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京韵大鼓少白派

2018-08-06 20:27陈连升
曲艺 2018年7期
关键词:曲艺

陈连升

作为一名央广的曲艺编辑,工作期间我没少播白凤鸣的节目,还曾多次采访白凤鸣的兄弟白奉霖,因此对京韵大鼓“少白派”略有了解。

京韵大鼓是北方鼓曲艺术的重要曲种,在众多鼓曲曲种中地位卓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它深受一些有文化、有财力的观众热捧,京韵大鼓演员在曲艺演出中往往攒底。一场曲艺演出中倘若没有京韵大鼓,就像一场京剧演出中没有须生一样,那是不可想象的。

20世纪20年代,京韵大鼓进入鼎盛时期,涌现出刘、白、张三大派。刘宝全被尊为鼓王,擅演金戈铁马的三国段、水浒段。他嗓子好,演唱起来字正腔圆、神完气足、抑扬亢坠、变化无穷。他声音宏亮创造了不少往高处行腔的嘎调。他的演唱风格称得上高昂挺拔,嘎嘣脆。比刘宝全小5岁的白云鹏擅演一些红楼梦题材的段子。他的风格是朴柔相济、婉转动听,称得上是娇、巧、媚。而张小轩同样擅演一些武段子。演唱起来粗犷豪放、充满激情。有的观众说他唱的是“花脸大鼓”。

30年代初,又涌现出少白派。它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白凤岩、白凤鸣。白凤鸣原来是刘宝全的入室弟子,他跟刘宝全学艺5年,能演唱刘宝全平常演出的《长坂坡》《单刀会》等23个曲目。他的嗓音低沉醇厚,而高音不佳,为此他向大哥白凤岩学习声韵和唱腔。白凤岩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弦师,1917年,他刚满18岁就为鼓王刘宝全伴奏,一合作就是10年,被人们誉为“三弦圣手”。白凤岩1926年因故与刘宝全分道扬镳,卖掉了3处房产,谢绝一切演出,用了3年时间专门培养他的兄弟白凤鸣。他为白凤鸣改编、创作了14段曲目。这当中既有《战岱州》《击鼓骂曹》《红梅阁》等原有大鼓中没有的曲目,也有白云鹏演唱过的《方孝孺骂殿》《建文帝出家》等根据子弟书书目重新改詞、编曲的作品。

1929年秋,白凤鸣、白凤岩应邀去天津演出。他们表演了新改词、新创腔的六七段曲目。其中《击鼓骂曹》最火。《击鼓骂曹》原来是著名京剧演员言菊朋的擅演剧目之一。白凤鸣和言菊朋是很要好的朋友,他喜欢这个题材,便拿过来请人改编为京韵大鼓。由白凤岩创新、编制声腔的这段《击鼓骂曹》在演唱和表演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唱腔上白凤鸣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 “宽低有余,高亮不足,适宜在中低音区行腔”,有意避开刘宝全那刚劲挺拔的高腔,侧重把阳刚变为阴柔。像《击鼓骂曹》开头两句:“一点激昂一缕忠,舌枪唇剑刺奸雄。”唱腔平和舒展,柔和委婉,娓娓动听。二是在表演上模拟祢衡打鼓的时候,借用京剧文场演奏了【夜深沉】曲牌。白凤鸣打的鼓套子难度很大,技巧性很高,令观众耳目一新。再看其他曲目也是一样,多使用半音、装饰音,行腔徐缓委婉、曲折跌宕、韵味醇厚。他在表演时“刀枪架”等大的身段动作少,主要着力于眼神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不断和观众交流。由于这些改革创新,被观众称为“少白派”。20世纪三四十年代,白凤鸣演到哪儿火到哪儿,粉丝相当多。

白凤鸣既是刘宝全爱徒又是少白派创始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编自演了歌颂新中国的唱段《一九五〇》,受到媒体的重视。新成立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51年播出了他演唱的京韵大鼓《闹江州》,1953年播出了他演唱的《李逵夺鱼》,1954年播出了他演唱的《单刀会》。对曲艺非常懂行的国家领导人陈云也对他关爱有加,指示电台录制白凤鸣演唱过的曲目。电台在由钢丝录音机转为开盘录音机后,专门录制了白凤鸣演唱的《闹江州》《白帝城》《单刀会》《关黄对刀》《击鼓骂曹》《博望坡》《活捉三郎》《子期听琴》《一门忠烈》《别母乱箭》《狸猫换太子》和新编革命书目《大战飞虎山》等曲目。

195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说唱团,白凤鸣出任第一任团长,行政工作很忙,没时间排节目,录新活。但他作为团长,配合中央台曲艺组选录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节目,满足了播出的需要,这是功不可没的。

应该说,白凤岩、白凤鸣新创作、装腔、配曲的20多段少白派曲目为京韵大鼓的声腔发展拓宽了道路,为这门艺术增添了一批崭新的精品曲目。这批曲目问世后,许多宗刘的名演员如孙书筠、新岚云、小岚云、小映霞都对少白派京韵有较大程度吸收。勇于开拓进取的骆玉笙不但演唱少白派的曲目,还在少白派的基础上有所提升。20世纪30年代,她学习了白凤鸣的《击鼓骂曹》,经过几十年的加工整理把它变成一段骆派京韵名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以后,白凤鸣的授业恩师刘宝全也唱起《战岱州》《怀德别女》等曲目。

遗憾的是白凤鸣担任行政工作后就不登台了,他的唯一弟子富淑媛(贵花)嗓子也坏掉,少白派京韵基本上从舞台上消失了。白凤鸣的儿子白佳林继承了部分的艺术。白凤鸣的五弟,著名曲艺教育家、研究家、伴奏家白奉霖生前于2012年4月15日92岁高龄时,喜收陈秀敏、王玉兰、关键、志淑燕、穆祥征、刘锡川、李岩、刘建云8位演员、伴奏员为徒。少白派传承家谱上后继有人了。

8个弟子中,陈秀敏从1979年就跟随白奉霖学唱少白派京韵大鼓,熟练地掌握了少白派的演唱技巧和表演风格。她经常演唱的有传统曲目《七星灯》和展示少白派特点的新曲目《大漠情思》《边哨晨曲》。其他弟子也通过跟白老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少白派演唱声腔和伴奏技巧。8位弟子本想多跟白老学一些东西,但没想到老人家2015年就仙逝了。庆幸的是白老在他的有生之年编辑出版了《京韵梅花大鼓词》《京韵大鼓四大派》等著作,记录了京韵大鼓少白派的大部分曲目唱词、声腔曲谱及部分伴奏谱。不仅如此,白老还采取先录唱词,再录各种伴奏乐器,然后合成的办法为十几段少白派曲目录了像。他高超的技艺足可让人称道,他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只为传承的献身精神更让人崇敬。我真希望这8位弟子学习老师的献身精神,用好老师留下的文字和录像资料,克服困难,学好唱好少白派曲目,让少白派京韵唱响曲坛,血脉不断。

猜你喜欢
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曲艺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齐心聚力 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
第九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新闻发布会在福建南安召开
“互联网+”和高校曲艺专业教育对曲艺传承的影响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不同传播方式对于曲艺发展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曲艺教学实践分析
从健康曲艺生态看曲艺学科建设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