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的途径

2018-08-06 12:12卫沙沙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卫沙沙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汉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生提升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现状和问题,从阅读方法、兴趣培养、引领推荐等方面,就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做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兴趣培养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受手机、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影响,阅读兴趣较低,阅读能力较差,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是汉语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两两”结合,有效读书

(一)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很多人认为读书应当“细细品读”,也有很多人认为该“不求甚解”。其实这都不是最科学的阅读方法,对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是很有效果。为什么这么说呢?精读虽然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深刻会意和感悟,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如果过度强调精读,反而往往会使其陷入重重的“问题”之中,认为阅读“难点重重”、过于枯燥,甚至会知难而退。而略读呢,虽然不能深刻意会,但能使学生不局限或者受困于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使阅读前后贯通,有利于发现更广泛地获得知识,更全面地了解问题。因此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才是值得提倡的。

怎样做到精读和略读结合呢?首先了解读物,让学生通过目录、序言等了解读物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其次,通篇略读,不要求学生完全真正体会书中的真意和道理,对未明白的地方,建议学生暂且放过,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然后,对于其中未明白或有兴趣的地方,要求学生再回过头来精读、钻研、意会,直到完全理解为止。

(二)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孔子说过:“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光读书不思考会觉得迷茫,光思考不读书会觉得疑惑很多。这就告诉我们读书与思考要结合起来,以读促思,以思助读,相辅相成。宋代大教育家朱喜提倡熟读精思,“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读了又思,思了又读,才能入情入境,有所感悟。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采用比较法、换字法和联系上下文法引领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以求晓其意,悟其情。

读书是思考的载体,思考是读书的灵魂,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才可达到阅读之目的。

(三)阅读与记录相结合

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从读物里摘录精采的语句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每个学生准备“采蜜本”,在“采蜜本”上记下自己阅读的篇名、作者、出处、阅读日期,分类摘录好词、佳句,这是摘录笔记。读书之后把心得体会和感想,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如果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这就是体会式笔记。还有提纲式笔记,就是逐段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这类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兴趣在先,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阅读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主动、积极地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动因。因此,只有让孩了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爱上读书。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营造读书环境

建立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阅读专家认为,看电视是一种不用社交的经验,而阅读则需要与人互动,例如和同伴与老师交流。如果有条件,要尽力和孩子一起建立家庭图书角,并顺应孩子心理特点,选好书,进行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久而久之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以能就变得更加浓郁。

创设良好的校园读书环境。可以科学地利用各种途径渲染读书的作用和方法,例如:校园文化墙、墙报专题读书心得、墙报展览、课内开展读书指导课、好书推荐会、开设班级读书角、举行课前读书演讲或诵读活动、年级进行读书比赛、少先队进行图书交流活动。在良好的环境里对学生潜移默化,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激励展示,巩固兴趣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采用评价激励,给予学生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有利于巩固和稳定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通过读书认领“我的花”进行自我评价,将班上植物在达到读书目标后可自行进行命名并认领,看谁认领得多就评为优胜者再行奖励。为了防止流于形式,可要学生在认领前要将所看书的主要内容讲给大家听,或以日记的形式写读后感,成果展示可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或家长会汇报演出形式进行展示。采用上述方式,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不断巩固,阅读大大增加学生就越爱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引领推荐,让学生读好书

教师要善于引领。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它们选择有益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考虑到阅读兴趣,教师还应有计划针对不同分批次年龄段地推荐优秀书目。例如在低段以培养兴趣为主,推荐一些配图故事书像各种绘本,还有熟读一些儿歌、绕口令趣味故事;随着年级升高可以推荐童话寓言,科幻等类别书,继而诸如一些经典作品就可以广开书源《昆虫记》、《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以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除经典作品外,优秀的流行读物和一些期刊也不应丢掉,在推荐内容上,要实现“传统与现代并举,名家与新人并重”。教师其次要注意的就是推荐方法,可结合班队活动,举行“推荐一本好书”主题活动,设定“同读一本好书”讨论活动,展开“你有我新”赛读活动。

读书、读好书是“生命的美容”。让我们的孩子爱上阅读,恋上阅读,为学生的未来人生打好底色,拥有一种迷人的、优雅的书卷气质。

注:本文系2017年度平顶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YKT201704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习惯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上课好习惯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好习惯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