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通往儿童心灵的桥梁

2018-08-06 12:12黑晓欧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经典

摘要:沈阳演艺集团新近推出的原创童话剧《莎莎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小观众及其家长中生了强烈的反响。本文从创作的角度谈谈该剧的诞生过程。

关键词:经典 儿童心灵 艺术桥梁

《莎莎与卖火柴的小女孩》,从戏剧样式到戏剧情节,从舞台美术到戏剧音乐,都做了大胆的尝试,旨在走出当下流行的儿童剧追求的“娱乐至上”的戏剧诉求,为孩子们献上一台能坐下来、看进去,能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新剧目。为了完成这个追求,我的创作团队做出极大的努力和辛勤付出。

选择世界名著为切入点, 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因为,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已经是享誉世界二百年的不朽经典。今天,我们要站在这个巨人的肩膀去创新、探索,会不会曲扭经典,会不会弄巧成拙?

为了论证我们的初衷是否合乎当下儿童的审美需求,我和编剧进行了一次小型戏剧的试验,先为沈阳一所小学写了一个十分钟的小音乐剧,《莎莎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参加艺术比赛后,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并受到专家的好评。小音乐剧的成功,坚定了创作团队的信心,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大型童话剧《莎莎与卖火柴的小女孩》。

儿童戏剧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营养。一台优秀的儿童戏,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许是这个原因,建国以来,我国的儿童戏的创作一直处于数量少、质量优的创作态势,直到現在,能够留下的儿童戏,如数家珍。市场经济的到来,掀起了久热不衰的儿童戏热流。为了追求票房,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儿童戏走进剧场。孩子成长期,饥不择食,你演什么,他们就看什么,加上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投入是不加思索的。这样,就形成了儿童戏市场的良莠不齐的混乱现象,许多非正式的演出单位仓促上阵,萝卜快不洗泥。有些人偶剧,在台下把全剧录音 ,演员只须戴上道具偶,在舞台上走场,连嘴都不用张,一台戏就演完了。这样的儿童戏,充其量就是一种游戏,在剧场里孩子们除了看到摇头晃脑、没有生命意义的人偶,并没有留下新的感受。这无疑是对孩子心灵的亵渎。为了追求剧场效果,这些年的儿童戏,把互动做为艺术手段,出品方认为,儿童戏只要热闹就好,而制造热闹的最佳手段就是与孩子互动,他们坚信,一“动”遮百丑。于是,把舞台变成游戏场地。舞台上乌烟瘴气,剧场里人声鼎沸。看似热烈的戏剧情景,其实又是一堆泡沫。

儿童戏不是游戏、儿童戏更不是儿戏。

《莎莎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出发点,就是要打造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戏剧。孩子们快乐成长期,不能全是没有价值的“快乐”,和无底限的“游戏”,还要有眼泪和悲悯,还要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思考。所以,我的导演阐述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能剥夺孩子们哭的权力,因为,眼泪是可以洗涤灵魂和净化心灵的。

《莎莎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舞台呈现是,让今天衣食无忧的中国儿童与冻死在冰天雪地的丹麦女孩零距离接触。其实这也是司空见惯、并不新鲜的“穿越”手法。无论怎样的穿越,都可以给观众造成一个短暂的新奇感,让小观众融入到二百年前的欧洲圣诞之夜。然而,重要的是,当他们走近卖火柴的小女孩,与一个异国他乡的欧洲小女孩零距离接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孩子们的天性得到怎样的释放,这是本剧的主要戏剧冲突。当孩子们看到小女孩光着脚丫、身上穿着单薄的破烂衣服在雪中叫卖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把自己的棉衣送给小女孩,当他们看到富人的男孩欺侮小女孩并夺走她的鞋子的时候,憨厚仗义的农民工子女小虎,立刻上前阻止,并吓跑了他们,当他们看到饿肚子的小女孩徘徊在面包房门前,努力嗅着面包的香味时候,引出富二代的男孩与面包房老板吵架的情节,并且表示,要买下小女孩所有的火柴……至此,孩子们的善良与正义感就此萌发,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深受感动。这时,戏剧情节发生突转,小女孩含着感激的泪水揭示了“穿越”所不能及的现实。那就是,你们帮不了我,我穿不了你们的衣服和鞋子,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美好和凄凉的两个不同的世界里。戏剧发展到这里,孩子们的善良被冻结了,接下来,撕心裂肺的儿童悲剧无情地进展着,因为,他们只能眼看着小女孩挨冻受饿,却爱莫能助。他们去了小女孩家徒四壁的住处,他们接触了因没有工作干而叹气的妈妈,他们理解了受伤后被老板辞退在家酗酒的爸爸……所有这些故事都是在“卖火柴来,卖火柴……我的小火柴,为你点燃温暖,为你点燃爱……”的音乐中发展的。音乐的哄托,把这一切幻化为不同情境的美,不同感受的童年。所有这些,最能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珍惜,什么是真爱。

关键的情节是小女孩要跟天国的奶奶去另一个世界的时候,观众和孩子们的情绪也跟随戏剧发展进入了高潮。我们感谢经典的意义就在于此,可以说,全世界的儿童都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冻死的,这是一个延续了二百年,不可更改的经典桥段。以住的剧场里,小观众只能是一次次为之流泪,痛惜。然而,《莎》剧却让今天的小观众的善良之心被伤到极致,明知道帮不上小女孩,他们也声嘶力竭地呼唤阻止,“小女孩,你不能睡着……小女孩,你会冻死的……”然而,风雪声掩盖了当下儿童的呼唤,小女孩还是按照原著中讲述的那样,带着对奶奶的思念,带着对天国美好的向往,飞向了她梦寐以求的天地。小女孩带着憧憬的微笑走了,留给当下儿童的是泪水和悲伤。每次演到这里,剧场里都很安静,这种安静,是儿童剧观演中,不常见的现象,它双廉价的掌声和笑声更宝贵,因为,此时观众的心境,已经完全融入戏剧中来了。

特殊的人物关系产生了特殊的剧场效果。我们在剧场随机采访了小观众和家长,大多数的小朋友,哭着要去拯救小女孩,还有的小朋友当场掏钱要去买她的火柴,好几个小朋友争着要把自己家里的棉鞋送给小女孩……一个刚刚五岁的小男孩,演出结束后,不肯离开,他对爸爸妈妈说,你们走吧,我再看一遍,好把我的薯条和汉堡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所有这些,都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关爱,家长看了以后,也对我们说,这几年,陪孩子看了不少儿童戏,不比不知道,这才是我们想给孩子们看戏剧。

个人简介:黑晓欧 性别。民族 回, 政治面貌: 中国党员

属国家二级演员沈阳演艺集团导演,沈阳话剧团导演 ,沈阳演艺集团 艺术研究策划部副部长

猜你喜欢
经典
深研经典,觅取教育的智慧
论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1949年后的中国文学》
品味盛唐的月韵诗情
黑白色视觉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探析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语文教学中的国学传承研究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解疑破惑有童言,词不醉人人自醉
国学经典在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