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关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2018-08-06 12:12邓延渊
魅力中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探讨

邓延渊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对于高中地理这样一门科目来说,相对于其他文科科目,它的思维难度进一步提升。为了达到高考地理的标准,学生应当注意很多环节。思维是实践的基础,相对于地理这门学科需要的思维能力更为大。

关键词:相关思维;教学探讨;学生实践;方法拓展

很多文科学生在分科后,会觉得地理和数学是最难的两个科目。他们的共同点是如果一旦不知道思考方向,对那道题的解题思路就完全不清楚,可能一分都拿不到。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好,又不知道努力背书,很多时候地理成绩就总是拉文科综合的后腿,这都是由于学生没有思路并且不会一些答题技巧,像地理这样的科目,死记硬背费时费力,还有可能你已经背到了这样的知识点,但是不会运用在相关试题里。地理试卷分为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选择题,这些主要考察课本的熟悉程度,第二个方面就是大题了,这就是考察学生的能力了。很多时候高一高二对于学生的教学主要还是处于一个基础知识点的建设上,而对于高二下的学生还有高三总复习的学生来说,主要的还是技巧性培养了。总之,地理的思维需要长时间的尝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就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比较大的内容。

一、热烈的求知欲与新鲜感是培养思维的第一步

教学时可以采用这样的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有很多时候,对于一门科目从完全不懂到灵活运用往往比半懂不懂再到熟悉来得快得多,这都是由于学生在这样半懂不懂的过程中失去了该有的兴趣,只是看到学科的无聊乏味艰难之处,而忽视了乐趣。而完全不懂更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这里提到的一种思维方法叫做遗忘式思维。你可能会说,学习本来最重要的是积累,为什么要采用遗忘呢?这里说的遗忘不是遗忘知识,而是遗忘那些困难的过程。这样一道题目“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该地区发展燃料和矿石工业依托的地理环境是什么?要求从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两个方面分析解题,这道题可能是给出的一道关于这个地区的地形地貌的几个方面的一小段话,或者给一张地图或者一个表格让学生进行寻找问题的答案。

回答的内容往往会和题干密切相关,但是还要运用于书本上的内容。遗忘式思维在这道题的解答上就会发挥它的作用了。首先我们的关注点不应当是这道题目的本身。虽然说答题需要立足于题目,结合作答,但是很多答题语言很多来自于课本的知识,所以要暂时忘记这道题目内容,着重于突破口,也就是后面问题提到的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书上会有一些课程与此相关,结合自己的语言把这道题与之相关的书本语言在头脑里搜索出来,再一一答出,這样这道题就如此迎刃而解了。这便是这里提出的第一种思维方法,这个方法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找到要点,而且做题不能只是在做这样的题,题目和题目之间都要有联系,往往记忆到脑子里的东西是关于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而不是题目中复杂重复的文字,也不是题目中的实例。遗忘一些无用的题干,可以让学生有更清晰的思维,更加容易找准做题的突破口。

二、教学要有目的性,但是避免功利性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掌握到教学的本质是什么。现在很多教师认为高中的教学应当是主要以高考为主,而教学的内容也应当是高考相关的考点考纲。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这样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教学还是不能过于强调这个方面,特别是在高一高二阶段,提醒是有的,但是以一种强硬的态度进行教学的方法还是不可取的。这样会徒增学生的压力,反而效果适得其反。这里在讲到一种思维方式,就是面对困难时的心态。你可能说心态靠自己把握,教师没法教学。但是如果一旦学生的心态瓦解,这样学生往往只会看到阴暗面,而不知道反思与总结。

比如面对这样的一道题目“甲、乙两路段易发生浓雾,请说明其原因?”这道题如果学生开始没有思路,就会陷入一些不好的紧张,所以首先教师应当让学生摆好心态,有些时候你觉得难的问题大家都觉得困难,所以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这样的一道选择题,思维应当先找出可以排除的选项,确定的排除,再正向思维,学生可以通过地理试题的题目中的图形还有一些标题里的句子来探索出问题的最终答案,这样就容易解题了。面对选择题,学生最重要的还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要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程度还是比较清楚,选择题对于每个人的难度都不是很大的。

三、思维方式的方方面面

地理思维是怎样的一些思维的呢?其实和其他学科一样,思维的方式还是包括一些记忆的方式、找关键点的方式、找问题的突破口的方式、还有缓解自己的压力以及考场上的心理素质等等。关于地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在高一和高二上学期的时候,学生可能刚刚分科,并对于学习文科的东西并不是很熟悉,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更注意基本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进行一个基础的知识储备,并让学生有一些很好的地理兴趣。也就是说,在紧张的地理新课学习的时候,更多的还是突破难点,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我们会学习什么,像地理更多的学习人文、地图、地形、地貌等,就要对这些知识点很清晰。一张地图拿给学生看,需要学生读出这是关于什么方面的一张地图。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前面,更多的学习还是在于书本内容,很多知识要更多地明白在什么地方,或者老师在那一课提到过。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的学生,才会主动地探究问题。在高三的时期,最重要的是对于技能的培养,包括考场技能、答题技能。这个方面很多学校会通过大量的考试来强化训练学生,而老师的作用应当是在考试过后给学生一个查漏补缺以及评讲答案的过程。说明学生的失分点以及重难点问题,评价答案的时候给以学生明确的回答,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

四、结束语

高中地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同样在文科综合里,一直充当着拉开分数差距的角色。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地理这一门科目的分数差异可能是三十分到四十分不等,这还是在同样都学习了的基础上,好的学生可能达到接近满分,中等学生就是勉强及格,而差的学生还要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及格。这样在高考这么一分之差逼死人的环境下是很不科学的,所以,地理的学习应当带领学生找准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的突破口,再总结一些固定的模板。很多时候不同的题目也许答案也是相同的,因此变化思维方式极为重要。

猜你喜欢
教学探讨
音乐实施开发性教学探讨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探讨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探究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具有趣味性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探讨
初中历史课进行趣味教学的探讨
文本“教学解读”应有三种意识