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指导

2018-08-06 12:12张文才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学习兴趣高中数学

张文才

摘要:高中阶段的数学难度已经有大幅的提升,模块的多样性,复杂的系统性,都让高中数学的题型更加多变。面对庞大的体系,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高中数学难度的提升,意味着学习难度的的增大。数学学习的难点在于它极其侧重运用知识点的能力,对于文科来讲,它是唯一一门偏理性思维的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重在知识的记忆背诵,单独的数学学习并不见得简单,而理科并没有因为其主要学科偏理化而获得好处,理科的数学相较于文科数学难度又提升了不少,这也算是一种平衡,但总的来说,数学的学习对任何一种类型的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学生课下做题是提升熟练度与提高经验的主要途径,但老师的课上授课更加重要。首先,基础知识在课堂上获取;其次,教师的教学效果将决定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这进而影响学生做题的能力。数学又是一门不简单的学科,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本文将对此进行相关指导。

一、高中数学特点分析

(一)记忆仍旧重要

背诵记忆是每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的第一步,即使是理科,第一步要做的也是先通过记忆的方式掌握体系的知识,一方面是大部分理科基础知识都是固定的定理定义,往上基本没有逻辑可再推,因为它往往就是一切相关原理的发端,这是所有基础知识的特点之一。另外,数学体系的表达也需要文字,一切的逻辑关系都需要以文字為载体展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将其抽象化,在做题的时候再具体化,这才是理科学习的过程。总而言之,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文字知识的记忆,运用原理的前提是掌握原理,因此高中数学的开始,就是背诵。

(二)思维性加强,难度提升

这是高中数学区别于初中数学最起码的要求,符合学习循序渐进,层次不断提高的要求。高中对学生的运算、解析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体现在题型上。首先,是运算基本不再单独出题,往往是寓于其他题型当中,在大题的题型中,和运算比较相似的数列模块,由于数列公式的变换相当灵活,对于看懂数列之间的规律,从而求得数列公式,也需要一定的逻辑和推理思维;其次,严密、精细的高难度题型出现,这主要是指解析几何类题目。正是由于解析几何的构成元素都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元素,例如点、线、三角形、圆等,仅是线一种元素,就可以通过角度、长度、相互关系(相交或平行)等达到无数种复杂的组合方式,更不要说有圆锥曲线参与的题目;最后,题目的综合性加强,各种题型都有相互联结的可能。例如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组合,圆锥曲线与双曲线的组合等。这种题目的出现,一方面,在难度上确有提升;另一方面,也最能考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不是将知识记忆简单模块化,割裂化。

二、课堂实际教学指导

(一)教学要生动活泼

在大多数学生口中,关于对老师的评价,往往不会从老师教授知识的深度出发,而是对老师的授课是否生动,是否易于让同学们接受作出评判。当学生认为某个老师讲得好时,通常不是指讲的知识好,而是指讲的方式好,因为知识是死的,但课堂教学是活的,老师个人对知识的驾驭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程度。当老师将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即使是不怎么认真学习的学生可能也会将注意投放到老师身上,这是通过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来达到教学效果的。

那么,这就要求老师首先对课堂知识要有着充分地理解,与学生学习类似,灵活运用的前提是熟练的掌握。其次,老师要积极备课,要作好完全的准备,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这既是老师上课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取得更好课堂效果的有力保证。另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这是提升课堂效果的最有效途径。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将知识教授给学生,但仅有知识传授的教学无疑是一潭死水,学生单单面对数学那复杂交错的知识体系根本提不起任何兴趣,因此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自觉吸收知识,例如结合生活实际,使用学生喜欢的流行语强调重点,用贴近学生的方式把知识“递”给他们,而不是单纯“灌”给他们,灌输式教育对数学学习是基本无效的。

(二)积极提问,鼓励学生思考

近些年来,很多地方的学校都在提倡“生本”思想,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本,其实教学理应如此。老师是教学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学校是培养人的机构,教师也是培训组织的一部分,因此培养的对象——学生理应处在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然而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犯一种错误,即只是觉得简单地将知识教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其他方面漠不关心,这既不是培养人应有的态度,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主动积极的,而不是被动被迫的。

就目前教育的发展情况来说,教师教授的方式仍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但仅仅以此远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要求。数学又是逻辑思维极强的一门科目,尤其需要思考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当鼓励学生思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取提问的方式。提问会引起学生思考,因为课上时间有限,加之老师提问的偶然性与临时性,以及每个学生都有被提问到的可能,因此会发动学生努力思考,积极寻找答案。

(三)改变传统作业布置方式

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大致是当天课堂学习什么,作业布置巩固什么。但由于数学的各个模块本身就不是孤立的存在,加之近年组合型题目并不少见,因而对于新旧知识、前后知识的串通非常重要,这也是提升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后期的学习当中,老师在作业布置中一方面可以单独布置之前学习过的题型,保持学生的学习记忆;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布置组合型题目的方式,既巩固了先前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结束语

数学作为一门复杂学科,它的学习需要兴趣,需要思考,需要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老师是知识的教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位真正合格的老师应当能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效果。学生的努力与否由学生自己决定,而学生们能接收到何等质量的教学,将由老师决定。

参考文献:

[1]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

[2]黄红.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

[3]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学习兴趣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