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文教学浅析

2018-08-06 12:12鄢华超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朱自清中学语文

鄢华超

摘要:中学语文课文主要分为古文、现代文、诗歌、新闻等几大版块,中学语文课程也是根据中学语文课文安排的,中学语文课文在中学教师的整个学科安排上发挥着莫大的作用,中学语文课文影响着中学教师的课程安排。

摘要:中学语文;语文课文;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不如从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它需要花费大力气去向学生解释语文知识,在很多时候,中学语文教师起到的只是一个点播的作用,虽然这样看来教师并没有出太大的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就只是浮于表面的面子工程。在这时,最主要的就是语文教师能够依据教材,进行画龙点睛地教学作用。

一、中学语文教师要对语文课文中的经典课文进行分析点播

经典意味着历久不衰,我們语文课本上的经典课文往往是经历了时间的反复洗礼与考验的,它们经得起岁月的推敲,就自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因此,教师在分析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避免,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朱自清的这篇作品是一篇很典型的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上大学,父亲送他到车站,照顾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主要情形。在作者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的时候艰难地爬上爬下月台的场景,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将父亲对儿女的疼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刻细腻,着实让人不由得深受感动,这也就是中学教师能够分析得出的梗概,但是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时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当时正值民国时期,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是白话文中的先行者,而且在当时的环境下,虽然清政府已经被废除,但是传统的思想还是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鲁迅曾在著名的《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中提到过那时的现象,在那时中国圣人之徒以为父对于子有着绝对的权威,当老子说话的时候自然是无所不可,当儿子说话时,却在未说之前就已经错了,这确实是其中的一个问题所在,也反应了当时的五四青年对父辈的不满。所以在当时的五四文学作品中对父亲这一大家长的形象多是评判,而朱自清偏偏反其道而行,在这篇背影之中他用质朴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普通父亲对儿子的温情,而这也让这篇文章在众多的妖魔化的父亲形象中脱引而出,有了这样的时代背景,学生才能更加容易地理解而且中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经典的时候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散文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这段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其实也是我们民族之间父子亲情的缩影,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还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要让他们明白父母的付出是多么的伟大,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领导学生理解这类作品的美学意义。作为一个经典的作品,朱自清的《背影》的美主要体现在对人与人之间至纯至美之情的刻画,中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真善美,品味人间至善。

二、中学语文教师要针对语文课文中设计不同的说课稿

由于语文课文的内容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自然也就不同,为了防止教学时候的意外,也为了能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更熟练的教学,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进行说课稿的设计。中学语文教师的说课稿的设计有两个需要注意的方面,第一点,中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教材进行说课稿的设计,因为语文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内容,所以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语文教材就是脉络所在。举一个例子,也是以朱自清的课文为例子,中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春》的时候,首先要把握住《春》的主线,它也是一篇散文,但是它的侧重点和《背影》有所不同,《春》带给人的最主要的体验是一种美到极致的享受,所以在教授《春》的时候,教师就应该从它优美的语言文字入手。在进行说课稿的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安排,在实际的上课途中,教师可以先让自己朗读一遍课文,让学生认真谛听,从中感悟情感。在此之后,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自己朗读一遍,让他们从平仄间体会到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在这样两次朗读的基础上再开展这篇文章的教学,无疑会让教师的负担轻松不少。

第二点,除了结合教材之外,中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做到的无疑就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说课稿的设计,虽然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中学语文课文,但是要知道任何一个教学的开展最重要的无非是人而已,如果人的因素都没有充分考虑好,那么这样的教学无疑意义不大,所以教师要考虑到自身的长处,要多凭借自己的长处授课。比如说,教师擅长讲解知识,那么教师就算是在课堂最开始的活跃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对知识点进行串联,这样凸显自身长处的做法往往会让教师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中学语文教师要做到激情洋溢,要带给学生不只是“课文”的教学体验

上课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吗?并不是!在现代语文大纲中曾经明确地指出语文不仅是一种功能性学科,它更是一个人文类学科。一位优秀的中学教师也绝不只是会生搬硬套,他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老师眼中,学生才更像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并非一个只知道添灌知识的容器,中学语文教师虽然是在教授中学语文课文,但是他们绝不只是在讲课文本身,他们更多的在对学生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如果学生学习课文就只是读读背背,理解一下文章的大意的话,那么教师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学生只需要对着课本和辅导资料进行背诵就可以了,他们压根就不会需要教师的存在。由此可见,教师的存在并不只是为了讲解课文本身的内容而已,旅行最主要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观看一路上美丽的风景,而是在旅行的过程中旅者所经历过的一切,它们或辛酸或苦辣或甜蜜或青涩,就是这一幕幕才交织成了整个旅途的过程。我们教师上课时也是一样的,课堂上不仅需要教师对课文的知识点的讲解,更需要教师为学生开拓思维,描述课本以外的知识,这就是我们新课改时常说的把薄书变厚,中学教师应该知道自己不仅是在传授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更是在以身作则地教导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

中学教师就是要把书给上“活”,所有的语文教材都是有血有肉的,语文教材承载了不知道多少文人墨客的心酸血泪,同时它又映射着不用时代的光辉,唐诗宋词在千古一韵中跌宕了整个王朝的起伏,又不知道是多少的艰难险阻才造就了如此多精彩的篇章。中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课本时一定要满怀激情、认真感悟,再将自己的感悟结合作者的理念传达给学生。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朱自清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论中学教师的“工匠精神”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中学教师教学自主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朱自清的较真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那一抹诱人的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