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生本”课堂,追求“有效”教学

2018-08-06 12:38陈根娣
魅力中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预设

陈根娣

摘要:有效性是所有教育者的共同追求,就像我们每个人追求幸福一样,哪个教师不愿意自己的教学是有效的?然而,很多老师都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效能,这是提高课程改革质量的关键,也是农村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课堂有效教学;预设;生成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倡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在于倡导教学要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对于学生来讲是快乐学习,高效吸收;对于教师来讲,是注重耕耘,也注重收获,否则学生学的累,老师更是教的累。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种无止境的的追求。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探究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一、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遇到这样的现象:有时刚刚导入新课,学生就喊我早就知道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却提不起劲来;有时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学生窃窃私语,却无言以对;有时教师教的满头大汗,学生却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原因是我们教学的起点离学生实在太远了。

[例]:教学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一课,学习逻辑起点是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但为了寻找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导入时可这样设计: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请每个小朋友先写一个两位数,一个一位数,再组成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写的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1=32 , 55-9=46……)

师:你们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师:回忆一下不退位减法是怎样计算的?那么退位减法你是怎样想,怎样算的呢?

实例从学生中来,增加亲切感来尝试计算,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可找到学生的现实起点。再说出怎样想的和怎样算的,为自己的尝试找理由,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和逻辑起点对达成教学目标效果显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采取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此基础上联系新知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有兴趣,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有效!

二、设计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西方学者德加默有这样一种看法:“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然而,尽管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过无数次的提问,但是善于提问、有效提问又有多少呢?

(一)问题设计避免亦步亦趋,要加强探究。

如果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容易一哄而上回答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和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

(二)掌握时机适时提问,不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

适时提问就是老师掌握提问时机,要善于利用或创设最佳的提问时间,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问该作铺垫时就铺垫,该作归纳时归纳,要把握最佳时机提问,使之能化解难点、深化认识,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提出相应的问题。

(三)问题设计应有“度”。

我们认为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应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铺垫性设问)、亮度(讲究感情色彩,打动学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难点,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把握。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要通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当然,问题设计的难易适度还涉及到问题本身和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能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

三、精心预设,精彩生成——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以“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等标准来形容一堂好课,这样的预设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而在新课程下,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生成的重要,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课程下的教师有必要科学而精心地进行课堂教学预设,为精彩的课堂生成而准备。

案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在该课教学中, 当学生体会到数方格来得到面积不大方便时,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法,只要用“底×高”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教师原先精心设计的精彩教学环节与提问全被打乱,怎么办?

师A:不理采这个学生的话,继续按原来的教学预设组织教学。

师B:因为有了课前预设,便不慌不忙地进行了下面的教学。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来的?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生:不知道。

教师及时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方法和提前预习的态度,在预设中就知要问其所以然,被拷问住的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被教师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并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上台来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从而逐步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当然,我们这里强调的课堂生成性,是要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全面把握和对教学方案的预先设计,并在预案中就为学生的参与探究留出时间和空间,为课堂的有效创设条件。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中随时都会出现想不到的意外,如果我们能够冷静处理这些意外,把它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并能积极地把这些意外转化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资源,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真实和活力,并能高效运转。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动态生成的观念,及时捕捉各种生成出来的信息与资源,选择性运用,灵活调控,让课堂教学焕发出高效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有效教学设计十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01

[2] 崔绪春.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引导[J].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2)

[3] 李玲.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M].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预设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教学模式的应用
使用RAW预设调整你的照片
网购广告语中的汉俄语用预设
预设失焦: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应用导向型作文命题探析
基于教材的目标预设与互动设计——以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风娃娃》教学为例
俄语访谈类话语中的预设实例分析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