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素材,使小学数学课更有魅力

2018-08-06 12:12海振佳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

海振佳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也有利于培養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习兴趣;生活情趣;数学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一、利用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就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绕你的拳头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入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

二、让学习内容更富有生活情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认识事物是一种心理行为,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心理越贴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的情感就越真切,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利用多媒体出示本班某同学全家逛超市的情境,然后再出示一些学生喜欢的商品,标上单价(用小数表示),该同学选购其中两件商品,请同学们帮着算一算要花多少钱。然后再请同学们自己选购两件喜欢的商品,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学生对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分与分相加已经理解,在此体验中再得出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此情景中的多种要素都是学生曾经体验、经历过的,学生看到此题,会产生亲切感、熟悉感,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产生积极的认知心理。

精心选择学生喜爱的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演绎为学习情境。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创设了如下情境:“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投球比赛,同学们围成一个长方形队形,向放在长方形中心的球筐中投球,看谁投中的次数多,你认为这样比赛公平吗?这个教学情境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情感,学生准确描述了“要围成圆形队伍,把球筐放在圆心位置,比赛才公平”。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设疑:为什么要围成圆形队伍,把球筐放在圆心位置,比赛才公平?这时学生经过模拟情景的操作,从“公平”出发,对“圆,一中同长”有了充分而深刻的认识。这种情景化的虚拟活动架起了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的桥梁,实现了两者的融合。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与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联系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又如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把100公顷土地平均分给东风村1至5组村民耕种公不公平?把土地等分成5份,分别种上葱、姜、蒜、青菜、稻谷等合不合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熟知土地要根据人数多少来分,农作物要根据需求来播种,从而懂得了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新的分配方法。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内涵也就不言而喻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数学,从而更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使我们的数学课更具魅力。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浅析激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谈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