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探如何保证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8-08-06 12:12胡晓林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

胡晓林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科学教学也开始受到的了重视,其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就小学科学教学而言,如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师研究的关键课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

当前,国内教育正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此形式之下,国内科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有效地更新,使得小学科学教学的具体实践情况也有所好转,一方面,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更为自由了;另一方面,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但随着小学教学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开始逐渐的显现了出来。下面我们就围绕着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展开讨论,以求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培养。

一、围绕教材展开教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把握,既要做到教学的开展以教材为基本依据,又要保证教学不仅仅是固定在某一教学模式之中。也就是说,既要让教师围绕教材对学生进行最为基础的教学,又要让教师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创造性处理,以便让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教学更为符合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这样小学科学教学的合理性才能得到有效地保证。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先就要对教材进行整体性的分析,以便初步掌握教材的结构体系与各知识点的具体分布,以此为基础来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突出展示,使得教材的内容在适当范围内尽可能的锲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角度而言,教师若要保证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就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性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辅以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综合性考虑,据此来设计出不同的活动方案,让教学活动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学性得到有效地提高,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获取科学知识。另外,需要教师重点把握的是,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具体知识背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参考的依据之一,让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得到有效地增强,令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成功的激发出来,使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分析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持续,学生学习的方法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始得到了有效地推广,而且在推广的过程中显现出了不少的优点。但是,从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实践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死板,只是使用这一种学习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活跃,在长时间的反复使用后教学的实际效果会低于预期。为此,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法有效性的提高问题,我们需尽可能的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的剖析,使具体教材内容得到合理的解析,将一些过于复杂和不必要的知识进行弱化,在教学的时候略微的带过即可。

第二,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目标予以明确,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性得到有效地增强。为此,教师应将各学习小组的组织集中起来,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并明确每个组员的具体职责,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均等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记录和结果讨论等,切实有效地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令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我,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第三,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对集体荣誉有所了解,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感觉到自己不仅是单一的个体,而是同小组成员汇集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自己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言行会给整个小组带来影响,这样学生就能够渐进的学会如何在学习中去尊重他人和自己,如何去帮助其他组员,如何同其他组员互励共勉。

第四,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既能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获得进步,又不至于受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限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的情况下能够有所变通,积极地采取其他学习方式來予以补充,使得整个小学科学教学变得更为有效。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小学科学的教学之中,通过引导和提示等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辅助,使得学习的相关目标能够得以轻松达成,从而使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增强。

三、进一步完善评价的机制

为了使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必须对相应的完善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因为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而并不需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运用科学的手段来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格外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不要让学生去对某实际问题进行一味地深入探索,而是要通过对某实际问题的探究来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的时候,要采取形成性的评价手段,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全面而真实的反映,以便让学生得到更为客观、公证、准确的全面性评价。

四、兼顾课外实践教学

当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课外实践教学,以便让小学科学教学得到有效地突破,使学生能够借助除课堂之外的其他渠道来获取源源不断的科学知识。也就是说,当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后,教师有必要为学生预留适当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课外实践之中,并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有效地渠道来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进而使得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得以顺利提高。

总而言之,为了顺应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小学科学教师应当竭尽所能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的效率得以稳步提升。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除了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外,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进行思索,以便能够对教学形成较为深入细致的总结,从而不断地去对教学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科学的有效性得以持续不断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曲铁华,梁清.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3(11):27-29

[2]胡卫平,韩琴,刘建伟.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58-63

[3]黄晓,孙丽伟.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4):111-120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