后问题具有突出的利用价值,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尾留疑环节可以充分利用的素材。例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课程结尾部分,教师可以利用课后问题为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你在生活当中是否曾经遭遇过困难?你在面对困难时采用了怎样的处理方法?从中你获得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3.利用社会热点问题设置疑问

初中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这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初中生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在设置疑问时注重利用社会热点话题的话,不仅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品质。例如,教学《藤野先生》时,很多学生受到当前钓鱼岛问题这一社会热点的影响较大,在学习文章时存在一定的情绪。对此,教师在问题设置方面要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藤野先生具有哪些品格?作者为什么如此敬重怀念藤野先生?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4.利用文本知识延伸设置疑问

科普性文章在初中语文教材体系当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这些文章的阅读和学习当中能够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收获多元科学文化知识。在课程的结尾部分,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的对文本当中的内容进行延伸,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这堂课的结尾部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在生活当中是否发现过其他的大自然语言呢?通过这些自然语言,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课尾留疑环节的设计以及操作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也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需要不断探究和掌握的教学技巧,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升华。在这一环节的实际设计和操作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写作手法、课后问题、社会热点话题、文本知识延伸等设置疑问,进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手法设置环节
拟人手法真多情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