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浸没式戏剧风靡的几点思考

2018-08-06 13:00张满昌
魅力中国 2018年19期
关键词:先锋本质魅力

张满昌

近年来,起源于英国的浸没式戏剧,迅速风靡全球,其中尤以《不眠之夜》(英文名为《Sleep No More》)为代表。这部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麦克白》的作品,在纽约连续上演9年,吸引了从大众到麦当娜、李奥纳多等一众明星前去观看。2016年12月14日,《不眠之夜》上海版在沪开启亚洲首演。在这之前,曾有人担心其内容先锋小众,不符合中国观众口味。而事实却是17个月超过13万人次观演,甚至有观众买票看了200次。而以此为发端,浸没式戏剧开启迅猛发展的爆炸模式,如《摇滚仲夏夜之梦》(The Donkey Show)、《爱在此地》(Here Lies Love)和百老汇版《洛奇》(Rocky)等作品相继上演。在国内,由著名导演孟京辉与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郑靖共同跨界合作的浸没式戏剧《死水边的美人鱼》,于2017年12月13日,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公共空间艺术系教学楼进行首演,受到戏剧迷的热烈追捧。从现实来看,并非任何一种新的戏剧演绎形式,都会在观众群众引起热烈反响。从这点来看,浸没式戏剧的出现,可谓是成功的典范。那么,它的成功,必然有潜在的多种因素。基于此,本文将对其风靡全球原因作简要分析。

一、传统回归的内在要求

从世界戏剧发展史来看,它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就其概念来看,它是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相结合的综合叙事舞台表演艺术。戏剧艺术的出现,可以在时间及空间上,将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发生的具有启迪性、娱乐性的事件进行集中体现。而这种集中体现,正是人们对发生在生活圈外,或者认知范围外的事物,进一步认知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的诞生,对戏剧创造者来说,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对故事的编排、舞蹈的设想、音乐选取、演员布景等一系列因素,都要求达到触及本质,又高于一般认知的美的享受。公元前4世纪,在阐述戏剧本质时,亚里士多德有了一共综合的观点,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 。笔者认为,这种模仿的艺术,并非浅显地对事物表面进行简单再现,而是需要創作者置换位置,身临其中,感受事物本身内在的情感,从而达到情境再现的效果。在这一点上,历代的戏剧创作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工作。围绕这种探索,诞生了许多关于话剧本质的理论。

早在18世纪,法国哲学家D.狄德罗就曾把“情境”看作戏剧作品的基础。黑格尔在谈到戏剧的特性时,也曾把“情境”与“冲突”联系在一起,并强调情境的本体意义。存在主义哲学家 、剧作家J.-P.萨特把自己的剧本称为“情境剧”,并把戏剧的对象说成是人在情境中的选择行为。B.布莱希特则把戏剧看作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认为:剧院乃是检验人类在特定情境中行为的实验室。这种观念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界定了戏剧的本质。

而笔者认为,如果要对戏剧的本质做简要的归纳,那便是把它的细节真实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看。我们去剧院看戏剧,能最直观地感受到的,就是演员在台上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脚步……尽收眼底。我们调动所有的感官,集中在舞台上,就是为享受每一个细节构造的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所以,会有观众对戏剧的魅力做另外的归纳,他们认为,话剧舞台上,演员的一次小小失误,都会尽收眼底。从某种意义上来,这种真实,也是话剧的魅力和本质所在。

所以,笔者认为,浸没式戏剧的异军突起,是创作者在对戏剧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做了大量思索的结果。就如孟京辉说的那样:“回顾世界戏剧的历史,从古希腊的神话剧到资产阶级客厅喜剧再到实验戏剧,都是沉浸式的艺术形式。这无疑指出了,浸没式戏剧追本溯源的本质。

二、打破舞台和观众的樊篱

话剧表演的传统模式,无非是把观众和舞台分割为两个不同的区域。有人把这种演绎形式形容为投喂式演绎方式。无论是从字面,还是现实来看,观众都出于被动接受的模式。而这种分割,无疑形成了观众和舞台之间的樊篱。在浸没式戏剧之前,有没有作品试图打破这种天然分割的形式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人指出,二十世纪60年代的纽约,有一批先锋戏剧的“嬉皮士”,他们不满主流戏剧的规矩、正经和懦弱,发展出一系列环境戏剧(environmental theatre)、偶发戏剧(Happening)、互动戏剧(interactive theatre)等形式,挑战传统戏剧的剧院场地、情节架构以及观剧行为。对于观众来说,采取更自性的观看方式,甚至参与其中,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的场景,近距离跟随演员感受表演张力,探索剧情发展,也是一种内在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浸没式戏剧的诞生,无疑会受到观众及创作者热烈关注。

三、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结果

随着文化多元化发展,人们对各种新文化现象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宽容度。比如先锋戏剧,在中国从《恋爱的犀牛》开始,先锋戏剧开始广为人知。在北上广等许多大型城市,很多年轻人把走进小剧场看先锋戏当作一种时尚。而据笔者了解,像乐山市这样的中小城市,是到2013年才有先锋戏剧出现。五年之前,,这里的许多观众并不十分接受这样的戏剧演绎形式,甚至出现过大量观众中途退场的情形。但到2014年,仅仅一年时间,由乐山本土创作导演的先锋戏剧先锋戏剧《长餐桌》便登陆上海,在上海1933老场坊连演6场。从这点来看,人们对各种文化元素的接受时间大大缩短,并且越来越多人更愿意主动求变,积极参与新的话剧形式的排演、观演。

四、戏剧艺术本身的魅力所在

前文说到过,戏剧的魅力,在于为“享受每一个细节构造的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仍以《不眠之夜》上海版为,观众评价“看《不眠之夜》是需要跟着演员在故事里跑来跑去的!时不时还要和演员对戏!选择的演员不同,看到的主线或支线剧情也不同,然后推理出整个故事真相。”这样的评论,无疑道出了它所呈现的魅力。当观众在跟随演员穿梭于由主线和支线构造的无数个细节中时,灯光、音效、演员演技、布景等构造的空间,对观众来说,无疑是进入了一座戏剧的迷宫,这是传统舞台戏剧无法到达的新高度。再看孟京辉的《死水边的美人鱼》,“整部剧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由49个支线小故事组成。观众既可以选择奔跑着追赶某个角色,也可以随意在上百个空间中游走,主动探索剧情!演员还会在演出中把某些观众带入“神秘小黑屋”,进行零距离的“一对一表演”单单看这样的介绍,就足够吸引观众的好奇心。而这种全身心投入的演绎形式,对广大年轻剧迷而言,更是一次新奇的体验。

综上,笔者从戏剧的本质、打破樊篱的历史突破、文化多元发展的背景、戏剧本身魅力等方面,围绕浸没式戏剧进行分析,得出了其风靡世界的原因。而无论是浸没式戏剧,还是传统戏剧,对于创作者或者观众来说,吸引他们的,永远是戏剧的魅力。围绕这种魅力,创新表演形式,无疑又将推动戏剧向前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先锋本质魅力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2016技术先锋获奖名单
魅力展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放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