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而“归”“归”何处

2018-07-31 09:18黄秀英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曾皙道家儒家

黄秀英

或许是一个特别温馨的午后,或许是一个特别美妙的清晨,故事反正发生在一个大家心情俱佳的时候,没有过于焦虑的当下事,没有过于斧凿的烟火味,孔子和他的几个爱徒开始闲聊起了人生。人生这码子事,说小很小,小到衣食住行;说大很大,大到国家社稷,天下苍生。

师生闲聊中,说些什么呢?五谷杂粮?人生苦短?对于孔子来说,自己经历了酸苦,甚至屈辱,甚至生死,但日渐老去的时光让孔子念念不忘心里的“志”。谁能了解并传达自己的志呢?这是一个心有戚戚焉的事情。于是孔子委婉地开了话头,于是顺着这个话头,弟子们纷纷开口言起自己的“志”来。志嘛,有小有大,一个有治理“干乘之国”才能的子路被孔子轻轻一“哂”,这微笑里有一丝勉强。但孔子毕竟是圣人,不会无礼地直接否定自己的学生,不过那笑容里毕竟含有那么一点点的失望。接着又询问其他弟子的“志”。第二个学生谦虚地表态了:虽然我没有让“干乘之国”强起来的本事,但我让一个小国家富起来的本事还是有的。孔子看到第三个学生依然没有点到自己的心脉,有点急切地问起第三个学生,第三个学生更为谦虚:说自己的本事比起前两个同学差多了,不过自己做一个“会合”时的“小相”还是可以的。听了第三个学生的回答,孔子开始有点按捺不住了。不等第四个学生把一首完整的曲子弹完,宁愿让他“铿尔”地“舍瑟而作”,也要打断他,最后曾皙的回答没有让老师失望,曾皙描述的暮春郊游图和孔子心里升腾的盛世远景完全吻合在一起,没有提前的预演,就这样师生彼此相知了。终于可以顺心顺意地把“志”传下去,于是孔子情不自禁心满意足地表示赞同。

現在我们来看看曾皙描述的群贤春游图:“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中曾皙“咏而归”的“归”是“归向”何处呢?曾皙既不讲从政,即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发生在祭坛的场景。这个场景里有太平的春光,有盛世的春风,有一群代表着儒学精髓的年轻人,冠礼后穿上春服,带领更年轻的儒家后继者,在纯净的沂水里净身,在舞雩台的祭坛处修身,与人世,与天地,与万物和谐相处,“万物莫不遂其性”在这里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曾皙从这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想。这个境界,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既是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是道德上的修养追求,它是太平盛世的缩影,同时也是孔子的“志”:一个儒家的大同世界,一个儒家礼乐治国的终极梦想。

孔子一生皆以周公为学习的榜样,周公的政绩在于“制礼作乐”。孔子认为礼乐既可以安定人间秩序,又可以协调人际情感。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孔子带领三干弟子,穷其一生的努力,无论在政治、教育还是生活领域,都在做一件事情:承礼启仁。他认为“礼崩乐坏”,就是指礼与乐只存形式,而无真实的内心情感,即仁,所以要推行“仁”。“仁”是孔子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启发每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内心有一种“自我需求”的力量,不断地去“行善避恶”,从生存与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发展到礼法与情义的人我互动阶段,最后达到无私与至善的超越自我阶段。孔子是这样解释“至善”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以无私的努力过程,达到至善,实现儒家的天下大同。

这样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曾皙的“咏而归”是“归”向人间至善,不再局限于人的世界,而是把天地万物连贯为一个整体,归向“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和“与天地参”的“天人合德”境界。

那么儒家的这种“归”与道家的“归”是一样的吗?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归”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的是自然,走的是一条隐逸之路,属于道家的“归”;《论语》中的“咏而归”,不是归到田园,而是回到人类社会中去。唐代诗人王绩“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也是一种太平盛世的气象,满眼都是人间社会的温情,也是儒家的“归”。道家的“天人合一”和儒家的“天人合一”是有区别的。道家的“合”是人一步步走向“天”,其桥梁就是道家所称的“道”,可谓“道法自然”。儒家的“合”是天一步步走向人,其核心就是儒家所说的“仁”,可谓“我为仁人”。“使万物莫不遂其性”的“性”,更多指向“人性”“仁道”,所以曾皙描述的“归”景是一个充满人性、仁道的社会——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2600年前,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传志,虽然他的政治理想注定地失败了。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在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他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1992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曾经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一生有如一条上升的弧线,指向无限而圆满的境界:知天、畏天、顺天、乐天,人性向善之后,固执择善,止于至善,化解穷达顺逆,无惧死亡,怀着终极关怀走在人生正途。孔子的儒家之“归”启发了历代黎民苍生,也是全人类的最高智慧的礼乐“归”处。

猜你喜欢
曾皙道家儒家
解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三·四·一”密码
立足经典传承文化
知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漫画道家思想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曾皙,我心目中的诗人
《庄子说》(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