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不同孔径钻孔抽采效果分析

2018-08-02 01:32刘洪明
机械管理开发 2018年7期
关键词:封孔煤体孔径

刘洪明

(山西晋煤集团赵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长治 046600)

引言

面对赵庄煤业瓦斯治理过程中遇到的煤体瓦斯赋存不规律、煤体松软、煤层透气性差等自然条件,为了提高本煤层钻孔单孔抽放效果,特设计Φ94、Φ113两种不同孔径钻孔进行试验,力求找出最适合本煤层钻孔抽采的孔径及下管方式,使本煤层钻孔单孔抽放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

1 试验方案简介

试验地点选择在1310面回风巷13092巷11-13横川进行,该段地形相对平整,切面全煤,比较适合钻孔施工及后期钻孔管理、数据采集。

试验钻孔共设计4个单元,每个单元长60 m,统一采用Φ108 mm管路集中接抽模式;钻孔设计上下两排,孔间距3 m,每单元共计40个钻孔;钻孔设计深度120 m,总进尺4 800 m,采用ZDY10000L型液压坑道钻机施工,具体每单元设计试验情况如下:

1)1单元(11—12号横川前60 m):采用Φ94 mm钻头进行施工,钻孔成孔后全程塞Φ50 mm花管;

2)2单元(11—12号横川后60 m):采用 Φ94 mm钻头进行施工,钻孔成孔后全程塞Φ32 mm花管;

3)3单元(12—13号横川前60m):采用Φ113mm钻头进行施工,钻孔成孔后全程塞Φ50mm花管;

4)4单元(12—13号横川后60 m):采用Φ113 mm钻头进行施工,钻孔成孔后全程塞Φ32mm花管。

2 钻孔施工情况

4个单元共计施工钻孔160个,总进尺18329m,下管进尺14 209 m,各单元施工情况如表1。

3 试验钻孔工效对比情况

3.1 施工工效

3.1.1 Φ94 mm孔径钻孔施工情况

Φ94 mm钻头受力面积小,在相同的推力下进钻速度较快,钻孔偏移程度较小,钻杆和孔壁间形成的空间较小、煤粉残留量较少。从塌孔方面来说,Φ94 mm钻头对煤体的破坏程度小,塌孔处大块煤较少,同样的风压,排渣比较容易一些,也较干净。平均施工1 m约需2 min,施工进度相对较快。

表1 钻孔施工情况

3.1.2 Φ113 mm孔径钻孔施工情况

Φ113 mm钻头受力面积大,受力时容易发生偏移,对煤体的破坏程度大,容易造成塌孔,塌孔时的煤块也较大,成孔后排渣孔内残留煤粉较多,易堵塞。平均施工1 m约需4 min,施工进度相对较慢。可见,Φ94mm钻头在施工工效上优于Φ113mm钻头。

3.2 钻孔下管

3.2.1 Φ94 mm孔径钻孔塞Φ32 mm和Φ50 mm花管情况对比

1单元Φ94 mm孔径塞Φ50 mm花管的下管率为65.8%,2单元Φ94 mm孔径塞Φ32 mm花管的下管率为79.1%,通过数据发现Φ32 mm管的下管率要高于Φ50 mm管的下管率。通过现场对比发现,Φ94 mm孔径的钻孔在塞Φ50 mm管时需提前往里塞,塞管过程中Φ50 mm管直径与孔壁接触较近,越往里塞阻力越大,管壁几乎贴于煤壁,从而下管困难。Φ50 mm管平均下50 m左右约需40 min,80 m左右无法完成下管。而Φ32 mm管管径较细,受阻力小,平均下100 m约需30 min左右。

3.2.2 Φ113 mm孔径钻孔塞Φ32 mm和Φ50 mm花管情况对比

3单元Φ113 mm孔径塞Φ50 mm管的下管率为73.9%,4单元Φ113 mm孔径塞Φ32 mm管的下管率为90.9%,通过数据发现Φ32 mm管的下管率要高于Φ50 mm管的下管率,主要因为Φ50 mm管直径相对较大,塞管过程中受阻力较大,随深度增加,阻力逐步加大,Φ50 mm管平均下70 m左右约需30 min,80 m往后下管相当困难,造成下管下不到位,成为下管率低的主要原因。反之Φ32 mm管容易下到位,塞管过程中受阻力小,平均下100 m约需25 min左右,下管率高。可见,Φ113 mm孔径钻孔塞Φ32 mm管在下管率和工效上优于Φ94 mm孔径配Φ32 mm和Φ50 mm管。

3.3 注浆封孔效果

试验钻孔采用孔口5根Φ50 mm实管封孔,封孔深度20 m,采用两堵一注方式,注浆长度(封孔段长度)为15 m。

注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Φ94 mm钻径的钻孔在下管时由于钻孔孔径小,封孔管和钻孔孔壁间距较小,同时封孔管上捆绑4袋封孔胶,造成注浆管下管比较困难,注、返浆管容易发生堵塞;Φ113 mm钻头孔径相对较大,注浆管下管相对容易,注、返浆管不容易发生堵塞,但Φ113 mm钻头对煤壁破坏较大,煤体上的裂隙容易发生漏浆、泄压。

4 抽采效果对比(见表2和图1)

通过图1抽采效果对比分析,Φ94 mm钻孔塞Φ50 mm管和Φ32 mm管抽采效果相差无几,呈增长趋势,但Φ50 mm管的抽放量增长趋势要高于Φ32 mm管;Φ113 mm钻孔塞Φ50 mm管抽放量波动较大;Φ113 mm钻孔塞Φ32 mm管抽采效果不佳。

可见,相同孔径的钻孔,采用Φ50 mm管的抽采效果优于Φ32 mm管,原因是Φ32 mm管易被煤粉煤渣堵塞,影响抽采效果;塞相同封孔管的钻孔(塞Φ50 mm封孔管),Φ113孔径的抽采效果优于Φ94 mm孔径,原因是Φ113 mm孔径相对较大,在孔深一定的情况下,煤壁裸露面积较大,瓦斯涌出面积是Φ94 mm孔径的1.2倍;塞Φ32 mm封孔管时,Φ113 mm孔径的抽采效果最差,原因是Φ113 mm孔径的钻孔煤体破坏最大,钻孔内部不稳定,容易发生后期塌孔,Φ32 mm花管被堵塞后,抽采效果不佳。

表2 13092巷不同孔径和封孔管试验数据统计

图1 13092巷不同孔径和封孔管试验百米流量趋势图

5 结论

1)相同孔径的钻孔,采用Φ50 mm管的抽采效果优于Φ32 mm管。

2)塞同样大小的花管,采用Φ50 mm花管的Φ113 mm钻孔的抽采效果优于Φ94 mm孔径;采用Φ32 mm花管的Φ94 mm钻孔的抽采效果优于Φ113 mm钻孔。

3)钻孔孔径和封孔管管径存在一定关系:当煤体较硬时,孔径越大,采用封孔管管径越大,抽采效果越好;当煤体相对较软时,孔径越大,采用封孔管管径越大,抽采效果较好,采用封孔管管径越小,抽采效果越不好。

猜你喜欢
封孔煤体孔径
锆盐封孔对建筑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
麦地掌煤矿2#煤层顺层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封孔深度确定
注热井周围煤体蠕变过程的渗透率变化规律模拟研究
古城煤矿全程注浆封孔技术研究与实践
正交试验下煤体渗透性影响因素评价
不同渗透率岩芯孔径分布与可动流体研究
大孔径数控管螺纹车床辅助支撑的设计改进
Preparation of bimodal grain size 7075 aviation aluminum alloys and the ir corrosion properties
以“中央厨房”为突破口探索时政报道的融煤体之路——以浙江之声为例
分布式孔径相参合成雷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