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中情感基调的把握研究

2018-08-06 12:38成丹
魅力中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把握舞蹈表演研究

成丹

摘要:由于情感在舞蹈表扬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舞蹈的灵魂所在。本文将对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基调把握进行研究,并指出具体的方法,以此帮助舞蹈演员能够尽快的掌握舞蹈中的情感,从而为观众呈现出最佳的舞蹈效果。

关键词:舞蹈表演;情感基调;把握;研究

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其起源较早,主要是通过人类的肢体来完成各种优雅的动作,进而给观众形成一种视觉欣赏。在舞蹈的同时一般都会伴有音乐,且是动作节点的主要表现手段。但是,舞蹈的灵魂应该是情感,需要表演者在进行表演之前对角色的情感体验予以分析,并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向观众展现出一个生动的故事及角色形象。但是,这种情感知识表演者角色情感形式的反映,是作为一个主体而存在的,促使演员无法形成先导情感,需要演员运用肢体动作对角色情感予以体会,并实现对角色的情感带入,进而为观众展现出一个深刻的角色形象。

一、把握情感基调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情感作为舞蹈的灵魂,其能体现出舞蹈角色的特征,并给人们形成一个生动的角色形象。因此,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表演之前,需要实现对作品的人物情感以及主题思想吃透,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然后,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融入到舞蹈动作当中去,通过肢体行为表达给观众,从而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一般一个舞蹈作品当中都会具有一个甚至是几个人物形象。作者在创造这些人物时会灌注不同的情感,并形成独特的人物形象。这样,就需要舞蹈演员依据背景、音乐以及作者的创作情感来转换表达方式,以此为观众展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需要注意的是,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并不是由表演者的主观情绪来决定的,其应基于作者的创作情感,融入自身的理解,运用肢体来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在舞蹈表演中,演员对情感基调予以正确的把握,是演员正确向观众传递作者创作情感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舞蹈作品生动性的必须途径。因此,对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基调予以准确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二、舞蹈表演中情感基调把握的有效途径

(一)对舞蹈作品予以深入的解读

舞蹈作品的创作不仅来源于生活,更是作者创作思维的体现,其不仅代表着作者的创作情感及思维,也代表着一种文化内涵及生活理念。由于不同的作者的三观会存在差异,对艺术的理解也存在的差别,促使舞蹈作品的形成背景及感情基础不一样。对此,舞蹈演员应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对作品创造的社会环境予以了解,以此帮助演员更好的把握感情基调。其次,表演者要想实现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还需要对人物所处的社会阶层予以解读,并寻找人物的标志点,然后在舞蹈表演中,将人物的标志点充分体现出来,且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更为鲜明。

比如说,在表演舞蹈作品《秋海棠》之前,演员应对秋海棠这个人物形象予以全面的了解。秋海棠角色原型是一个京剧艺人,并生存于民国时代。可见,其当时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是不被人们认可的。另外,在民国时期,京剧女人形象多是由男人扮演,女性京剧艺人的生存空间比较小。基于该人物形象的创作背景,舞蹈演员就应该对该角色予以深入的思考,其虽然具有悲剧色彩,体现了那个年代女性京剧艺人的悲惨生活。但是其千古留名的成功可以看出其具有一份超强的艺术执着精神。在舞蹈过程中,不仅需要将女性京剧艺人的悲惨表现出来,更需要展现出秋海棠的坚强与坚韧。因此,舞蹈演员在进行角色解读之后,应掌握舞蹈表演的情感基调,从而为人们呈现出一个生动的“秋海棠”。

(二)对舞蹈形象予以细致的捕捉

舞蹈角色的情感通常是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来彰显的,并给人们形成一定的舞蹈形象。特别是在人物情感传递过程中,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形象冲击。对此,演员应该对人物的形象予以细致的捕捉,以此将作品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然后,通過深入的揣摩和强化训练来提高演员肢体动作的熟练程度。需要注意的是,舞蹈作品的人物是来源于生活又比生活深化,其会具有明显的人物特点,可以通过特定的肢体动作展现出来。比如说,要想展现出一个老年人的角色形象,可以通过弯曲或者弯腰、步履蹒跚等动作来体现,而英雄这种角色通常都是气宇轩昂,矫健的人物形象,演员可以通过抬头挺胸等具有朝气的动作来体现。因此,表演者生活当中就应该注重对舞蹈形象的捕捉,以此实现对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

比如说,在舞蹈作品《闪闪的红星》当中,潘冬子的形象为一个孩童。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应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常性动作予以了解。比如说,蹦蹦跳跳、洋溢的笑容等,以此彰显出孩子的热情与天真。如果说,观众在观赏过程中无法认识到这是一个孩子的形象,那么这个舞蹈作品应该是失败的,舞蹈演员对人物的形象掌握是不到位的,从而给观众带来理解上的偏差。因此,舞蹈演员应在生活及训练过程中对舞蹈形象予以细致的捕捉,以此凸显出人物的形象特征,从而便于观众对人物的辨别,从而实现对舞蹈作品的理解。

(三)充分发掘舞蹈作品中音乐色彩

虽然情感作为舞蹈的灵魂,但是却可以通过音乐色彩来强化。比如,在表演一个悲剧角色时,可以通过播放悲情的音乐来强化舞蹈演员想观众的情感传递,进而帮助观众能够准确理解舞蹈角色的定位。这主要是因为,音乐能够为表演者营造出一种意境,进而奠定作品的情感基调。并且,演员需要在表演之前进行情感带入,而音乐的渲染能让演员的情绪更加快速的带入,并呈现出最佳的表演状态。

比如说,在舞蹈作品《春江花月夜》当中,音乐的节奏比较清晰,逐渐由慢节奏转向快节奏,从而营造出一种优美、深邃的意境,进而构建去一个优美的“花月夜”。然后,表演者通过表演道具及环视动作来展现夜色的宁静和优美。随着音乐的起伏,将舞蹈逐渐推向高潮,从而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在此过程中,音乐会舞蹈作品情节的发展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并为舞蹈演员的情感带入及渲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因此,演员应充分把握舞蹈作品中的音乐色彩,重视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结论

总之,情感作为舞蹈的灵魂,其对舞蹈艺术的宣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演员应充分重视对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基调把握,对舞蹈作品予以深入的解读、对舞蹈形象予以细致的捕捉,充分利用音乐的情感渲染作用,从而为人们展现出一个深刻、生动的舞蹈形象,进而向观众传递舞蹈作品中包含的内涵及精神,最终向人们呈现出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王严.舞蹈表演中表演员如何把握人物情感[J].戏剧之家,2015(24):135

[2]杨松毅.舞蹈表演中情感基调的把握刍议[J].戏剧之家,2015(11):135+139

猜你喜欢
把握舞蹈表演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把握
浅析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