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信息的缺少和补偿策略

2018-08-06 12:03赵建
魅力中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霍桑象征主义文学翻译

摘要:文学应用了诸如象征、用典、讽刺等手法,语句含义深刻,而翻译时既要生动形象、形神毕肖,也要简介精美、词情并茂,难度极大。如钱钟书说:“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安稳到达另一种文字里,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跌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信息缺失正是翻译过程中那部分“遗失”或“损伤”。本文选取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好小伙子布朗》,旨在分析英汉翻译中出现的信息缺失现象,并探讨了补偿策略。

关键词:文学翻译;霍桑;《好小伙子布朗》;象征主义;翻译策略

一、背景概述

文学翻译,一种要求很高的翻译形式,是“要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首位短篇小说作家,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文学中的象征,简单来说就是某事物所代表的的意义大于其表面所指的意思。用作象征的事物可是一个物品,一个动作或者一个行动,正因为象征本身具有的模糊含义,使读者在解读过程中,产生不尽相同的理解,因此也赋予了文学作品强大的文学张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好小伙子布朗》中的象征和翻译缺失

霍桑在小说《好小伙子布朗》中的象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名字象征、物体象征、人物行为象征和自然环境象征。

(一)名字象征

两位主人公,古德曼·布朗(Goodman Brown)和妻子菲丝(Faith)。在源语中,Goodman意思为“好人”,暗含主人公的品性,一语双关,源语读者看到名字就能体会出作者的言外之意。相比之下,Goodman音译为“古德曼”,译文读者在阅读时,就难以心领神会;Faith在源语中含义“信念”,但音译为“菲丝”后,源语达到的效果便随翻译灰飞烟灭。音译法是翻译英语中人名时最为常用的策略,但在此处却略显不妥。霍桑采用的象征主义手法让音译法黯然失色,无法传达其内涵。

(二)物体象征

小说中出现的物体“粉色的丝带”(the pink ribbons)和“拐杖”(the staff)。粉色丝带在文中不断重复,它是菲丝纯洁和宗教信仰的象征;另一个物体“拐杖”(the staff),形状像蛇或毒蟒。圣经中蛇的意象是邪恶的,即拐杖是魔鬼撒旦和邪恶力量的代表。能直译尽量不意译,这两处若都遵循该翻译准则,就会使缺少文化背景的译文读者读到译文时无法读懂其文化内涵。

(三)人物行为象征

故事中的很多行为也极具象征内涵。比如,布朗不顾妻子的挽留执意开始这段黑夜旅行,这行为暗示了他想要将自己交给“那个朋友”——原罪;另当布朗决定返回妻子菲丝那,又意味着布朗对自己开始的黑夜旅程感到后悔并想要重新抓牢对上帝的宗教信仰。

(四)自然环境象征

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中,布朗开始旅程“在日落时分”,“他选了一条幽僻沉寂的路,森林里最幽暗的树木使得它更黑暗了……狭窄的小径……头顶上是数不清的树干和茂密的枝桠”所有自然环境的描写建立起了一种神秘的、超自然感的阴森气氛,显示出通往臣服于魔鬼的路是邪恶而又黑暗的意义。

三、常用的翻译补偿策略

A. 直译加注法

直译加注法,加注手段可以弥补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空缺。本篇小说中,“粉色的丝带”(the pink ribbons)和“那根拐杖”(the staff)。采取直譯法的同时宜在后加注。“粉色的丝带”(the pink ribbons)应指明丝带和菲丝的关系,进而让汉语读者联想到汉语中常用的借代手法,达到归化的效果;“那根拐杖”(the staff)应该加注指明蛇在西方圣经故事中的典故和涵义,达到异化的效果。

B.音译加注法

音译加注法,即指音译后附加解释性注释。本文大量的人名翻译,如果仅仅采用音译法,目的语读者中就无法体会人名背后隐含的深层涵义,使文章原有的张力和魅力大打折扣。所以,在翻译小说中出现的人名时,译者都对在源语中别具内涵的人名进行了备注说明。如古德曼(Goodman)在英文中含有“好人”之意;菲丝(Faith)在英文中含有“忠心”之意。

C. 释义法

释义法是指舍弃原文中的具体形象,直接解释原文意思。在翻译一些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词语,如成语、典故时,如果直译不能使译入语读者明白意思,而加注又使译文太噜嗦,故用释义法。它既可使译文简洁明了,又不损害对原文信息的传达。译文在此处,大量地采用了释义法,解释源语中暗含的背景信息和文化内涵,如对“女巫”一词进行释义说明,介绍其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内涵;再如译文对“贵格会”和“菲利普王”的背景都进行了释义说明,让读者能了解英文中的知识和典故,从而化陌生为熟悉,不会有文化障碍,妨碍理解。

D. 序言说明

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好小伙子布朗》是一篇短篇小说,多和其他作品编辑在一起,因此译文多半通过加序对其进行说明。在霍桑的长篇小说《红字》中,霍桑运用的最为娴熟的艺术手法也是象征。他赋予了字母“A”及赫丝特等四位主人公丰富多样的深层意义,而在小说序言中,字母“A”的涵义,译者就已经做出说明。

五、结论

文学作品中,象征的运用使文本有了无穷模糊的意义,也使得读者有可能对作品产生无限种解读的可能。而因此导致的信息缺失在翻译的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为了使译文读者对译文获得连贯的理解,译者必须对信息缺失做出相应的措施以进行文化补偿,从文化交流的角度以及译文读者的期待来看,译者在对信息缺失的应对过程中应尽力使译文读者欣赏到原文所特有的异国情调和原文所蕴涵的文化信息,翻译中弥补信息缺失的基本技巧有: 直译加注法、音译加注法、释义法、序言说明法等。

参考文献:

[1]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4]林语堂.林语堂选集.[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

[5]张今.英汉比较语法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作者简介:赵建,2011.9-2015.6廊坊师范学院,获一等优秀奖学金、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专业组)初赛一等奖,廊坊师范学院校级优秀学生、国家奖学金、河北省省级三好学生,河北省省级优秀毕业生,

2016.9-2018.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霍桑象征主义文学翻译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让足球等一等
你帮助我做成的事
《阿甘正传》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荻原朔太郎象征主义诗学略论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与英国象征主义诗人的比较研究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