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群众文艺创作的几点思考

2018-08-06 12:38闫国娇
魅力中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文化生活

闫国娇

摘要:群众文艺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艺创作;文化生活;繁荣发展

一、繁荣发展城乡文化一体化的群众文艺

习主席始终高度重视群众文艺工作,在广大群众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群众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成果丰硕,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我国农村现有的群众文艺工作已不能满足群众对于文化的多种需求,群众迫切需要更多、更新的文艺内容来提升思想境界。繁荣群众文艺方法路径,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是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在繁荣群众文艺的过程中,坚持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以城带乡的联动机制。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通过完善设施、配置文化管理人员,指导基层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提高文化馆站、图书馆室等文化单位事业编制人员的各种待遇。鼓励和吸收一些懂文化、爱文化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鼓励大学生村官、中小学老师投身农村文化事业,让真正有文化有才能的人才参与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工作。发挥市、县文化机构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工作。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要有计划地参加县级以上文化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新调入或新聘任的人员经过专门培训并经县级以上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上岗。切实改变城乡基层文化的软硬件设施,推进“建设和发展文化站,打造一个文化活动室、组建一支文化队伍、评选一座文化大院、搭建一个广场文化舞台”的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下乡”和“送戏进城”活动,积极推进城乡文化交流,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城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要求。繁荣群众文艺,就要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群众中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引导人民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培养群众的文化兴趣,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热情,培养群众文化骨干,挖掘农村文艺人力资源。通过农村文艺赛事、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挖掘一批农村文艺爱好者,培养文化艺术工作的人才,潜移默化地壮大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繁荣创新群众文化艺术的要求

文艺作品是用文字和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传达文艺工作者对历史、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优秀艺术作品往往能够成为人们前进的指引,就在于其中蕴含着有益于人生和社会的可贵价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时期群众文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突出抓好主旋律题材和反映地方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佳作,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创作生产更多特色鲜明、接地气、传递正能量、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既要立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跟上时代发展,把创新精神贯穿群众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突出群众文艺创作贴近群众、生动鲜活、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优势和特点,着力增强群众文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群众文艺更加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更好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繁荣群众文艺,就是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如春风化雨,在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文艺工作者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因此,必须俯下身子、上山下乡,深入基层去挖掘人民群众身边的、自己的故事,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健康、更加美好的精神食粮。

三、激发群众文化艺术的创新途径

群众文艺创作是重点文艺创作作品必须源于群众生活“艺术家不能局限在艺术创作的自我小空间里,而应该走进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使作品与时代和人民紧密联系起来。”面对当前文艺蓬勃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如何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美好的精神食粮,是当代文艺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重大课题。真正反映社会变迁中的得与失、喜与忧,充分体现时代潮流,全面感应时代脉搏,给文艺作品能真正给予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为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添砖加瓦。这要成为当代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基本遵循。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之魂,是文艺的魅力之本,也是文艺发展的动力之源。文艺贵在创新,也难在创新。当前,我国文艺作品在总体上繁荣发展的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创新精神,我们的民族期盼更多的创新。因此,我们今天每创作一部艺术作品,就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把创新放在首位,努力在作品水平、质量上不断有新的超越,在内容、形式、手法上不断有新的突破,保证作品更加贴近群众的实际生活,推出更多文艺创作的精品,不断丰富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创作中应怀着一颗善良真挚的心,把生活中的闪光点用艺术技巧反映在舞台上。”最深入百姓生活的艺术形式,有着最接地气的表达方式,如何以艺术形式记录群众生活,是年轻一代文人需要不断努力探索的课题。

在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各级文化部门、文化馆以及广大的群文工作者应大力组织开展文艺创作,积极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繁荣当地的文艺创作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周舟. 有效組织繁荣群众文艺创作的思考[J]. 大众文艺. 2015(17)

[2]武杰.新时期县域群众文化的特色[J].山西青年,2017(04)

[3]秦曦.通过群众文化的建设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J].通俗歌曲,2016(11)

[4]许花月. 有效组织繁荣群众文艺创作的几点浅见[J]. 成功(教育). 2012(20)

猜你喜欢
文化生活
高中《文化生活》课融入中国梦与文化自信教学内容探析
谈苏南城镇的文化生活状态
《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以《文化生活》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
将上林地方习俗融入文化生活教学的必要性探究
如何充分利用文化载体、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立足于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从教材文本变化看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