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班额环境下的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

2018-07-31 09:18詹光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讲信用大班额文本

詹光平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中学每班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近年来,由于高中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短缺、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大班额教学”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而且在一定时期还会存在。特别是普通高中学校大班额课堂教学问题严重,课堂教学低效。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基础性,在各学科中处于“领军”地位。而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教学。因此,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阅读教学策略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大班额环境下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中“主导”和“主体”关系倒置

现代教学思想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导”和“主体”是辩证统一的,是内因和外因的逻辑关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双边共同活动的過程,两者缺一不可。“学”是活动的主体,“教”是活动的主导,将两者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益。然而,在阅读教学中,班级人数过多,受教学资源、教学条件等限制,往往以教师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地位出现失衡现象,不能产生和谐的“共生效应”。

2.阅读方式单一,学生思维品质得不到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是手段,所有阅读教学活动围绕训练展开;“思维”是内核,通过有效训练能激活思维,提高思考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方法比方法的知识更重要,课堂训练实质就是以知识为载体教会学生掌握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在大班额环境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师为赶进度不能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梯度的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也无法组织学生深入讨论有效探究。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简单,学生思维品质得不到有效培养。

二、大班额环境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准确理解文章

文本承载着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准确、全面理解和评价文章的前提是确定文本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确定文本重要内容时,可以在指导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同时,还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确定文本重要内容,获得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如在阅读《祝福》时,小说中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对理解把握小说人物性格和主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圈点相关信息。小说中写主人公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死去,可激趣质疑“为什么祥林嫂是一位没有春天的女人”,这一问题调动了学生阅读经验和积累,让学生明白主人公悲剧命运是由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造成的,还可以理解成是自身软弱所致。这样,面对同一文本可生成不同的主旨和情思。

2.注重思维品质培养,迅速提炼主旨

在提炼文章主旨时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依据文本类型抓住文体特点概括。诗歌要关注意象,鉴赏作者的情感态度;小说要侧重确定情节、环境和人物;散文要抓住形散神聚的特点,概括人、事、物、景的特征;戏剧则要通过戏剧冲突来把握剧情。《登高》是杜甫的名作,语言隽美、意境深远。在鉴赏时要抓住典型意象,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再造意境,从而体会作者伤时忧国、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沈从文的《箱子岩》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在品读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十五年前后见闻和感受,通过比较体悟作者字里行间渗透的微妙感情;在导读张承志的《汉家寨》时按照“渐进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的情节结构,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围绕汉家寨的人、景、事,提炼出坚守是一种姿态、一种勇气的精神主题;《雷雨》以激烈的戏剧冲突揭示了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在整体把握剧情的基础上揭示“雷雨”的象征含义。

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填补和推断文章语义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思想的填补和创新是阅读的核心,同时也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面对同一文本要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有创见的表达文本内容和思想,推理显得非常重要。在推理过程中可根据文章的语境、情景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验再造新的语义;也可以通过推理结果,举一反三由个体文本形象推演出具有共性特点的一类形象。如莫泊桑的《项链》,开头描写了路瓦栽夫人的“梦想”,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细节,通过合理推断可总结出她追求豪华生活的心理以及虽身份微贱却热切向往上流社会生活的性格特点。又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刘姥姥进贾府”片段时通过刘姥姥一进、二进、三进贾府的情节,可推理出贾府发展、鼎盛、衰败的过程。

4.善于探究质疑,促进和加深理解文本

在阅读中,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释疑,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质疑的过程就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充分创设情景通过文字、图片、图画、视频等形式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质疑释疑时可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出,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如有老师在引导学生研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学生提出:“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他开始已经约好和秦王换,怎么又把璧送回家,还要别人讲信用。”老师肯定了他的看法,并要求同学们深入思考讨论。最后得出蔺相如的做法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对不讲信用的人就不要跟他讲信用。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实现评价的民主性。

猜你喜欢
讲信用大班额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北海:消除“大班额”成效显著
食言而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唐山: 2020年消除“大班额”
今年起将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