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018-08-06 12:12尹树华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体育意识体育锻炼

尹树华

摘要:由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小学生对体育活动仅仅理解为玩。喜欢游戏,但对参加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体育意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当地实际情况,利用体育游戏、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逐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

关键词: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锻炼

小学体育课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学活动大多数在室外开展,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组织好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并且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丰富其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目的。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希望得到肯定的身心特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当以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身体的健康发展为准则。教师可以结合上下节课活动的内容及当地的习俗等,很好地将其与体育课堂相结合,使活动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比如,在当地有踢毽子、跑长城(打沙包的一种)、趣味跳绳等。

在教学内容的搭配上,应当根据学生的接收特点,采取先易后难、先灵敏后力量等方法,因材施教,合理搭配。具体来说,应当按照学生不同的体育认知水平和活动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刚起步的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活动,如体操、走、跑、跳、攀爬、简易舞蹈等,同时与相对应的游戏教材相结合,投其所好,容易被接收,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有利于把握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基本活动掌握较好的学生,以投、跳、小足球、韵律活动、武术等为主要内容,并且搭配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比赛或者游戏。而对于体育素质较高的学生,则以发展其速度、灵敏、柔韧性等素质为主,搭配某些体操、加速跑、武术、跳远等活动,让小学生掌握一到两项用来强身健体的项目,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并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培养,也兼顾了学生的差异性,为今后自觉坚持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内容确定好了之后,就应当选择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此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并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有效地领会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借助情境创新教学

小学生普遍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在学习上进取心也较强,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创设情境,如创设寻找宝藏、环境使者、抗洪救灾、梦中奥运等情境。在教学中,设置情境辅助教学的同时,应当注重发掘培养小骨干,可以在集体练习或者分组练习时,培养他们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品质。组织一定的有意义的竞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应有的挑战性、竞赛性,明白相应的活动过程及如何以智取胜。

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该将课堂安排得太满,而应当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平等、积极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翁,激发其探索及其求知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应当创设或者引入一些带有情绪色彩、活泼生动的场面,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娱乐活动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如学生轮流领操、师生一同参与游戏等。讨论问题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其回答及时鼓励,激发其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体育锻炼的内涵而不仅仅是觉得好玩,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二)创设情境式教学

小学生刚刚入学时,兴趣广泛,好奇心极强。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小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学会走、跳、跑、投、体操、列队等。情境如老鹰捉小鸡、森林打猎、小青蛙跳荷叶等。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当注意其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情绪往往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根据其心理认知规律,先易后难,由表及里,采用丰富的情感来带动整个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必须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善于提问,创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可以从学生已经具备的体育知识出发,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也可以是结合技术要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办法。注重在游戏与教学中渗透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体育知识,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评价式教学

教師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评价。根据掌握要求的不同,使学生分步领悟动作要领,对不同动作分层次、有步骤地讲评。先分别讲评,最后综合讲评。

体育学习效果上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与学生认知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评价标准不应局限于一种,评价内容尽量开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应当注重渗透思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以及果断、勇敢的精神。

总之,小学生体育课程的开展,既能够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够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情感以及心理教育,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遵循上述原则,将对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猜你喜欢
体育意识体育锻炼
微信打卡小程序在学生假期体育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终身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贯彻的研究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学校体育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系
芮城县实验中学学生体育知识水平与体育意识的调查研究
商水县高中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及分析
有关中小学教师体育锻炼的几点思考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