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想法

2018-08-06 12:38李华牛亚楠王改霞
魅力中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

李华 牛亚楠 王改霞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对于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而言,阅读教学开展起来总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何促进农村小学生拥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我有以下一些想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既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又可以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

(一)教学情境,培养浓厚阅读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首先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情感中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随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上升。

为了使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我们还可以精心的设计导入环节,运用音乐、舞蹈、故事、圖片、视频、脑筋急转弯等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创设好的阅读情境中去。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我就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回答) 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鸟的天堂?”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多种阅读形式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会运用到很多的阅读形式,包括朗读、默读小声读、快速浏览等等,那么如何将这么多种阅读形式很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阅读方法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说作者的话,学作者的语言,学作者的谴词造句,学作者的神气、音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大量的朗读,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其中蕴藏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学生对课文中准确优美的词语,生动鲜明的语感,奇特严谨的结构,都能留下一定的印象。因此无论是何种阅读方法,教师在讲授课文时一定要将学生带入到作者的感情中,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带着思考去阅读,那么静时默读,情感丰富时有感情的朗读,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相结合,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时也定会文章产生更多自己的理解。

(三)教师的适当鼓励、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学习的指导者。对于现如今学生阅读习惯差,不阅读或者很少阅读的情况,教师就要适当的鼓励、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必须善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切地掌握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和方法、能力与兴趣等,以便作出正确的教学预见和安排;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很好地钻研课程和教材,在仔细研究课程和教材的基础上,独立地组织教学。

二、开展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在阅读中开辟自己新的思路和认知。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我建议更多的可以开展一些交流活动,让学生自己阐述自己阅读后的想法,如利用班队活动课举行诗歌朗诵会、语文知识竞赛、必读书目读后感交流活动等,学生发动,学生构思,学生参与,学生决定,教师只是从旁协助。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每个人都准备阅读片段,展现自己的优点,对于阅读从被动到主动,逐步养成阅读习惯。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三、以读为本,学生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讲代读,最好以读代讲。因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具有个性化的个体,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人感情和理解。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走进课文,了解课文。

第一,感受。每学习一篇新文,教师不要忙着说,也不要忙着讲,让学生运用他们现有的感知能力,已有的阅历反复朗读,反复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的点拨就会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第二,想象。用心去想象作品的意境,特别是古诗、古文的学习更需要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学时,我会让学生边阅读边想象,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有兴趣的同学甚至可以拿出纸笔画出来,这样就更加的直观了。学生就能在读与想象中获得美的享受。

第三,品味。感受了语言的魅力,想象了作品的意境,那么也要品味文章的深意。如在学习杜甫的《绝句》时,不仅要学习古诗的意思,和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景象,还要知道杜甫写这首诗的心情感受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帮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

很多情况下是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却没有阅读的途径。对于农村小学而言,本身资源就比较匮乏,书籍少,更新慢,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那么如何更好的让学生去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呢?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一)开辟“读书角”

在每个班级的教室里开辟一个“读书角”,将学生们自己的课外读物拿出来分享,是现如今在各个学校运用最多的一个方法。对于相对贫困的农村小学而言,这种方法更实际有效。

(二)教师每星期开展阅读赏析课

一个习惯的养成在于坚持。对于农村小学书籍量较少的事实,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去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或是片段,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好的阅读方法。开展阅读赏析课就是这样的目的。

(三)营造家庭环境

对于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在家里进行。那么家庭环境和家庭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积极耐心得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给孩子买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和身心发展的书籍,有了家长的支持,也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名人都在强调着读书的重要意义。书海,犹如一座光辉灿烂的圣殿。阅读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现在农村阅读教学更是困难重重,许多因素制约着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以引领学生敲开书海之门,去尽情阅读为己任,使我们农村的学生也能亲近书本,乐于阅读,让阅读也能伴着学生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岁月也会因书的陪伴而书香萦绕,雅致温馨!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语文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