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铁/水界面Cd吸附研究:CD-MUSIC模型模拟

2018-08-02 01:46杨成峰陈鑫蕊汪明霞谭文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赤铁矿氧化铁铁矿

熊 娟,杨成峰,陈鑫蕊,汪明霞,谭文峰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 430070)

镉(Cd)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五种重金属元素之一,常通过污水灌溉、农药化肥施用和大气沉降等人为活动进入土壤[1],进而通过吸附络合、溶解沉淀等多种反应,以不同化学形态存在于土壤中。Cd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强,极易在农作物中富集而进入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2-3]。据报道,我国Cd污染土壤涉及11个省市的25个地区,仅耕地污染就高达530万hm2[4]。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我国南方酸性红壤地区受到不同程度Cd污染,导致近年“镉米”事件频发[5]。

铁氧化物是南方酸性土壤中广泛存在、含量丰富的金属氧化物,包括水铁矿、针铁矿、赤铁矿、磁铁矿和纤铁矿等。其中针铁矿分布最广泛,赤铁矿最稳定[6]。氧化铁表面具有大量活性位点和可变电荷,吸附容量大,常与Cd形成内圈络合物,而固定土壤中的Cd[7]。扩展X射线精细结构光谱(EXAFS)表明,Cd主要与氧化铁表面位点形成双齿内圈络合物[8-10]。明确Cd在不同氧化物表面的吸附行为和形态分布特征,是理解南方酸性土壤中Cd的环境行为的关键。

Cd在氧化铁上的吸附行为和形态分布除与氧化铁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外,更依赖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且形态分布分析在多数实验室难以实现[11]。表面络合模型,如电荷分布-多位点络合(CD-MUSIC)模型不但能描述氧化铁表面的吸附行为和离子形态分布,还能预测环境条件改变下离子形态的响应特征[7,12-14]。CD-MUSIC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针铁矿表面Pb2+、Cd2+[7,15]等阳离子等阴离子和小分子有机酸[18]的吸附行为、机制等的研究,并逐渐用于水铁矿、赤铁矿等与无机离子的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19-20]。赤铁矿与针铁矿相比形貌不同,晶面组成差异也较大,因而赤铁矿离子吸附的CD-MUSIC模型相关晶体形貌学的物理参数与针铁矿也存在差异。构建赤铁矿吸附Cd的CD-MUSIC模型,可为深入研究赤铁矿对Cd的吸附特征和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拓展该模型在土壤体系中的应用。

本研究以土壤中常见的针铁矿和赤铁矿为对象,通过pH边吸附实验明确pH、Cd浓度等环境介质条件对Cd吸附行为的影响,构建Cd在氧化铁/水界面吸附的CD-MUSIC模型,揭示不同类型氧化铁Cd吸附差异的原因,探讨氧化铁表面Cd吸附机制和形态分布特征。运用构建的CD-MUSIC模型模拟不同针/赤比土壤中氧化铁的Cd固定特征以及对环境介质条件变化的响应,为抑制南方酸性水稻土中Cd的迁移性与生物毒性,制定有效的修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氧化铁制备

1.1.1 针铁矿

将180 mL 5 mol·L-1KOH溶液与100 mL 1 mol·L-1Fe(NO3)3·9H2O 溶液在塑料瓶中混合,并用蒸馏水将其稀释至2 L,此时悬浮液pH约为12.4。密闭塑料瓶,70℃下老化3 d,冷却至室温后离心,超纯水清洗样品至电导率小于10 μS·cm-1,冷冻干燥,过100目筛,干燥器中储存备用。

1.1.2 赤铁矿

分别将 500 mL 0.1 mol·L-1Fe(NO3)3溶液、300 mL 1 mol·L-1KOH溶液加热到90℃后,倒入1 L大白瓶中混合均匀,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继续添加50 mL 1 mol·L-1NaHCO3,均匀混合后,90 ℃下老化4 d,冷却至室温后离心,超纯水清洗样品至电导率小于10 μS·cm-1,冷冻干燥,过100目筛,干燥器中储存备用。

1.2 性质表征

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鉴定合成氧化铁类型,制样方法为粉末压片法。扫描电子显微镜(JSM-6390)观察氧化铁形貌。全自动比表面积分析仪(Autosorb-1,Quantachrom)测定氧化铁比表面积(SSA),测定方法是BET-N2法。

1.3 吸附实验

pH边吸附实验研究离子强度0.01 mol·L-1时,pH、Cd浓度对氧化铁Cd吸附的影响,具体步骤为:(1)将10 g·L-1氧化铁悬浮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通入高纯N2(>99.999%)1 h以去除CO2的影响。分别向两组离心管中加入4 mL和10 mL针铁矿与赤铁矿悬浮液、2 mL 0.1 mol·L-1的 KNO3溶液、适量已知浓度的Cd(NO3)2溶液和超纯水,使悬浮液总体积为20 mL。此时,反应体系氧化铁浓度为2 g·L-1(针铁矿)和5 g·L-1(赤铁矿),离子强度为0.01 mol·L-1,Cd浓度为0.1、0.2 mmol·L-1(针铁矿)和 0.003、0.01、0.03、0.1 mmol·L-1(赤铁矿)。(2)用0.01、0.1 mol·L-1HNO3和KOH调节悬浮液pH为3.0~9.0,准确记录消耗的酸碱体积,并往悬浮液中再次通入高纯N210 min。密封离心管,置于摇床上反应72 h,反应期间多次用KOH或HNO3溶液调节悬浮液pH至初始设定值。(3)反应结束后,测定悬浮液pH,并以测定值作为反应最终pH。悬浮液以12 000 r·min-1转速离心15 min,上清液过0.22 μm 滤膜,等离子体吸收光谱(ICP)(Vistampx,Varian)测定上清液中Cd的浓度。

1.4 CD-MUSIC模型

本研究采用CD-MUSIC模型[12-13]模拟Cd在氧化铁/水界面的吸附行为及形态分布特征,拟合所用软件是ECOSAT[21]。CD-MUSIC模型以针铁矿、赤铁矿的晶体形貌学特征和固/液界面的静电特征为基础,既考虑了表面位点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也考虑了被吸附离子的空间分布,拟合不同条件下氧化铁的Cd吸附行为,分析Cd形态分布特征,揭示吸附机制。

1.4.1 氧化铁表面性质

根据与O原子配位Fe原子个数的差异,将氧化铁表面位点分为三类,分别是FeOH-0.5、Fe2OH0和Fe3O-0.5,其中Fe2OH0电荷量为0,视为惰性位点。不同类型氧化铁组成晶面不同,表面位点密度也就不同(表1)。本研究供试针铁矿(101)面和(010)面为主要等效晶面,其对SSA的贡献分别为50%和50%;FeOH-0.5和Fe3O-0.5的位点密度分别为6.07 sites·nm-2和1.52 sites·nm-2[22]。赤铁矿的主要等效晶面是(001)面和(110)面,对SSA的贡献分别是60%和40%[23]。其中,(001)面只有Fe2OH0,是惰性晶面。因此,赤铁矿活性位点来源于(110)面,FeOH-0.5和Fe3O-0.5的位点密度均为2.0 sites·nm-2[24]。由此可见,针铁矿与赤铁矿的主要晶面与位点密度显著不同,不同pH时表面电荷密度相差明显。当pH≪PZC时,针铁矿表面电荷密度远高于赤铁矿;当pH接近PZC时,二者表面电荷密度相近,均接近于0。

1.4.2 静电双电层

随pH变化,氧化铁表面位点发生质子化或去质子化反应而表面带可变电荷,其被溶液中的反电荷离子中和,从而在氧化铁/水界面形成扩散双电层(DDL),在CD-MUSIC模型中常用扩展的Stern(ES)模型描述。ES模型中共包含三个静电面:氧化铁带电表面称为0-plane;电解质离子与表面位点形成的外圈络合物位于2/d-plane;Cd在氧化铁/水界面专性吸附形成内圈络合物时,液相端与Cd配位的O原子则位于1-plane。两两静电面构成静电层,具有不同的静电电容,分别为C1(0-与1-plane间),C2(1-与2/d-plane间)和 CT(0-与2/d-plane间),三者关系如式(1)所示:

表1 氧化铁表面结构特征的CD-MUSIC模型参数Table 1 The CD-MUSIC model parameters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for iron oxides

运用CD-MUSIC模型拟合氧化铁的Cd吸附数据时,C1和 C2是待拟合参数[12]。

1.4.3 电荷分布

CD-MUSIC模型认为内圈络合物不是点电荷,而是具有一定体积的。当络合物在DDL中位置确定时,所带电荷的空间分布亦能确定。Cd在氧化铁/水界面吸附时,Cd能与表面位点的O原子和溶液中水来源的O原子配位,所带电荷分配给配位O原子。Cd分配给界面O原子电荷位于0-plane上,其占比例为电荷分配因子,用f表示,剩余电荷(1-f)位于1-plane上。在氧化铁吸附Cd的CD-MUSIC模型拟合时,f是待优化参数[12]。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质表征

图1是供试针铁矿和赤铁矿的X射线衍射图谱。由图1可知,合成样品结晶良好,其系列衍射峰与α-FeOOH和α-Fe2O3特征衍射峰一致,且未出现其他物相衍射峰,说明合成产物是纯相的针铁矿和赤铁矿。

图2为供试针铁矿和赤铁矿的SEM图。由图2可知,供试氧化铁均形貌均一、表面光滑。针铁矿呈细长针状,长约1~2 μm。赤铁矿呈棱块状,平均粒径约20 nm。供试针铁矿和赤铁矿的SSA分别是23 m2·g-1和20.5 m2·g-1,与文献报道值相符[25-26]。

2.2 氧化铁的Cd吸附特征

离子强度0.01 mol·L-1时,pH、Cd浓度对针铁矿、赤铁矿的Cd吸附的影响分别如图3所示。pH较低(针铁矿:pH<6.5;赤铁矿:pH<7.0)时,氧化铁表面位点以质子化为主,带正电荷的表面位点与Cd相互排斥,氧化铁表面几乎不吸附Cd。随pH升高,氧化铁表面位点逐渐去质子化,带负电荷的位点数增多,二者之间静电斥力减小,氧化铁的Cd吸附量和吸附密度均增大。随Cd浓度增大,氧化铁的Cd吸附量和吸附密度增大。

图1 针铁矿和赤铁矿的XRD图谱Figure 1 The XRD pattern of goethite and hematite

图2 针铁矿和赤铁矿的SEM图谱Figure 2 The SEM pictures of goethite and hematite

比较图3a和图3b可知,Cd在针铁矿/水界面的吸附量和吸附密度远高于赤铁矿。pH(8.5±0.1)时,针铁矿Cd的饱和吸附量约60 mmol·kg-1,是赤铁矿的4.6倍(13 mmol·kg-1);吸附密度约2.6 μmol·m-2,是赤铁矿的4.3倍(0.6 μmol·m-2)。Cd吸附密度与氧化铁表面位点密度密切相关。由表1可知,针铁矿表面位点密度是7.59 sites·nm-2,是赤铁矿的1.9倍(4 sites·nm-2),且针铁矿上Cd的主要吸附位点FeOH-0.5的密度(6.07 sites·nm-2)远高于赤铁矿(2.0 sites·nm-2),与二者吸附密度差异相符。pH<7.0时,针铁矿表面净正电荷密度远高于赤铁矿,pH 9.0时与赤铁矿相近。但是,针铁矿Cd吸附量急剧增加发生在pH 6.0,反而小于赤铁矿(pH 7.0)。这是由于FeOH-0.5的平均质子解离常数在7.0~8.0之间,pH 6.0~7.0时部分FeOH-0.5去质子化。针铁矿表面FeOH-0.5的位点密度(6.07 sites·nm-2)远高于赤铁矿(2.0 sites·nm-2),pH 6.0~7.0时其具有更多带负电荷的表面位点,能吸附更多的Cd。

图3 氧化铁的Cd吸附Figure 3 The adsorption of Cd on goethite and hematite

2.3 CD-MUSIC模型模拟

Cd在氧化铁/水界面吸附时,主要通过配位交换与表面位点形成内圈络合物。根据EXAFS等相关研究结果[8-10],CD-MUSIC模型认为Cd主要以(FeOH)2Cd+1、(FeOH)2CdOH0两种形态吸附在氧化铁表面,反应方程式如式(2)和式(3)所示:

氧化铁Cd吸附的CD-MUSIC模型模拟如图3(实线)所示,拟合参数如表2所示。表面位点质子化时,质子所带电荷全部位于1-plane上,亲和常数与氧化铁电荷零点相同。Cd在氧化铁/水界面吸附时,电荷分配因子是0.55;以式(3)反应吸附时,羟基电荷位于1-plane上。拟合结果表明,CD-MUSIC模型能准确描述氧化铁表面Cd的吸附行为。针铁矿表面位点的Cd亲和常数(lgKCd)分别是7.3和12.8,赤铁矿分别是6.1和11.0,与文献报道值相近[27]。

表2 氧化铁Cd吸附的CD-MUSIC模型拟合参数Table 2 The CD-MUSIC modeling parameters for the adsorption of Cd on iron oxide

2.4 Cd形态分布

将拟合的CD-MUSIC模型参数重新输入ECOSAT中,可计算Cd的形态分布特征(图4)。结果表明Cd主要以(FeOH)2Cd+1和(FeOH)2CdOH0两种形态吸附在氧化铁表面。pH 5.0时,几乎100%的Cd以(FeOH)2Cd+1形态吸附在氧化铁表面;随pH升高,(FeOH)2Cd+1所占比例逐渐减少,(FeOH)2CdOH0所占比例增大。Cd浓度对氧化铁表面Cd形态分布的影响不显著。pH 5.0和7.0时,针铁矿的Cd形态分布与赤铁矿相似,(FeOH)2Cd+1是主要吸附形态。pH 9.0时,超过80%的Cd以(FeOH)2CdOH0形态吸附在针铁矿表面,且Cd浓度不影响Cd的形态分布。赤铁矿表面,Cd浓度较低时,(FeOH)2Cd+1是主要的吸附形态。随Cd浓 度 增 大 ,(FeOH)2Cd+1所 占 比 例 减 小 ,(FeOH)2CdOH0所占比例增大,二者比例逐渐趋于相等(50%)。 当 Cd浓度约 为 0.1 mmol·L-1时 ,(FeOH)2CdOH0所占比例稍高于(FeOH)2Cd+1。

3 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水稻土中氧化物结合态是Cd的主要存在方式[28]。氧化铁在南方酸性水稻土中广泛分布且含量丰富,但其类型和含量与温度、降水等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由南向北,随温度降低、降雨量减少,土壤风化程度减弱,土壤pH逐渐升高,赤铁矿含量减少,针铁矿含量增加[29]。土壤组成和环境介质条件的变化会直接影响Cd的吸附行为、机制和形态分布[28]。运用CD-MUSIC模型模拟不同类型土壤和介质环境条件(表3),预测分析氧化铁对酸性水稻土中Cd活性的影响,如图5所示。

从表3可知,本研究选择的砖红壤和棕红壤中针/赤比相似,而黄棕壤中的针/赤比是1,即赤铁矿含量为0。由南向北,pH逐渐升高,即砖红壤<棕红壤<黄棕壤。当土壤受相同程度Cd污染时,CD-MUSIC模型预测表明砖红壤和棕红壤中氧化铁Cd的吸附量远低于黄棕壤(图5a、图5c和图5e,红色点)。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砖红壤和棕红壤中赤铁矿对Cd的固定无贡献,极少量的Cd(<1%)固定在针铁矿表面,氧化铁几乎不固定Cd。棕黄壤中,氧化铁对Cd的固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Cd浓度升高,氧化铁对Cd的固定趋于饱和,对Cd固定的贡献逐渐减小。

图4 氧化铁表面Cd的形态分布Figure 4 The speciation distribution of Cd for goethite and hematite

表3 不同类型土壤氧化铁组成特征[29]Table 3 The content of iron oxide in different soils[29]

图5 不同水稻土中氧化铁Cd吸附行为(a:砖红壤;c:棕红壤;e:黄棕壤)和形态分布(b:砖红壤;d:棕红壤;f:黄棕壤)的CD-MUSIC模型预测Figure 5 The prediction of the CD-MUSIC model for the Cd adsorption(a:latosol;c:brown red soil;e:yellow-brown soil)to the iron oxides and the speciation distribution(b:latosol;d:brown red soil;f:yellow-brown soil)in different soil

比较不同土壤类型pH 6.0时Cd的吸附行为可知,氧化铁对Cd的固定相似,且主要吸附在针铁矿表面,说明土壤pH<6.0时赤铁矿含量和针/赤几乎不影响氧化铁对Cd的固定(图5a、图5c和图5e,蓝色点)。当土壤pH升高,土壤氧化铁对Cd的固定随之增多,pH>6.0时尤为显著。CD-MUSIC模型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随pH升高,Cd在氧化铁上的吸附增多,氧化铁固定的Cd主要吸附在针铁矿表面,赤铁矿对Cd的固定无贡献。由此可知,土壤中随针铁矿含量增多,相同环境介质条件下氧化铁对Cd的固定增多。如图5f所示,pH 6.0时黄棕壤中氧化铁能固定>15%的Cd,而砖红壤和棕红壤中氧化铁固定的Cd<1%。综上所述可知,强酸性的砖红壤和棕红壤中氧化铁对Cd固定的贡献量极小,黄棕壤中氧化铁能固定较多的Cd。氧化铁固定Cd时,Cd优先吸附在针铁矿表面,赤铁矿不吸附Cd,赤铁矿含量和针/赤不影响Cd的固定。pH显著促进氧化铁对Cd的固定,调节土壤pH是降低土壤Cd活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砖红壤和棕红壤pH较低,调节pH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棕黄壤pH较高,且针铁矿占比显著高于前二者,调节pH能急剧降低Cd的活性。

4 结论

(1)氧化铁对Cd的吸附量与吸附密度均随pH升高而升高,随Pb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大。针铁矿表面位点密度是赤铁矿的1.9倍,Cd在针铁矿/水界面的吸附量和吸附密度远高于赤铁矿。

(2)CD-MUSIC模型能够准确模拟Cd在氧化铁/水界面的吸附行为,Cd主要以(FeOH)2Cd+1和(FeOH)2CdOH0两种形态吸附在氧化铁表面。

(3)pH对Cd形态分布的影响显著,pH<7.0时,针铁矿与赤铁矿的Cd形态分布相似,(FeOH)2Cd+1是主要吸附形态;随pH升高,(FeOH)2CdOH0占比显著增大,且其在针铁矿中的比例远高于赤铁矿。Cd浓度几乎不影响Cd在氧化铁表面的形态分布。

(4)强酸性土壤中氧化铁不固定Cd;弱酸性土壤氧化铁固定较多的Cd,Cd优先吸附在针铁矿表面,赤铁矿不影响Cd的固定,调节pH显著促进Cd的固定。

猜你喜欢
赤铁矿氧化铁铁矿
大红山铁矿找矿前景分析
铁矿渣高强海绵砖配合比设计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形貌分析
磁种磁团聚强化淀粉对微细粒赤铁矿的抑制
新疆西天山式可布台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漫画与幽默
月球高纬度地区发现赤铁矿沉积物
700MPa级高强钢氧化铁皮高温热变形行为
典型氧化铁皮结构电化学腐蚀行为
本钢SAE1006氧化铁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